高丽莉
(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苏 灌南 22250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手术,是对颅脑损伤等危重症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有研究结果证实,对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可有效缓解其呼吸困难的症状,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降低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管切开术包括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及环甲膜气管切开术[2]。由于气管切开术属于有创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极易出现伤口出血、皮下气肿、气胸、纵膈气肿、气道堵塞、肺部感染及导管脱落等并发症,故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十分必要。循证护理是上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学者Guyatt提出、由Lsackett加以完善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以前人的科研结论、现有的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意愿为依据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然后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脑外科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的3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对这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脑外科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33例颅脑损伤患者。将这33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循证组(n=15)和对照组(n=18)。在对照组的1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例;其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8±3.4)岁。在循证组的1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例;其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8±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急救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病房环境管理等一般性护理。对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进行循证护理的方法如下。
1.2.1 寻找循证依据,制定护理方案 成立由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及3名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由该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状况、病情及心理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收集、整理可影响其术后恢复的因素,确定循证问题。具体的问题包括:1)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干燥;2)痰液等分泌物阻塞患者的呼吸道;3)患者的气管套管发生堵塞、脱落;4)患者发生皮下气肿;5)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由小组成员以上述的循证问题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等网站上进行检索、查阅,寻找循证依据。在获得相关的文献资料后,由副主任护师结合临床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文献的可靠性进行鉴别,并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1.2.2 实施循证护理 1)进行呼吸道的湿化护理。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其上呼吸道不再具有加温、滤过和湿化气体的作用,使得进入其下呼吸道气体的湿度降低,导致其出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不易被排出的现象。这可降低其呼吸道抗感染的能力,增加其呼吸道被细菌入侵的几率,故对其进行呼吸道的湿化护理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将微量注射泵与延长管、头皮针(需剪掉针头)相连接,将头皮针的尾部插入患者的气管导管中,并进行固定(定时将头皮针的尾部沿气管导管的内壁进行移位),将250mL浓度为0.45%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至37℃,然后以4~6mL/h的速度持续滴入患者的呼吸道。对于痰液浓稠的患者,护理人员将湿化液的滴速调整为8~10mL/h。护理人员可在湿化液中加入适量的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等药物对患者进行雾化治疗,以利于其气道内痰液的排出。每天治疗3次,每次治疗15 min。2)进行吸痰护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过多可导致其发生呼吸道阻塞,故应定时对其进行吸痰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吸痰前,先通过听诊的方式确定其痰液所在的位置,再为其吸氧约2.5 min,然后将其气管套管固定好,将吸痰管插入其气管套管中(深度以略超出气管套管为宜),关闭吸痰管的负压,采用一边轻轻旋转、一边缓慢退出的方式吸尽其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切忌进行上下抽吸)。每次进行吸痰的时间应少于15 s[4]。3)进行气管套管护理。对患者进行气管套管护理的目的在于防止其发生气管套管堵塞及脱落。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每天上午的7:00、下午的15:00及晚上的23∶00对患者进行巡视,查看其有无发生气管套管堵塞及脱落。4)进行皮下气肿的防护。皮下气肿的发生与术中操作不当、伤口缝合过紧、进行吸痰操作时的动作粗暴、吸痰管损伤气道黏膜及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控制好其血压及心率,维持其呼吸循环的稳定,以防其发生皮下气肿。5)进行切口感染的防护。切口感染是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其发生肺部感染,加重其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切口处皮肤的干燥,每日为其更换1~2次无菌纱布(若纱布被分泌物污染,应立即进行更换)。做好气管套管气囊的充气工作,每隔4 h放松1次气囊,每次放松5 min。在为气囊放气前,吸净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在放气完毕后,及时将沿气管壁流入气囊的分泌物吸净。每次充入气囊的气体不宜过多,以免使患者发生气道黏膜缺血坏死、气道狭窄变形及气管食道瘘等并发症[5]。
治护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出血、气道阻塞、肺部感染及导管脱落等)的发生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该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等的满意情况。该评价表的总分为100分。根据患者的评分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即患者的评分在90分以上)、一般满意(即患者的评分在70~90分之间)和不满意(即患者的评分在70分以下)。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照组的1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伤口出血,有1例患者发生气道堵塞,有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2.22%。在循证组的15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循证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循证组的1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占53.33%)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有5例患者(占33.33%)对护理服务表示一般满意,有2例患者(占13.33%)对护理服务表示不满意。该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86.67%。在对照组的1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16.67%)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有8例患者(占44.44%)对护理服务表示一般满意,有7例患者(占38.89%)对护理服务表示不满意。该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61.1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循证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较高,P<0.05。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时常用的手术。不过,该手术具有创伤性,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从而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因此,对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循证护理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张以患者的需求为依据,结合以往的研究结论和实际的临床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服务[6]。
在本次研究中,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脑外科对在该院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两组患者均进行了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循证组患者进行了循证护理,包括呼吸道的湿化护理、吸痰护理、气管套管的护理、皮下气肿的防护及切口感染的防护。其中,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湿润,增强其呼吸道的抵抗力;进行吸痰护理的目的在防止患者发生呼吸道阻塞;进行气管套管护理的目的在于预防患者发生导管脱出及堵塞等;进行皮下气肿及切口感染防护的目的在于预防其发生呼吸困难及气管食道瘘等严重的并发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循证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对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李洁.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135-136.
[2]潘璐,张琴.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0):1544-1547.
[3]李中华.循证护理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0):71-73.
[4]黄琴.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80-82,96.
[5]周伟益.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9-11.
[6]徐晓娟,黄潇湘.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