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保华,何刚,李恕洲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01)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余保华,何刚,李恕洲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01)
为了增强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索洛”余值法的C-D生产函数,利用该地区3省1市的相关数据,借助于SPSS22软件,测算出各自的C-D生产函数,并计算得到科技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比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科技进步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波动也很明显,且浙江、安徽两省的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上海、江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重视教育发展及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等建议。
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索洛余值法;长三角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通过投资、消费等来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但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核心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其值达到80%[1]。要想进一步增强国内经济发展动力,就需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正效应。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第一大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2]。到2015年底,该地区的GDP达到159972.99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23.64%,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良好,主要在于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也提供持续的动力。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热点问题,国内学者李兰兰、吴建宁等测算了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4]。吴银毫、刘宏霞等研究内容是测算科技进步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张明斗、王婷等以市域经济为研究对象,测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7-8]。
综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基于此,本文测算长三角地区科技贡献率,对比结果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该地区的相关对策。
本文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采用的是基于索洛余值法的C-D生产函数。模型方程如下:
式中的Y表示经济增长;A表示科技进步;K表示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投入;α、β分别表示K和L的弹性系数。假定长三角地区的规模报酬不变,则有α+β=1,进而求出α和β的值。
为了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1)方程求解差分方程,如(2)所示:
令y=ΔY/ Y,用来表示经济的增长率;a=ΔA/ A ,表示科技进步增长率;k=ΔK/K,表示资本增长率;l=ΔL/L,表示劳动投入增长率。
(一)指标选取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进行实证研究过程中涉及产出Y、资本K和劳动L这三个指标,各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对应省市统计年鉴。
1.经济增长(GDP)。经济增长常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GDP是以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量的,能很好的衡量经济总 量和增长速度。部分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各省市GDP增长率
2.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对资本投入的衡量一般用的是资本存量,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核算,部分数据见表 2所示。
表2 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
3.劳动投入(就业人数)。以就业人数衡量长三 角地区劳动力投入,部分数据如表3。
表3 各省市就业人员增长率
(二)模型估算结果
采用SPSS22软件进行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分析时,将各要素数据取对数运算后,以lnK/L 作为自变量,lnY/L作为因变量,得到的输出结果,经整理后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模型估算结果
表5 地区模型系数
从表4可知,长三角地区模型的拟合度高,拟合效果好,且通过了F检验。由表5可以看出,常量系数和自变量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统计根据表5可求出弹性系数α和β值,进一步根据公式得到该地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具体结果如表6和图1所示。
表6 长三角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
(四)结果分析
从表6可知,上海市和江苏省10年间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有12年和9年为正值,而浙江、安徽两省则分别有6年、6年的科技贡献率为负值,总体上说明科技进步能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上海和江苏的科技贡献率要好于浙江和安徽两省。但上长三角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有很大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
对长三角新兴经济区来说,研究表明,科技进步能较好的促进经济的增长,但该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有较大的波动,为使研究结果更好服务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集群
在长三角地区,为了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来带动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浙江、安徽)要不断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同时要以上海市为中心,建立该区域科技创新集群,使得3省1市更紧密联系,在相互促进中发展。
(二)政府加大扶植力度,重点领域联合攻关
政府要着重发挥科技进步的充足动力,实时解决科研经费短缺,不断加大科技的扶植力度。同时在众多重点领域,长三角地区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等要联合起来,集聚力量共同攻克难题,让科技联合更好的服务于地区的发展。
(三)重视教育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
长三角地区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设基础教学设施。同时该区域在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基础上,要创造一个适合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并依托该地区各省市的教育特色,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
(四)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长三角地区要依托城市群体系,利用自身优势,构建该地区的创新体系。目的是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多的转化为实际成果,以此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李林, 王如渊.四川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1): 91-93.
[2] 于潇,毛雅萍.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产出效应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学术探索,2015(4):67-71.
[3] 李兰兰, 诸克军, 郭海湘.中国各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4): 55-61.
[4] 吴建宁, 王选华.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一种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8): 10-17.
[5] 吴银毫.技术创新促进河南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 2016(1): 47-51.
[6] 刘宏霞, 谢宗棠.甘肃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 85-90.
[7] 张明斗, 徐邓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70-73.
[8] 王婷, 孙斌栋.技术创新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城
市问题, 2015(2): 57-63.
(责任编校:李延军)
F113.4
:A
:1674-327X (2017)01-0016-03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1.005
2016-07-0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4YJAZH029)
余保华(1991-),男,安徽安庆人,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