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研究

2017-03-18 00:25赵瑶宋晓东黄啟亮张敏张曙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香气

赵瑶++宋晓东++黄啟亮++张敏++张曙光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宜昌市主要红茶产区4个红茶茶样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106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香气化合物63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了宜昌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类、醛类、酮类为主,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9%、16.38%、13.49%、5.61%、4.47%。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醇、β-荜澄茄烯、顺-茉莉酮、苯甲醛、β-紫罗酮、香叶酸、己酸叶醇酯、橙花叔醇这12种成分的含量达到了64.82%,是宜昌红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呈现出了宜昌红茶的花果甜香特征性香味。

关键词:宜昌红茶;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7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49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4.043

宜昌红茶又名“宜红”、“宜红工夫”,其历史悠久,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4年),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1]。“宜红”曾与“祁红”、“滇红”一同被列入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也是现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醇厚鲜爽,常有“冷后浑”现象出现,是历史上重要的外销红茶,在原苏联、欧洲等地享有盛誉[2,3]。近几年,随着欧盟经济的复苏,宜昌红茶再次受到了部分欧洲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紅茶在国内市场份额逐年提高,使宜昌红茶面临新的商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茶叶香气是衡量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在关于“祁红”[4-6]、“滇红”[7]、广东红茶[8-10]、正山小种红茶[11,12]等红茶的香气成分研究均有报道,但宜昌红茶的香气成分研究尚无专门报道。为此,课题组选取宜昌红茶的核心产区,分别在2个产区选择4个具代表性的茶样,采用当今在茶叶香气成分研究中普遍应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13-16]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宜昌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宜昌红茶茶样 4个参试茶样有关信息见表1。

1.1.2 仪器 主要有Agilent7890A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HH型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中大仪器厂)、SPME萃取手柄和DVB/CAR/PDMS-50/30 μm萃取头(美国Supleco公司)。

1.2 方法

香气提取方法采用HS-SPME法。称取10.0 g磨碎茶样于150 mL三角瓶中,加入100 mL沸腾去离子水,用具硅胶隔垫的顶空螺纹盖盖紧,放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速度:450 r/min),将萃取头插入三角瓶于茶汤液面上空吸附40 min,最后在GC-MS进样口于230 ℃下解吸5 min。

GC-MS条件:色谱柱有DB-5MS(30 m×0.32 mm ID×0.25 μm膜厚)、VF-WAXMS(30 m×0.32 mm ID×0.25 μm膜厚);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进样口温度230 ℃。脉冲不分流,柱流速1 mL/min。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50 ℃,离子源温度230 ℃;离子化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程序升温参数:50 ℃保持2 min,以3 ℃/min升至80 ℃,保持2 min,再以5 ℃/min升到180 ℃,保持1 min,最后以10 ℃/min升到230 ℃,保持5 min。

1.3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根据质谱的鉴定数据,查看NIST标准图谱,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各香气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等进行色谱定性。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求得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相对含量为各组分峰面积与总峰面积之比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宜昌红茶的主要香气种类及含量分析

通过GC-MS检测4个茶样的香气组成,得到4个茶样的主要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具体见表2;4个茶样的香气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从表2、图1可见,4个茶样共分离测定出了10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碳氢类、醛类、酮类、酸类、酚类等。其中1号茶样有82种,2号茶样有84种,3号茶样有92种,4号茶样有86种;其中共有成分为63种。

2.1.1 醇类 有苯甲醇、顺-芳樟醇氧化物、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芳樟醇、苯乙醇、橙花醇、异香叶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α-毕橙茄醇10种,4个茶样的醇类物分别占香气成分总量的40.75%、44.54%、34.61%、46.47%。醇类在红茶中的主要呈香特征为花果香。

2.1.2 酯类 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酸酯、乙酸香叶酯、己酸叶醇酯、苯甲酸叶醇酯5种,4个茶样中的酯类相对含量分别为16.24%、19.86%、13.36%、16.04%;其中水杨酸甲酯、己酸叶醇酯是4个茶样中含量较高的共有酯类。

2.1.3 碳氢类 碳氢类化合物包括芳香族、烯类、烷烃类,共有1-甲基萘、1,4-二甲基萘、苯乙烯、2,6-二甲基-1,3,5,7-辛四烯、1-甲基-3-(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α-荜澄茄油烯、脱氢紫罗烯、石竹烯、δ-杜松油烯、金合欢烯、表圆线藻烯、γ-依兰烯、α-依兰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β-荜澄茄烯、去氢白菖烯、α-去二氢菖蒲烯、α-古芸烯、(-)-γ-古芸烯、香橙烯氧化物、十二烷、十三烷、2,6,11-三甲基十二烷、十四烷、2-甲基十五烷、十六烷27种,在4个茶样中碳氢类物分别占香气成分总量的10.80%、10.53%、20.02%、12.61%;其中以烯类的种类与含量较高,有18种,在4个茶样中分别占香气成分总量的6.20%、6.67%、15.91%、7.29%,说明碳氢类化合物的个体含量都相对较低;其中烯类里含量相对较高的β-荜澄茄烯具有花果香。

2.1.4 醛类 有苯甲醛、苯乙醛、2,4-二甲基苯甲醛、藏花醛、β-环柠檬醛、橙花醛、香叶醛、α-亚乙基-苯乙醛、5-甲基-2-苯基-2-己烯醛9种,4个茶样的醛类物分别占香气成分总量的6.21%、4.42%、7.42%、4.38%;醛类主要体现为清香,个别有花香。

2.1.5 酮类 有3-甲基-2-(2-丁烯基)-2-环戊烯-1-酮、大马士酮、顺-茉莉酮、二氢-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6种,4个茶样的酮类物分别占香气成分总量的4.30%、4.52%、3.49%、5.56%,其中顺-茉莉酮和β-紫罗酮含量较高。

2.1.6 其他 宜昌红茶中的酸类物有2种、酚类物有1种,分别是橙花酸、香叶酸、百里酚,整体含量不高。还有少量的吡咯类(1种)、杂氧(1種)及醌类(1种),其含量都很少。

63种共有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茶样1香气物总量的82.62%、茶样2的87.42%、茶样3的81.18%、茶样4的88.31%,可见这63种成分基本上构成了“宜红”样品的主要香气成分,其中醇类、酯类、碳氢类是“宜红”的主要香气物,对“宜红”的特征香气起着重要的作用,而3种香气物中又以醇类物含量最高,具体见表3。

2.2 宜昌红茶主导香气成分与香气类型分析

竹尾忠一[17]的研究认为,中国红茶主要有3种香型。第一种是芳樟醇及氧化物含量占绝对优势型,如“滇红”,表现为高锐显著的花香;第二种是中间型,芳樟醇和香叶醇含量均较高;第三种是香叶醇含量占绝对优势型,如“祁红”。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香叶醇在“宜红”4个茶样中的含量分别为27.41%、27.46%、15.67%、31.83%,而芳樟醇的含量分别为5.85%、9.77%、5.26%、5.79%,表明“宜红”香型属于香叶醇含量占绝对优势的类型,这与徐元骏等[18]的研究一致。另外,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祁门香”重要成分的苯甲醇和苯乙醇[5,6]在4个“宜红”茶样中均被鉴定出来,其中苯乙醇平均含量更是达到近3%。按平均含量计,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醇、β-荜澄茄烯、顺-茉莉酮、苯甲醛、β-紫罗酮、香叶酸、己酸叶醇酯、橙花叔醇这12种物质的含量达到了64.82%,占香气成分总量的60%以上,这称之为“主导香气成分”[8,9]。

香叶醇、芳樟醇、橙花叔醇是萜烯醇类,香叶醇具有玫瑰花的香气,芳樟醇及氧化物具有百合花或玉兰花的香气,橙花叔醇具有木香、花木香和水果百合香韵。属芳香族醇类的苯甲醇、苯乙醇是茶叶中的重要香气物质,苯甲醇具苹果香气,苯乙醇具玫瑰香。水杨酸甲酯属芳香族酯,有浓郁的冬青油香。己酸叶醇酯天然存在于各类水果中,具甜美果香。顺-茉莉酮有强烈而愉快的茉莉花香,β-紫罗酮具有紫罗兰香。苯甲醛具有苦杏仁香气。

在“宜红”的“主导香气成分”中,具花果香的香气成分明显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见表4,这是“宜红”呈现出明显“花果甜香”的重要原因。

3 小结与讨论

宜昌红茶因含有较高的香叶醇、芳樟醇及氧化物等呈花果香的醇类物,所以花果香气特征显著。再加上也具有花香果香的酮类、醛类物以及具冬青香气的水杨酸甲酯等,且含量比较可观,从而共同构成了“宜红”的香气主导成分。试验定量检测得到的宜昌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类、醛类、酮类为主,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9%、16.38%、13.49%、5.61%、4.47%。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醇、β-荜澄茄烯、顺-茉莉酮、苯甲醛、β-紫罗酮、香叶酸、己酸叶醇酯、橙花叔醇这12种成分的含量达到了64.82%,是宜昌红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

祁门红茶因其特有的“祁门香”闻名于世,民间又素有“宜红”似“祁红”的说法。在前人的研究中一致认为,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及氧化物含量较高,是“祁红”的特征性香气成分[4- 6]。这些香气成分在本次“宜红”的香气研究中均有测出,且含量较高,亦是“宜红”的主导香气成分。特别是具玫瑰花香的香叶醇含量与“祁红”中的含量相近[5]。在徐元骏等[18]的研究中,“宜红”与“祁红”的香气组分相近,同属香叶醇占明显优势的第三类香型。但两者组分的相对含量相差较大,特别是香叶醇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选取的样品有关。

有关“宜红”香气研究的文献记载较少,因此不能进行较多的比对验证,对“宜红”香气形成的关键化合物及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龚永新.宜昌红茶产业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90-4899.

[2] 翁寿楠.宜红茶史略[J].茶叶,2004,30(3):173-174.

[3] 肖执正.“宜红茶”的来历与品质特点[J].茶叶通讯,1981(4):38-39.

[4] 舒庆龄,赵和涛.祁门红茶香气成分的初步研究[J].植物学报,1991,33(3):226-231.

[5] 赵常锐.祁红特征香气成分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6] 文 勇.祁红的香气形成与加工工艺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1.

[7] 任洪涛,周 斌,夏凯国,等.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89-492.

[8] 王秋霜,吴华玲,陈 栋,等.广东英德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鉴定研究[J].茶叶科学,2012,32(5):448-456.

[9] 王秋霜,陈 栋,许勇泉,等.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2012,32(1):9-16.

[10] 王秋霜,乔小燕,操君喜,等.广东单丛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科学,2015,36(4):114-118.

[11] 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等.正山小种红茶骏眉系列的香气成分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22):285-287.

[12] 卢 艳,杜丽平,肖冬光.正山小种红茶挥发性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57-64.

[13] 邓 静,王远兴,毛雪金,等.固相微萃取(SPME)在茶叶香气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344-349,353.

[14] DU H Y,WANG J,HU Z D,et al.Quantitative structure-retention relationship study of the constituents of saffron aroma in SPME/GC-MS based on the 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 method[J].Talanta,2008,77(1):360-365.

[15]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等.绿茶香气HS-SPME提取方法研究[J].中国茶叶,2009,31(10):16-19.

[16] 潘 科,冯 林,陈 娟,等.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J].食品科学,2015,36(8):181-186.

[17] (日)竹尾忠一.乌龙茶と红茶の香気に关する食品化学研究[J].茶業試験場研究報告,1985,20(9):175-180.

[18] 徐元骏,何 靓,贾玲燕,等.不同地区及特殊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性[J].浙江大学学报,2015,41(3):323-330.

猜你喜欢
香气
年味,浸润在年糕的香气里
柠檬香气飘满屋
天然香气炸弹 意大利Salsa Verde
排骨焖面好味道 香气四溢味独特
增香细菌HD-7的鉴定及香气成分分析
香气锁定狙击心中的他
与生活自然为伍的夏日香气
织物柔软剂的香气发展趋势
世间每一朵菊花,都有东篱的香气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