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占敏
[摘要]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COPD患者76例,抽签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实际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等血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9%(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COPD患者时效性激励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动脉血气水平水平恢复正常,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时效性激励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c)-017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ime-efficient encouraging nursing 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COPD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ime-efficient encouraging nursing.The treatment compliance,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the ratio of actual value and the predicted value (FEV1%)] and blood gas indexes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CO2),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index (p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4.2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57.89%(P<0.05).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FVC,FEV1,FEV1% lung function index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levels of pH and PaO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while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ime-efficient encouraging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of patients.The level of arterial blood gas can be restored.It is conducive to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Time-efficient encouraging nursing;COPD;Early rehabilita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具有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患者的病情通常呈渐进性发展,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咳嗽、咳痰、呼吸变重等临床特征,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2]。临床上通常给予COPD患者药物及机械通气治疗,但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昂,且肺功能的改善往往不明显,为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早期的护理干预是有重要意义的[3-4]。时效性激励护理是通过把握激励的有效时机,激发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治疗[5-6]。本次研究选取我院COPD患者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时效性激励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COPD患者76例,采取抽签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56~73岁,平均(64.58±7.87)岁;住院天数4~16 d,平均(10.35±8.63)d。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54~73岁,平均(64.32±7.82)岁;住院天数4~17 d,平均(10.28±8.71)d。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7]中对COPD的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在治疗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为患者建立入院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治疗康复情况、家庭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结构等,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时效性激励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情感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激励和利益激励。①情感激励:保持热情和耐心与患者进行贴心的交流,了解患者目前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②需要激励: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应用时效性激励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利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不断进行强化激励,观察并记录患者康复进程,对患者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把握住早期康复的时机,尽量满足患者合理、健康的需求,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③榜样激励:安排依从性高且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与本次研究患者进行交流,患者可从中了解到积极配合治疗的优势,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④利益激励: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从经济和治疗效果两方面去分析治疗的益处。在COPD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采取时效性评价,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管理模式及时发现治疗康复中的不足,并及时修订康复计划。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照医嘱,坚持规范化的治疗;一般依从:基本能遵守医嘱接受治疗,偶尔出现不规范治疗行为;不能依从:时常不遵守医嘱,不能坚持治疗或中断治疗。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用小型肺量计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指标,并计算实际值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氢离子浓度指数(pH)、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4.21%(32/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时效性激励护理后FVC、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分析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pH、PaO2、PaCO2等血气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討论
COPD患者的治疗过程通常较为漫长,长期反复的住院治疗不仅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较为严峻的经济负担,更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8]。COPD的发生与发展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所以早期康复非常重要,除了治疗方法外,护理干预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9-10]。时效性激励护理的护理模式是帮助建立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在准确的激励时机帮助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时效性激励护理能充分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能改善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康复[11-12]。COPD的康复过程中,呼吸肌锻炼非常重要,而呼吸肌锻炼是一个很较为漫长的过程,很多患者无法坚持下来,时效性激励护理能从患者的心理上给予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困难及疲劳症状,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长期锻炼[13-14]。
邹丹等[15]研究者认为,时效性激励护理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整体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能对患者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系统能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康复进程。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较高,通过时效性激励护理,患者对疾病的治疗进程更加了解,患者更易接受该种治疗方法,心理上恐惧与焦虑的负面情绪减轻,依从性提高;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准确地把握激励时机,正确地给予患者言语上的激励,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强,依从性提高,早期康复疗效显著,肺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H、PaO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PaCO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通过时效性激励性护理患者的呼吸肌得到有效锻炼,呼吸肌做功得到显著降低,耗氧量减少,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得到明显缓解。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以上研究者观点。
综上所述,时效性激励护理能提高COPD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房建珍,毕丽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房建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3,34(16):57-59.
[2]李玉群,梁贤球,何晟,等.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血清脂联素、肺功能、CAT评分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7):969-972.
[3]朱艳华.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21-423.
[4]方丽华,梁海燕,胡继华,等.早期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103-104.
[5]周丽红.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河北医药,2015,37(22):3501-3502.
[6]李洪路.激励式护理理念在改善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自我效能感及情绪状态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62-164.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8]王小虎,刘晓菊,包海荣,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低下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300-5303.
[9]孙沛,丁毅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5,26(9):1324-1327.
[10]黄万秀,文一波,付庆萍,等.病毒感染与COPD的关系及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2):106-108.
[11]汤婉芳.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3):393-394.
[12]应少聪,周向东,周丽华,等.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激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9):1312-1315.
[13]田凌云,张莹,田含章,等.运动并呼吸肌锻炼对COPD患者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10-814.
[14]张紫燕,高志玲.呼吸肌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3):430-432.
[15]邹丹,张红军.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3):272.
(收稿日期:2016-10-28 本文编辑:顾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