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的玩具

2017-03-17 20:23倪方六
百科知识 2017年4期
关键词:九连环兔儿爷泥塑

倪方六

古代孩子玩玩具吗?据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古人最早管玩具叫“玩物”,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陶响球”是最早的“声响玩具”,汉代已出现“泥车”“瓦狗”等玩具。但真正的玩具市场则出现在公元10世纪,与现代玩具芭比娃娃颇为相似的宋代泥塑玩具“土偶儿”穿“红背心”、系“青纱裙儿”,可以搭配不同服饰,甚至还出现了节令玩具“黄胖”“布老虎”以及益智类玩具“燕几图”……

玩具“玩物”最早出现于汉代

古人最早管玩具叫“玩物”,汉代已出现。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篇》在评述当时的社会现象时,有这么个说法:“或取好土,作丸卖之”、“或做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但由于在早期,玩具业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制作玩具也非“正业”,玩具消费被视为“浮侈”行为,故王符认为“此皆无益也”。可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家长给孩子买玩具自然成不了气候。

中国古代的玩具市场到公元10世纪时的宋朝才真正形成,不仅生产和销售规模都是空前的,而且出现了“玩具专卖店”“玩具一条街”,制售玩具已成宋朝手工艺人的谋生手段和发财之道。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玩具市场最兴旺。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都是当时的玩具一条街;另外,在城内的“马行街”一带也有卖玩具的。南宋时,大量北方玩具艺人南渡,以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中心的南方玩具市场也非常红火。

明清时期,玩具被称为“耍货”,以苏州生产的耍货质量最好,也最有名。因为玩具市场集中在城北虎丘一带,故苏州产玩具又称“虎丘耍货”,外地家长到苏州,都会买虎丘耍货带回去给孩子。

清顾禄《桐桥倚棹录》中记述了“虎丘耍货”的情况:“虽俱为孩童玩物,然纸泥材木治之皆成形质。盖手艺之巧有迁地不能为良者,外省州县多鬻于是,又游人之来虎丘者,亦必买之归,以悦儿曹,谓之‘土宜。”

明清时的家长给孩子买玩具,就如给孩子添新衣裳一样。除到固定的玩具市场上去买,还会“赶集”或“赶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集市或庙会上逛逛,那里总少不了玩具摊。

最早的声响玩具“陶响球”

出现在5000年前

古代家长如何给孩子买玩具?如果是低幼儿,带声响的玩具是首选,“拨浪鼓”“哨子”“竹喇叭”,都屬于这一类。声响玩具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儿童玩具种类之一,从考古发现来

看,原始社会的孩子已玩这类玩具了。前文提到的“陶响球”就是一种声响玩具。

陶响球较大,内部中空,里面装有弹丸或石粒,摇动时沙沙作响。一直到汉魏时,陶响球都是古代孩子喜欢的玩具,后来出现的“哗啷棒”“花棒锤”,便是在陶响球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拨浪鼓是一种装有手柄的小鼓,鼓两侧缀有弹丸,转动鼓柄,便能甩动弹丸,击打鼓面,发出声响来。南方人称拨浪鼓为“摇咕咚”,北方人叫作“小鼓”,先秦人称为“鼗”(táo)。鼗本是先秦时与鼓、柷、箫等一起演奏的器乐,东汉郑玄《周礼注》称,鼗“持其柄摇之,旁耳还击”。由于摇动拨浪鼓可以发出特殊的声响,过去货郎走街串巷时一般都会拿着它边走边摇。如南宋李嵩绘《货郎图》中的货郎,便手拿一只拨浪鼓,货担上则挂满了各种儿童玩具和杂货。

泥塑玩具“摩罗”在宋代最为流行

如果长大点,拨浪鼓显然是哄不了孩子的。这时,家长大多会给孩子买些泥塑玩具。

泥塑玩具,古人称作“泥货”,人型的则叫“土偶儿”,也叫“土宜”,是中国的传统玩具。汉朝时,民间艺人就开始制作泥塑玩具出售,到唐宋时已相当普及,特别是宋朝,泥塑玩具成为民间艺人最拿手的一种作品。

宋朝最为流行的时尚泥塑玩具是“磨喝乐”。磨喝乐系梵文音译,也写作“摩罗”。宋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罗。大小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奢者,南人目为巧儿。”

磨喝乐是从西域传来的玩偶,本是佛教之物,唐时多用蜡制作,宋多泥质。其与现代玩具芭比娃娃颇为相似,有服装穿戴,且有不同搭配,可调换变化。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称:“御前扑卖摩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

由于磨喝乐的广为流行,宋朝孩子们都喜欢模仿其动作造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当年的南宋临安,“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罗之状”。吴自牧还特地说明,“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说明在北宋时就出现了。家长买磨喝乐,还有另外的意思。对已婚女性来说,有祈子的愿望,《唐岁时纪事》记载,“(磨喝乐)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

明清时泥塑玩具更多,北京、天津、杭州、苏州、无锡、鄜州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泥塑之乡”,至今不衰。

宋代出现“节令玩具”

古代逢年过节,家长也会送玩具给孩子图

个高兴,由此还形成最有中国特色的“节令玩具”。古代的节令玩具很多,如春节有“花炮”、元宵节有“花灯”、清明有“黄胖”、端午有“布老虎”、中秋有“兔儿爷”等。

“黄胖”是宋朝清明节时,家长爱给孩子买的玩具,成人还将之作为“劝酒工具”用。“布老虎”作为一种端午玩具,源流更早。古人认为,端午节所在的阴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最毒月份里最毒的日子,而老虎“性食鬼魅”,可以辟邪。端午节的老虎玩具造型很多,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还有的做成虎枕、虎套,造型多是“三大一小”,即头大、眼大、嘴大,身小。在端午节时,古代家长除了送布老虎玩具给孩子,还常用雄黄在孩子的额头画虎脸,书“王”字。

明清两朝,中秋节流行送孩子“兔儿爷”。“兔儿爷”与“黄胖”一样,也是一种泥塑玩具。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条,“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八月》“彩兔”条称:“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饰以五彩妆颜,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

兔儿爷玩具与嫦娥奔月和玉兔的传说有直接关系,是古人崇月遗俗的反映。明纪坤《花王阁剩稿》记载:“京师(北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可见,兔儿爷原是孩子祭月时的“月神”象征物。

古代最流行的益智类玩具“九连环”

益智类玩具,也是古代家长最青睐的一类玩具。古代最流行的益智玩具以拼板类和环类为代表。源流最早的“重排九宫”,就是一种拼板玩具,是在古老的“河图洛书”即九宫图上发展出来的,欧洲人称之为“幻方”。根据《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算华容”故事发明的“华容道”,也是有类似原理的拼板游戏。

古代拼板玩具中,在现代最流行的当是“七巧板”。七巧板有“智慧板”之称,是清朝家长常买给孩子的益智玩具,其源于宋朝的“燕几图”。清嘉庆年间养拙居士著《七巧图》刊行,让七巧板玩具从此流行天下。

在环类益智玩具中,“九连环”最受古代家长和孩子的青睐。九连环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环”,明朝时已是流行益智玩具。明杨慎《丹铅总录》称:“九连环之制,玉人之功者为之,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今有此器,谓之九连环,以铜铁为之,以代玉,闺妇孩童以为玩具。”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古代儿童玩具也不便宜,如宋朝的磨喝乐“价亦不廉”。所以,很多家长都自己动手制作玩具送给孩子,这一点现代家长不妨学学。

【责任编辑】蒲 晖

猜你喜欢
九连环兔儿爷泥塑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可爱的兔儿爷
中国古典数字游戏——九连环
智斗兔儿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