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大东
“新”媒体人是怎样炼成的
——郑州报业集团新形势下引才、聚才促融合的认识与实践
□ 文/石大东
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人才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原有骨干队伍流失、复合型人才紧缺等现状,既要建立高效、灵活的机制引才、聚才,又要依靠自身造血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能够驾驭新媒体的新型人才。郑州报业集团在推进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通过海选招聘、实战历练、校媒共建、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用人通道等创新举措,努力构建新常态下传媒竞争与发展的人才优势。
深度融合 人才需求 创新举措 郑州报业
石大东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传媒深融时代,需要拥有新知识、新思想、新思维、全技能的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传统媒体,要完成自身转型发展和坚守主流舆论阵地的双重使命,必须通过有效路径来推动传统采编队伍完成转型,一方面充分激活优化内部人才,另一方面吸引聚拢优秀外部人才。顺应新常态,集聚新优势,郑州报业集团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有活力、竞争力、创新力的“新”媒体人才队伍。
队伍建设是关乎长远发展大局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兴人才之风,创新理念、规范程序、严格选拔,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引才聚才优势不断增强。
公开招聘,大力引才。集团的公开招聘起步较早、持续不断,已成为引才的主要方式。近3年来,为建设具有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人才需求强烈,集团加大了公开招聘力度,招聘也一改过去的传统方式,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郑州网络主播超级选拔赛”就是创新招聘模式的尝鲜,运用与新媒体发展更接轨的选拔模式,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自有平台的网络直播中,只有得到大多数网友认可和喜爱的主播才能脱颖而出。这种方式,既选到了合适的人才,也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
这次人才的选拔引进,通过集团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指挥中心的“新闻超市”及全媒体矩阵等自有平台发布报名消息,通过官微、客户端投票,最终选拔出优秀主播人员,招聘全过程不仅顺应互联网趋势,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还提高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
对引进来的优秀人才,采用聘用制的同时,其待遇和职级除了不入编外,与正式人员一模一样;切实以业绩为导向,重视长期在一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优化环境,大力营造“引得来、稳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工作环境;通过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引才机制,为集团吸引了聚集了一批具有前沿思维、掌握前沿技术的优秀人才,为事业发展储备了丰厚的人才队伍。
2013年,是郑报集团“全媒体元年”。当年,郑报集团提出了“宣传全媒体、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坚定走好“做强以党报为旗帜的全媒体宣传矩阵,做大以都市报为龙头的IP资源平台,做活以新媒体为先锋的融媒集群,做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链条”的“四做”路径。按照这样的战略和路径,未来的中心工作就是向互联网转型、移动端转型。可现实情况却是,相当一部分人对全媒体转型战略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诸多疑惑;相当一部分人仍囿于报纸固有思维,与网络时代、移动时代的传播方式格格不入,感受到了本领恐慌和职业迷茫,不少人的思想观念、干事创业的状态明显跟不上节奏。
无论是工作性质、关注焦点、报道内容,还是自身的知识结构、视野、技能,无不要求媒体人时时处于“更新”和“创新”的状态。在互联网技术对媒体变革的巨大驱动下,“更新”的时速是爆炸式的,“创新”的要求是革命式的。在这样疾风骤雨融合转型的情势下,如何快速推动融合发展,提升报业集团核心业务的作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郑州报业强化覆盖全员、服务集团战略核心的带岗培训,在实战中学习,在学习中实战,通过实战让每个人快速成长为全媒体战士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正在实践的有效路径之一。
典型案例,非全国两会报道莫属。连续5年来,郑报集团不断开启全媒体报道全国两会先河,持续组织集团旗下《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手机报等媒体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精干力量,对全国两会进行全方位全纵深报道。每年的报道中,新人占据团队三分之一。不管新人老人,上会记者必须掌握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移动新媒体等多种报道形式,新闻采集完,进入集团融媒平台的“新闻超市”,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及两微一端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并编发,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
河南省两会、郑州市两会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活动和重点报道,都是郑州报业培养和锻炼新人的战场。这样高强度、高密度的报道任务,要求每一位参与两会的采编人员都要能够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熟练操作各种社交媒体,在实战中完成融媒采编业务的淬炼。实战让每一位“新人”快速成长,锻造了队伍,也让两会报道、重大报道成为郑州报业的一张名片,提升了郑州在全国媒体中的美誉度。
刚刚过去的2016年,也是各媒体加入直播大战的一年,郑报集团在直播领域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集团旗下郑报融媒目前拥有三路直播系统,通过客户端、微信以及报纸,都能实现高清视频直播。同时还和知名第三方直播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出的“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直播”“新乡特大暴雨直播”“郑州港区儿童掉入机井大营救直播”“神侃奥运”直播等,每场直播都吸引数十万用户在线观看。持续不断的图文直播、音视频直播,对融媒记者特别是新入职人员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
除了在重大采访报道中锻炼提升外,郑州报业还鼓励采编人员从幕后走到镜头前,鼓励每个人都成长为全媒体战士,在提升自身实战技能的同时,对新形势下媒体舆论的传播方式、传播路径及反馈效果也要具备把控力。
近3年来,通过新闻采编实战的培养,走出了一批集技术与能力为一体的新闻主播。她们来自各个部门的新闻一线,虽然是采编人员但不是主播科班出身,随着参与大型直播报道次数的增多,这种边播边探索的实战模式,也让她们完成了从纸媒记者到视频记者的无缝衔接。
郑报融媒90后女记者谢君锐的经历和切身体会,应该更能说明“实战”的优势所在。第一次参与直播的情景对她来说至今仍历历在目:“7月8日的《日均100元郑州生活指南》,酷暑天气下的6个小时,让我对“直播”二字有了比以往更深的理解。首先是团队合作,直播不能NG,所有工作都显得异常辛苦和繁琐。网络主播比大多数行业更在意用户体验,对于用户需求做到及时反馈。只有前后方工作人员零障碍对接,才能完美地把视频+图文直播呈现给观众。其次是主播个人的能力值,无论是提前备稿所需要的细心、镜头前的随机应变,还是与观众互动的机智热情,以及直播过程中体力的承受,都证明了“直播不是闹着玩儿的”。感谢这6个小时的魔鬼体验,让我完成了从文字记者向视频直播记者的蜕变。”同样是90后女记者的许婷婷,也是在“新乡特大暴雨直播”等一线直播的新闻实战中,锻炼和提升了全媒体、新媒体技能。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而走向深度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推动深度融合,必须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平台载体。
移动互联时代,“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新闻人才培养,也要顺应这一新态势、服务这一新态势。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媒体相继开发推出《郑州观察》《身边》客户端和“郑州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地铁报”“手机报”等官微、官博,形成了群体效应的移动端新媒体矩阵,为新型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发挥优势的载体和平台。
郑报融媒新人队伍。
在硬件配备上,郑报融媒成立视听中心,建设演播厅、直播室、录音室,拥有访谈、直播和视频拍摄制作、音频录制的能力。郑报融媒还采购了多台数字摄像机、视频编辑器、网络直播设备、无人机、全景相机、VR眼镜等高科技设备,可以生产音频、微电视、手机剧、网络直播、新闻视频、专题片、VCR、无人机航拍、全景VR等视听产品。
参照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郑州报业的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不再是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修修补补,不局限于某一传统媒体内部的微调、“空调”,而是进行了实质性的“三个打破”:“打破党报、都市报、网络和新媒体之间体制机制壁垒;打破在不在编、有没有职级的身份限制;打破档案管理、绩效考评、工资发放的体制机制壁垒”。实行“三个统一”:除保留深度报道记者和名栏目外,将两报一网主要采访部全部打通,不再区分郑州日报记者、郑州晚报记者还是中原网记者,全部进入郑报融媒集群指挥中心,全部都是郑报融媒记者,统一身份、统一指挥、统一考核。实现“三个转变”:记者从单一型向全媒体全技能型转变;工作重心从以报纸为主向做精报纸、做活新媒体转变;工作时序从以晚上夜班为主向以白班为主转变。这种大纵深、实质性的融合和创新,受到了中宣部、中国记协的肯定,人民日报社相关人员到郑报融媒“新闻超市”考察交流,国内数百家媒体曾关注和实地考察。
“三个打破”“三个统一”“三个转变”,不仅给了新人晋升和发展空间,也使得传统媒体人快速转型成为可能。记者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单一身份,过去,文字记者专写文字、摄影记者专拍照片,新媒体、全媒体时代,采、写、拍、录、甚至是新媒体编辑制作,一个人全搞定,记者既要有“三头六臂”,也要学会“72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人才孵化被誉为赢得未来的战略。纵观不少优秀的学习型现代企业,都是从服务企业宏观战略需要,打造持续性人才优势出发,用相当长时间建立起系统的,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相配套的人才体系。
如何使培训成为系统,持续的人才培育文化,这是郑报集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在实战中培养和锻炼人才的同时,郑州报业集团还积极致力与高校共建孵化未来型人才。
2016年12月29日,郑州市委宣传部与郑州师范学院共建传播学院举行签约仪式。郑州报业集团和郑州师范学院将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工程项目、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交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既是新闻单位顺应时代发展、推进媒体融合的需要,也是新闻院校贴近实际、闯出一条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深度融合新路子的有益探索。
另一方面,郑州报业集团还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长期为新闻专业的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不仅为高校强化实践教学,还为集团储备了后备人才。
郑州报业集团还充分利用大学“智库”作用,强化对媒体融合的前瞻研究、趋势分析、实践总结,为推进深融提供理论支持,不少重大报道、重大问题的研讨,都有高校知名学者的参与和指导。
作为省会城市主流党报集团,郑州报业集团一直在创新实践,一直在探索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和媒体融合要求的新型人才,确保人才队伍吐故纳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确保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赢在人才、赢得未来。
(作者是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编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