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 媛
从胶东在线网站实践看今天如何激活人才力量
□ 文/张 媛
对人才的选拔、管理,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纸媒要做,新闻网站也要做,同样至关重要,决定着竞争、发展。作者对胶东在线网站相关实践做了梳理归纳,展现了这家知名网站新形势下的用人观。
人才选拔 改革 创新
2017年1月11日下午2点,胶东在线网站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网站管理岗位竞聘动员大会。虽说岗位竞聘已经不是第一次,几乎每年网站都会对一些岗位和人员进行调整,然而像今年这么大规模的竞聘在胶东在线成立近15年的历程里是史无前例的。用网站总编辑邓兆安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必须要推进的改革,是一次为了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要求的人事制度改革。
这次竞聘涉及的岗位从部门主任到行业总监、内容主编及副主编共计20余个。在网站编委研究2017年工作的时候,发现拥有员工120人的胶东在线,管理岗位数量竟然达到56个,甚至出现了有的部室7个管理者2个“兵”的尴尬局面。管理岗位占比太大,造成机构臃肿,层级过多,职责不清,影响了团队建设和员工积极性,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无法应对未来互联网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在日常的调研中也发现,不少员工反映部分管理岗位员工不干实际工作,只会指手画脚,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邓兆安意识到,如果再不改变,胶东在线将被臃肿的管理拖垮。对于一个正在积极转型,谋求更大发展的地级市网站来说,执行力低下将是一个致命伤。
在邓兆安和管理层看来,任何阻碍网站发展的问题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经过深思熟虑并和网站编委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对网站部室及工作岗位进行调整,重新设岗,重新竞聘,把管理岗由56个压缩至30个以内,将管理人员严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内。
邓兆安把此次调整看做是网站深化人事改革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理顺部室内部管理机制,疏通血脉,激发活力,建立起一支职责清晰、管理高效的团队,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退的灵活用人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战斗力。
这次调整改革,难度确实不小,管理岗位压缩了近一半,意味着将有一半在管理岗位上的员工会失去现有职位,其中不乏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任何调整都有可能出现不同声音,稍有不慎都可能给网站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点邓兆安和管理层不是没有考虑和担忧过,他认为与其顾忌情面当老好人维持现状,最后影响网站发展彻底“砸了大家的饭碗”,倒不如大刀阔斧来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轻装上阵,重新上路。这次再难也要改,一定要为胶东在线下一步发展铺好路,搭好桥。
网站编委第一时间分部门召开会议,与现有管理岗位人员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令人欣喜和感动的是,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此次调整表示理解。很多人不但支持改革,还认为确实应该让真正有管理能力的人竞聘到管理工作岗位上,让有扎实专业能力的人做好自己的专业,并表示作为网站一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能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业务钻研。有了大家的理解支持,此次大规模重新竞聘圆满落幕,一周后,20余个新竞聘上的管理层人员正式上岗。
胶东在线后续将推出职称评定体系,让更多的人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实现自身价值。
胶东在线实行公开招聘,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人才准入机制。从对简历的筛选、到以考核职业素养、实际能力的笔试、面试环节,再到试用期结束后的全体员工民主评议,能够正式进入胶东在线工作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为适应融媒体发展要求,与学历、专业相比,胶东在线更看重员工的沟通、适应、融合、思考、创新等综合素质和开放性的思维模式。所以,除了某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岗位外,胶东在线并不对应聘人员的专业、学历做严格要求,而是通过面试交流、试用期观察等形式深入了解掌握员工的实际能力,再将其安排到与之能力相符的岗位上,以有效激发员工潜能,发挥专长。甚至在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经过深入磨合后,发现有更擅长的工作,网站也会及时调整。在胶东在线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有过至少从事两个岗位的经历,做到发现特长,使用特长,让金子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15年来,胶东在线着力于营造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给每位员工充分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施展本领。这里绝大部分员工是通过社会招聘进入网站工作的。目前网站共有8位编委,包括邓兆安在内只有3位是事业编,其他都是招聘员工。无论何身份,都一视同仁,工资待遇及福利,基本同样标准,让每位进入网站的员工都有平等感,觉得胶东在线是一个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平台。
2014年以来,邓兆安倡议在网站设立了十年突出贡献奖,隆重表彰为网站发展奉献了十年以上的优秀员工,这一规定已经成为惯例。网络媒体人员一般流失率较高,而胶东在线的老员工却对网站保持了较高的认同感,这也正是网站能保持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胶东在线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9岁。“不仅要让员工会简单的工作,更要培养他们成才”,这是邓兆安的心愿,也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只有开阔视野,才能增长才干。为了让员工尽早成才,网站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培养方式。这些年,胶东在线先后邀请多位名编、名记和专家学者来网站授课,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业务能力,更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网站还确定了以师带徒培养计划,手把手一对一培养。更宏大的目标是已经与专业人力公司签订了合作,2017年要为网站培养专门人才,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工程。
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为胶东在线员工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座。
胶东在线经常安排员工走出去,参加各类会议、活动和专业培训。网站还注意员工的传统文化教育,先后邀请了知名作家、知名民营企业家、国学研究者等到网站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并多次 邀请当地培训机构给网站进行礼仪、交流等方面的培 训。邓兆安认为,员工不仅要成才,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立德。
胶东在线对人才晋升和激励有独到理念。网站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开展岗位调整,实行公开竞聘,特殊人才给予破格提拔。网站还推行特殊人才工程,设立首席记者、首席摄影师、首席评论员等岗位,激励拔尖和突出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薪酬上,重点人才重点倾斜,特殊岗位特殊补贴。为了激发创新热情,每逢重大活动、重大主题宣传策划都要召集骨干进行头脑风暴,“爱传百城”“绿行中国”“美丽家园”等三个国家级活动就是这么碰撞出来的,还要进行记功奖励。每年年底开展总结表彰,除了先进部室、优秀管理者、优秀员工外,还设立业务能手、重大合理化建议奖、重大创新奖、重点项目奖、团结协作奖,奖励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在全站树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这种用人理念和氛围下,很多年轻人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比如,总编室主任崔景友是毛遂自荐而来,被破格招进网站。崔景友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进入网站一年多,就因在文字及业务方面的突出能力破格提拔为部门主任,他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投入极大热情,以网站为家,以极强的政治敏感,多年来为领导当好参谋,把好网站内容关,连年获得优秀管理者称号,后又被破格提升为网站编委。
新媒体中心主任周明翔是位善于思考,主动性强的员工,一个普普通通的《考试》频道,在他手里被打造成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他被及时安排到新媒体中心主任的重要岗位上,很快使得网站移动传播力最高时上升到全国城市新闻网站第二位。
从十几个人到一百多人的队伍,胶东在线15年间员工增长了10倍多。队伍越大,越需要提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团队建设也就愈加重要。每逢记者节,胶东在线会组织以“责任、理想、奉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员工们回顾心路历程,分享工作心得感悟。网站还多次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文艺联欢等文化活动,活跃气氛,巩固了员工对网站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邓兆安认为,在媒体发展的道路上,一个无私、大爱、奉献的团队显得尤为重要。胶东在线许多知名品牌的创建,正是得益于有这样一支敢为人先、团结向上的团队。网站打造的全国知名品牌《网上民声》,就是由女员工组成的“娘子军”团队一手培植起来的。她们每个人都有着深厚的民生情怀,经常有群众打进电话倾诉烦心事,或者直接投诉遇到的困难,每当这时,她们都会耐心倾听,轻声安慰,再帮他们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她们还多次携手政府部门,走进社区、走到群众面前,一套桌椅,一个本子,现场办公,为老百姓答疑解惑……该栏目最终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是这样修炼而来。
旅游美食频道也是网站骄傲的一支团队。面对着地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团队“四朵金花”不断尝试新方法开辟新渠道,坚持每周带领网友做户外活动,创新策划了一系列媒体行、特色评选,在这支团队里,很少抱怨与不睦,一人加班,大家一起陪着……正是这种精神,旅游美食成为行业频道里的黑马,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创收增幅超100%,这就是胶东在线团队力量的一个缩影。
“良禽择木而栖”,在网站即将成立15周年之际,邓兆安准备为员工出一本作品集,集结他们的获奖作品及优秀报道。他说,胶东在线的优异成绩属于每一位员工,是他们挺起了胶东在线新媒体时代的脊梁。
(作者单位:胶东在线网站)
编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