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山,张海波,宋 强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表征与中国表达
——基于对习近平同志教育讲话的解读
杨兆山,张海波,宋 强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教育方针是指引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涉到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要问题。论文在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社会主义性质做了理论分析,结合习近平同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中“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探讨了新形势下党的教育方针的新内涵,即牢牢抱定党对教育领导的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同志“四个服务”思想,对深化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教育方针;“四个服务”;社会主义;立德树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整个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教育战线看作是“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教育等始终是党的重要工作内容。重视党对教育的领导,是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不同历史时期党对教育方针思想的表述
早在1934年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指出,苏维埃的文化教育“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同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统一战线时期,特别强调,“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阶级教育、党的教育与工作必须大大加强”。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观点,进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为落实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同年3月毛泽东《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党委应当指导青年的思想,指导教师的思想”。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天津大学时针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1965年毛泽东在《接见几内亚教育代表团的谈话》中,再次提出了党的领导的政治水平问题,“办教育也要看干部。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学校的校长和党委究竟怎么样,他们的政治水平如何来决定”。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党对教育的领导,主张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提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提出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定位于“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明确要求全党要重视教育,否则要“负历史责任”。主张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抓教育,领导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并警告说,“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1989年又提出,“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件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经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后印发,该文件总结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成为我国教育方针在20世纪末最为经典的表述之一。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
(二)对教育方针内涵的分析
党的教育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丰富和发展,其中既有一以贯之的宗旨,也有与时俱进的内涵。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党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定颁布科学的教育方针实现的,对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教育方针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反映着教育的宗旨和规律,最终体现着党的领导。从1957年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到2015年《教育法》的修订,体现出来的我国的教育方针始终自觉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基本灵魂。
2.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党教育方针制定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认为,现代机器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与体力在劳动过程中广泛充分自由统一的发展。“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的主导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解放的最高目标。”[1]112-118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党始终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在顶层设计层面保证了教育发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3.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这一培养人的科学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与以往教育的重要区别。我国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对无产阶级来说,教育不仅是认识世界更是改造世界的武器。教育的认识世界功能与改造世界功能相结合,是教育活动培养人的必然要求,而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的社会变革能力才能真正发挥,社会生产和生活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4.坚持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自1934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教育讲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党对教育领导的思想在阐述上都有变化和发展。这说明,我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来发展教育,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完善和发展党对教育领导的思想。党对教育的领导思想在不断发展完善,其中有变也有不变。变化的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的方针表述有所差异,不变的是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途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以及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标追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一系列关于教育的讲话。总书记的讲话,基于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其对教育的新思考。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习近平同志“四个服务”要求,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党对社会主义教育领导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党和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抱定这一宗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
2012年,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3]。“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4]6。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要求“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基本权利,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党章》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教育宗旨题中的应有之意。
(二)“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突出强调教育的党性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在不断壮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接受党的领导,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必然带有阶级性。党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地提出我国教育要培养“接班人”,培养“接班人”是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实现途径。
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6]我们从不讳言教育的政治性、阶级性,“接班人”是对“建设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强调,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人,必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而非反对者,是接班人而非掘墓人。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强调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凸显出我国教育的政治性与党性原则,简言之,就是要培养“接班人”。有人认为提“建设者”就没有必要再提“接班人”,我们认为,对此问题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表述,要将这一表述放到当前的社会现实中来看。将“接班人”单提出来讲,是要突出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阶级属性,尤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一强调是有意义的。建设者应该是“接班人”而不是“掘墓人”。
(三)“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扎实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是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宝贵经验。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同时,必须不断深化自身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教育只有不断调整完善自己,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我党的教育方针始终自觉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需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建立,治理能力逐步提升。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制改革也要扎实推进。
(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走科教兴国之路
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就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在逐步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习近平同志充分认识到教育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6]“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8]
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6]2015年,习近平同志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时指出,“中国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9],教育要实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
实现科教兴国,需要优先发展教育。2013年教师节,习近平同志着重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10],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8]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教育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又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突出强调教育的党性原则。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一方面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教育领导地位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
(一)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统一性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提法被写进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中。由“一为”到“二为”,其背后的逻辑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发展的重点正在逐步转向“人”。就“二为”而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表”,“人民”是“里”。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作为一个政治性概念,“人民”一词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不存在超越历史的抽象的“人民”。因此,要把“为人民服务”和西方的“人本主义”区别开来。现阶段,教育所服务的“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才能成为人民的一员。
社会主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青少年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这本身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心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则着眼于文化建设与人的素质的提高。人民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教育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扎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从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出发思考教育的发展问题。
(二)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这就需要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道德与文化等方面素质,同时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党的队伍中来,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培养接班人重在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他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立德”的核心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讲到“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1]他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12]这一要求紧紧抓住了立德树人的本质与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现当代形态”[13],立德树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强调立德树人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立德树人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主题,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与落脚点。《教育法》将“立德树人”放在第六条而非第五条,是有道理的。第五条是教育方针的表述,第六条以下则是现阶段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要求。树人强调立德,并非“智体美”不重要,而是现阶段“德”的问题更现实与紧迫。它不仅关乎个人发展全面与否,更关乎党和国家的兴衰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一些观点片面强调教育的普世性、世界性,忽视了教育的阶级性、民族性,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危险的。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教育要实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目标,就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方面,教育活动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改革共同促进了社会整体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支撑。当前的问题是,在某些方面,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政治与经济领域的改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而在某些领域,由于社会整体改革发展的制约,教育发展遭遇到瓶颈,如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与社会整体改革发展相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基础。因此,教育领域的改革需要抓住社会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条件,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老百姓对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入开展教育体制改革。从教育制度层面、教育思想层面、教育实施层面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着力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教育问题,真正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在教育改革的实践行动中去。只有我们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四)让教育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是教育自身的建设要搞好。2013年,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10],2014年,总书记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6]。
针对教育公平问题,他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14],要“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15]。“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16],针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中央要求,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7]。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了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指明了教育的前进方向。通过教育领域内的改革,使得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让教育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
[1] 杨兆山.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认识——兼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6-12-09.
[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2-11-16.
[4]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5]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3-03-18.
[6]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4-09-10.
[7] 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努力成长为祖国栋梁之材[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6-12-29.
[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6-09-10.
[9] 习近平会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5-03-07.
[10]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910/c1024-22862732.html.
[11]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4-05-05.
[12] 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5-08-26.
[13] 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14]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3-09-27.
[15]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5-05-24.
[16]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5-10-17.
[1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3-11-16.
[责任编辑:哲文]
RepresentationofTimeandChina’sExpressionoftheParty’sEducationPolicy——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Xi Jinping’s speech on education
YANG Zhao-shan,ZHANG Hai-bo,SONG Qiang
(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Educational policy is the guidelin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influence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The character of education,the aim of education and the strategy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history document research,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ocialist nature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Based on the Xi Jinping speech in the meeting with the topic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ies,Xi said that education should serve the people,serve the communist party,serve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erve the reform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e have discussed the new meaning of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s follows: Confirm the party’s leadership of education,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education,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are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four services” thought of Comrade Xi Jinping h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fluence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deepen the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law,fully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policy,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al Policy;“Four Services”;Socialist;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6.032
2017-07-24
教育部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3JJD880003)。
杨兆山(1963-),男,黑龙江甘南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张海波(1970-),男,黑龙江海林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宋强(1980-),男,河南新乡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G520
A
1001-6201(2017)06-01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