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境忠
(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030013)
新建电厂检修外包模式下的设备管理探讨
郭境忠
(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030013)
介绍了点检定修管理在新建电厂中的应用,阐述了外包模式下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电厂点检人员设置和维护承包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方法,提高了设备管理效率,发挥了点检定修管理和外包管理模式的优势。
点检定修;检修外包;设备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火电机组开始建设和投产。按照新厂新机制的管理办法,对电厂机构进行精简,设备管理一般采取“点检定修管理+检修维护外包”模式,电厂对热控和电气继保的核心点进行检修,其他点不设检修人员,机组日常维护和大小修全部外包。一般电厂专业点检员设置3—4人。
点检定修管理是以点检为核心,对设备进行全员、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体制。点检定修管理体制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优化,在火电厂尤其是在大型新建火电厂中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借助于有效的设备点检、劣化控制和倾向性管理手段,通过点检定修管理可及时掌控设备技术状态,进一步优化检修策略,科学平衡设备大小修工作量,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概率,提升检修效率,同时控制维修成本。
点检人员是设备的责任主体,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在电厂中,点检、运行、检修都非常重要,其中点检处于核心地位。点检定修管理是在点检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和定修制度,要求做到优化检修(合适检修),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点检员是管理人员,不是设备维护检修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设备管理的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检修工序、工艺标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点检定修管理实现了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作业的分离,使责任分工更加明确具体。新建电厂从组织体系、人员配置到管理制度等,基本上都已满足了应用点检定修管理的要求。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控制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将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外包已是新建火电厂的主流设备管理模式。理论上,设备检修和维护外包具有以下优势。
1.2.1 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设备日常维护和检修承包商拥有丰富的设备维修经验和大量的专业检修人员及工器具,维护外包可以降低企业对检修维护检测仪器设备的投资及设备检修人员培训费用等,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1.2.2 获得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专业检修公司拥有专业维护人员,可通过自身人力资源、物资的调配,为电厂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1.2.3 精简设备维护机构和人员
设备日常维护外包后,可以精简电厂内部设备管理机构,优化管理流程,使设备管理人员能更加专注于技术管理工作。
点检定修要求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分离,由电厂负责设备管理,由检修维护承包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检修服务,两者结合,互补性强,这种结合有利于新建电厂精简管理,提升效益。但从近几年的电厂管理实践来看,“点检定修管理+检修维护外包”设备管理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国内专业检修维护承包单位主要由老电厂检修人员和电建安装人员组成。近几年,检修维护承包商规模扩张迅速,但提供的维护服务水平不仅没有明显提升,甚至出现倒退。
(1) 检修维护市场竞争激烈,承包费用下降,检修维护承包商必然努力降低成本。成本的控制,影响了承包商对安全、工器具、人力的投入,导致服务水平呈下降趋势。
(2) 检修维护承包商人才难留,检修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设备检修维护是专业技术工作,但现实情况是,承包商从自身利益出发,采用低素质人员或临时工代替熟练技术工,导致人员技能水平有限且流动频繁,给电厂安全和技术管理带来了风险。
(3) 检修维护承包商仅按合同条款完成相应的检修任务,没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进行管理定位也是基本不现实的。尽管检修单位具备一定的检修技能,但要他们单独完成检修管理工作,效果则令人担心。
(4) 设备可靠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常维护承包商对承包期内设备维护和检修质量负责,设备维护往往呈现急功近利、得过且过等短期行为特点。
(5) 检修维护承包商或人员经常轮换,对设备性能不熟悉、设备归属意识不强以及检修工艺缺乏统一标准。
(6) 各检修维护承包商管理制度不同,与业主企业文化价值观存有差异,较难融为一体。
各新建电厂基本上按照点检定修管理来配备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即除电气继保和热控外,其他专业仅配备专业主管(专工)和少量的专业点检员。
按照点检定修管理的要求,专业点检员是设备的责任主体,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点检的重要工作是设备状态分析和检修策划等技术管理。点检定修管理实现了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作业的分离,责任更加明确、具体。但电厂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点检工作与点检定修管理模式存在偏差。
2.2.1 点检员任务存在模糊性和狭隘性
把点检工作简单等同于点检员工作,将日常点检(设备巡检)、专业点检任务(设备维修策划、项目制定和材料管理)和状态监测等集合为一体。大量而繁重的现场设备点检、数据记录、信息管理和维修管理工作,易造成点检员疏忽了对重点设备、薄弱部位等实施定向重点管理和深层次分析。
2.2.2 点检员角色定位模糊
点检员角色定位不准确且人员较少,造成消耗过多的时间在日常消缺管理工作中。点检定修管理的重点包括实现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作业的分离。但现实情况是,检修维护承包商服务水平有限,且各集团公司严禁以包代管,点检员作为设备管理基层执行者,必然深度介入设备检修。由于设备缺陷较多,造成点检员忙于协调、维护、检修和消缺,没有精力进行深度设备点检和技术培训工作。
2.2.3 技改项目及安全整改项目增多
近几年,由于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厂各类技改项目及安全整改项目也越来越多。在许多新建电厂,此类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现场监控最终都由点检员来执行,造成点检员的工作量大且繁杂,影响了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效果。
2.2.4 检修技能培训不足
由于新建电厂人员精简,不设置检修岗位,许多点检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未经系统检修技能培训就直接进入设备管理岗位。
在点检定修管理中,实现设备管理和维修作业分离的前提是,点检员和检修人员的素质较高,检修作业可由检修单位自行管理。但在检修维护外包模式下,检修单位整体素质难以达到要求,这将影响点检定修管理工作。因此,实行点检定修管理模式的电厂应打破常规,在检修维护外包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检修岗位人员,参与机组基本的维护消缺工作。电厂检修岗位人员与点检员要有所区分,明确职责。
(1) 电厂配置基本的维护消缺人员,可以培养自己的检修技术骨干,解决新建电厂技术人员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2) 电厂配置检修人员,可以深度介入检修维护承包单位班组的管理,有效提高外包单位的班组管理水平。
(3) 电厂配置检修人员,与点检员明确职责分工,有利于深度实施点检定修管理。电厂检修人员更注重于现场检修作业的过程管控,包括检修工艺、质量、安全文明等。点检员注重于设备状态监控、数据分析、检修策划、材料管理、标准制定、组织实施等。两者分工明确,相辅相成。电厂增加检修人员配置,可有效分担点检员承担的检修现场管理工作,使点检员能更有效地深度实施设备点检和技术监督工作,有利于对设备状态的掌控。
(4) 电厂配置检修人员后,可从检修技术骨干中选择点检员,从而提高点检员的整体素质。
(1) 电厂与承包商之间是合同委托关系,应通过招标及合同谈判,选择优秀的承包商。在招标阶段,严格审查承包商的资质和业绩,在安健环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上明确对承包商的要求,避免签订合同后因承包商投入不足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2) 平等对待,提高双方公平感,理清双方责任,完善生产考核管理系统;同时,要求承包商参加电厂设备技术改进专题会,参与公司管理决策,提高检修专业程度。
(3) 注重电厂与承包商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加双方亲和力,增强承包单位检修人员的归属感。改善承包商的工作条件并定时座谈,介绍公司的发展趋势与目标,积极引导承包商参与公司的各项活动,促进不同企业文化的交融。
(4) 与优秀承包商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避免频繁更换承包商,有利于设备的长期可靠性管理。
(5) 规范承包商班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检修班组作业水平。承包商的检修班组是检修的具体执行者,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设备的可靠性。电厂应制定检修班组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同时确保承包商的班组管理制度与电厂体系一致。
(6) 积极的奖励措施能充分发挥检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能增加检修单位消极对待的成本。
(7) 推行检修标准化,规范检修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应用标准工作票,确保检修现场规范化,提高承包单位的整体水平。
目前,各新建电厂设备管理基本采用“点检定修管理+检修维护外包”模式,有效降低了电厂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各电厂通过现场实践,不断优化检修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升了设备管理效果,充分发挥了点检定修管理和外包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优势。
1 刘锋琦.供电企业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六道关”[J].电力安全技术,2012,14(1):47-49.
2 李 林.浅谈如何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14,16(1):4-6.
2017-03-18。
郭境忠(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设备管理工作,email:guo_jz1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