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向东
(杭州市春蕾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3)
培养中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虞向东
(杭州市春蕾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3)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具有创造意识的时代,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效开展音乐创作教学应遵循重视创作过程、创作环境及重视培养音乐素养等原则。本文通过一系列音乐创作教学活动设计,利用活动引趣,激发创作热情;旋律巧“编”,享受创作乐趣;学科融合,丰富创作方式;情景创设,激活创作思维;乐器合作,体验创作神奇等策略和方法来提升学生根据音乐要素进行创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学生创作能力;策略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当今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发掘学生潜力,使学生能更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面对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的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要求在艺术的表现与创造活动中大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既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又要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勇于突破,大胆创新。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都将音乐创作列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创作教学培养目标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所表现出的想象力和独创精神令人堪忧,尤其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学生的音乐创作成果普遍带有一种思维定势,难以突破。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学生层面上来说,胆怯是影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原因,学生普遍具有“旁观”的心理,课堂参与热情不高,既定的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二是从教师层面上来说,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创造行为经常会“大包大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并且,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创作成果评价不到位,使学生创造兴趣与自信心受到打击。
可见,通过中学生音乐创作教学活动设计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和行动改进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思考。
笔者认为,有效开展音乐创作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视音乐创作过程
“中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不同于一般专业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其目标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学生创编过程中,要注重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能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学生由于所学有限,可能所创作的作品比较稚嫩,但我们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判断其好坏,而是要在活动中看到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才是音乐创作活动的真正目的。
(二)重视音乐创作环境
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即便对于学生的错误见解也要注意评价方式,避免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从失误中找到经验。
(三)重视音乐素养培养
创造能力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过思考和实践,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观念、设想、方法、理论、作品、产品的能力以及特殊的人格特征。由此可见,创造不是空想,它应该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活动。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才能知道他应该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编和表演,并能够判断他的创作成果是否具备新意。因此,音乐创作教学活动要明确树立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重视音乐创作评价
恰当地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重要方式。上课时,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激发学生产生继续创作的愿望。由于不同类型的孩子在创作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人积极活跃、表现突出,有些学生却因为各种原因,在活动中产生缺陷感,对自己缺乏信心,特别是当他旁边的人取得显著进步的时候,这种情绪尤为明显。作为教师,要尤为关注这些学生,真心与他们交换意见,积极对他们进行鼓励与引导,使他们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力,积极参与创作实践。
(一)音乐创作教学策略探究
1.活动引趣,激发创作热情
“学生的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对创造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产生创作与表演的愿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音乐创作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能力基础。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设置不同的难度。例如:在围绕《彩色的中国》开展的创作活动中,教师在分配任务的时候说:同学们,如果你觉得自己对打击乐器很感兴趣,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如果你们对文学创作感兴趣,你们可以为音乐重新创作歌词,如果你们认为自己的口琴很棒,可以为同学的歌声进行伴奏。教师的行为,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热情。
2.旋律巧“编”,享受创作乐趣
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如力度、节奏、速度、音高、旋律、音色、和声、曲式、等,对原有的音乐旋律进行发展与改编,是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策略。较常见的有节奏创作、旋律变奏和和声配置等三种:
1)节奏创作
学生可以用节奏来模仿生活中的音响,例如用算盘敲击出XXXX XXXX的节奏来模仿火车,用木鱼敲出XXX XXX节奏来模仿马蹄声等等。学生在对多种声源演示的过程中,丰富了想象力。
2)旋律变奏
根据一个已有的旋律,用加花变奏、节奏变奏等方式,进行旋律的变奏。例如对歌曲《小星星》中的乐句进行变奏,有的学生运用加花方式变奏1111 5555 6666 5 4444 3333 22 1……有的学生运用改变音高、力度、速度等方式变奏。
3)和声配置
例如,在对歌曲《念故乡》配置简单和声,谱例如下:
教师为学生提供C大调中的I、IV、V级和弦,学生分组,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进行尝试,为歌曲《念故乡》配置简单和声。在一组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有些学生吹奏旋律,有些学生合作吹奏和弦,在合奏过程中,学生感受和声搭配是否得当,最终选择最合适的和弦。
以上这些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怎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的创作,为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证。
3.学科融合,丰富创作方式
音乐创作活动可以与舞蹈、文学、绘画等艺术方式相结合,进行多样化的创造性音乐活动。
例如:在《歌唱美丽的家乡》一课中,学生根据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进行创作表演,其中一组学生围绕作品创编了一组优美、富有民族感的舞蹈动作,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对作品的理解,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舞蹈;另一组学生则为作品创作了一幅绘画作品,虽然是一幅简单的速写作品,但能够准确表现出音乐《苗岭的早晨》中所描绘的情景,创造性地将抽象的音乐作品用具象的艺术表现出来。
4.情景创设,激活创作思维
学生根据某一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
例如,为表现“森林里的小故事”这一情景,学生作了如下创作:
森林中,欢快的鸟叫声在一阵虎啸后停止,猎人赶到,用猎枪制服了老虎,随后,欢快的鸟叫声再次响起。
鸟儿:用竖笛在高音区的某一个音高上吹出“XXX XXXX XXX XXXX”的节奏,模仿鸟的鸣叫;
伐木工人:用书的侧面在桌子上敲击出“ X 0 X 0 ”节奏模仿伐木声;
虎啸:用人声唱出“ X - - - ”的节奏,模仿老虎的咆哮;
猎人脚步:用脚在地板上踏击出“ X X X X ”节奏,虎啸后变为“XXXX XXXX”节奏,枪响后恢复为“ X X X X ”节奏;
枪:用小军鼓敲击出“ X– X X﹒”。
5.乐器合作,体验创作神奇
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根据不同物质的属性,制作出各种乐器,例如:在《凯皮拉的小火车》一课中,学生通过欣赏、演唱主题旋律等方式初步感受了火车声响的审美功能。为了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审美功能的基础上继续培养音乐即兴创作能力,笔者让学生根据生活场景进行音乐的创编。但是笔者没有为学生提供固定的主题,而是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与艺术素养的积累,自选主题进行创作。
其中一组学生选了“乘小火车穿山越岭”这一主题创编音乐,巴西的民族乐器很丰富,可我们又没有,所以笔者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校已有的小型打击乐器。学生先创作了几条节奏:
根据所创作的节奏,学生首先用双响筒表现排放蒸汽,火车开始启动了,大家乘坐着小火车向着山里出发,然后用沙锤和铃鼓表现车轮滚滚,速度上越来越快,小火车翻山过河后,前方出现了一个小山洞,在人声表现的汽笛阵阵声中,火车快速通过山洞,快到车站时,又响起了人声表现的汽笛声,沙锤和铃鼓表现的车轮渐慢,小火车到站。
在这段音乐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较强的创造能力,学生运用了所学的器乐演奏技巧、节奏、乐器音色等要素,用音乐的手段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乘小火车穿山越岭”这一场景。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音乐的素养,他们只是对生活进行感性的模仿,就不能称之为创作,那么这一活动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由此可见,音乐创作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定不能脱离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音乐创作教学实例解析
“变奏”是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也是一项较有挑战性的创作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变奏”创作,培养创造能力,笔者让学生分组,为歌曲《土风舞》前16小节旋律进行旋律变奏。歌曲谱例如下:
谱例2
1.创作过程呈现
1)活动激趣
笔者先在多媒体上出示了一个小女孩的三种不同装扮,问学生她们是否是同一个人,得到学生肯定的答案后,笔者解释道,虽然这个小女孩带上了眼镜,或者带了假发,但是我们仍然能辨认出这是同一个人,这种情况犹如我们音乐中的变奏。
2)感知聆听
笔者在钢琴上演奏了《小星星变奏曲》的部分段落,《小星星变奏曲》的主题是一个简单而熟悉的旋律,学生立刻从欢快、活泼的旋律中感受了音乐变奏的几种主要形式,例如加经过音、节奏变化、转调等等。
3)旋律巧“编”
在笔者生动比喻和精彩演奏中,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经过分组讨论后,做了如下创作:
第一组学生进行了节奏上的变奏:
谱例3
第二组学生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经过音:
谱例4
2.创作活动解析
创作后,学生用演唱、竖笛演奏等方式进行了展示与交流。从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创作,无疑会显得十分幼稚,但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专注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笔者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赞赏,并与全班同学共同表演了《土风舞变奏曲》,学生创作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也由此体会到成功创作的快乐。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活动目标,并遵循过程重于结果的原则,能够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教师还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促进他们勇于创造、乐于创造的精神,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学会创造,为创造能力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创作是无止境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条件和环境,有计划、有目地开展音乐创作活动,把音乐学习与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学得生动、学得活泼,才能主动发展。
[1][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板俊荣.音乐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尹爱青,曹里,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陶文中.学科教学中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曹理,李朴珉.中学音乐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