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 要】以先进典型人物为原型的广播剧,在人物的塑造上要以真实事迹作为创作源泉,把握好可信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广播传媒的自身优势,营造出戏剧性的多维空间,讲好“听”出来的故事,为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关键词 】广播剧 先进典型 事迹 听觉
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楷模,一直在各大媒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先进典型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等事迹的宣传,为人们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为听觉艺术的广播剧,在先进典型人物创作中要运用好广播传媒的特性,在听觉中营造出戏剧性的多维空间,使听众产生共鸣。
近几年来,我们鞍山广播电台先后录制了以现实生活中先进典型人物为原型的广播剧《老冯的故事》《郭明义》《郑安宏》《少年郭明义》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分别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行业类国家、省、市的奖励。
一、以先进事迹作为创作源泉
广播剧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要具有人物、情节、语言、矛盾冲突等戏剧的基本特征。以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型人物为版本的广播剧,不同于虚构出来的人物可以天马行空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编故事。为保证人物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在创作中就要遵循人物真实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用先进人物真实的感人事迹作为创作的源泉,通过对素材的梳理、提炼和深入挖掘,形成“骨架”来支撑起作品。
我们创作的这几部广播剧,人物的原型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不是一念之间的一次壮举所产生。在筛选的过程中,我们选取那些最有代表性、能够突出典型人物特征,同时还能产生戏剧效果的事迹作为创作素材。
广播剧《郭明义》是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誉为雷锋传人的郭明义为原型创作的。剧中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主要事迹作为创作的重要内容:他坚持二十多年义务献血,给工友、希望工程捐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立爱心团队带动他人集体献爱心等等。为了挽救工友患白血病女儿的生命,他向单位全体职工发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书,甚至到单位职工浴池义务给工友搓澡,借此向他们进行宣传和动员,在他的真情感动下,有400多名工友加入到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类似这样的事例都成了我们剧中的亮点。
以“中国好人”、辽宁省道德模范郑安宏为原型创作的广播剧《郑安宏》,表现了他十几年来为了收养孤儿和资助贫困孩子,哪怕家财散尽、家庭破裂甚至身患癌症都初衷不改。他从昔日的“郑百万”到如今的“爱心老爸”,这些真实而又鲜活的实例构成了广播剧的主要脉络。
在创作中虽然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但也要避免盲目地罗列和堆砌,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合理性的设计,把现实中的真实变成作品中的真实。
例如在剧中,郑安宏在“助学基金会上”道出了心声:“我小时候母亲去世早,家里穷我就辍学了。是我的老师把我领回了学校,用她的工资供我读书。后来我做生意有钱了想报答老师,老师说,做个有爱心的人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所以我发誓,一定做个像老师一样的好人。”
“一定做个像老师一样的好人”,就是这个朴素而又真挚的想法,在郑安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他那颗感恩的心逐渐蕴育出巨大的能量来不断地回馈社会。剧中并没有把他的言行夸大和升华,也没有大而空的豪言壮语,只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在朴实中见真情。
二、为听众提供丰富的具象要素
广播剧本身只是靠声音来完成故事,这是局限也是优势,听众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尽可能丰富的要素来进行无限的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物的塑造上,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多角度、多层次的呈现让人物鲜活起来。要透过典型人物的事迹,去体察和捕捉他们的行为动机和思想境界,从而挖掘出人物不同层面的性格与特点。
像广播剧《老冯的故事》,是以交通警察冯志国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塑造了冯志新这一优秀形象。该剧以冯妻的自述为线索,汲取了老冯的故事片段,以细腻纯朴的表达方式,从多个层面一一展示给听众。
老冯在社会上是帮扶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和癌症患者的爱心大使。在交通管理岗台上,他是自编“舞蹈”手势指挥交通、助人为乐的优秀警察……像下面这样的细节,通过老冯和妻子的对话,细腻而又生动地表现了老冯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的思想境界。
(马路杂音,风声)
(略带伤感的音乐)
冯 妻:(略带哭腔地责备)冯志新!
冯志新:金凤?你怎么来了?
冯 妻:你整整骗了我三年啊!
冯志新:啥事呀?
冯 妻:今天,要不是听了广播我还不知道你主动调到这儿来了。
冯志新:啊,这事呀!
冯 妻:你看看这地方,尾气、灰尘这么大,你都成了吸尘器啦!
冯志新:(安慰,略有紧张)金凤,你怎么还掉上眼泪了?别让人家看见。金凤,你说这四方台岗总得有人站吧?我是优秀警察,这岗就应该我站!
冯 妻:(哽咽着嗔怪)你站岗就站岗呗,还戴着墨镜干啥,怕人家认出你呀?
冯志新:(故作轻松幽默地)戴上墨镜啊,我就看不见灰尘了,要不我不敢喘气呵呵……
冯 妻:(心疼地嗔怪)你看看,头发、眉毛里全是灰,衬衣领子里也都是土。我说你每天都这么脏!
冯志新:(幽默地)看上去显老了好几岁是吧,要不现在怎么人们都管我叫“老冯”呢!
冯 妻:(略带哽咽)你还笑!你呀……我走了。(转身离去)
冯志新:(紧张地,高声喊)金凤,这事先别跟家里人说啊!金凤……你,你干什么去?
冯 妻:(從远处传来伤感的声音)我去买木耳。
冯志新:(不解地高声喊)木耳挺贵的,买它干啥?
冯 妻:(远处传来的声音)木耳清肺。
(伤感音乐略扬起)
模范人物的故事就是在看似平凡,而又能感染人、影响人的一个个言行的具象中形成和发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方面地展现,人物形象才会更加立體和丰满,才会被听众接受和喜爱。
三、讲好“听”出来的故事
广播剧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通过语言、音响、音乐作为创作元素,将听觉艺术的魅力发挥到最大化。
广播剧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它不像电视、电影和舞台剧有其场景的代入感,也没有人物表情等肢体语言的辅助,完全是靠我们给听众提供的声音来想象人物的情境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因此,广播剧的语言既要明快和精练,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的需要,又要实现口语化、通俗化,避免晦涩的语句,特别是先进人物的语言要避免唱高调和说教。接下来还要通过演员的二度创作,把文字变成有情感的声音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为了营造真实场景和烘托气氛,自然界和生活工作中有代表性、现场感的声响和能够表达欢快、忧伤、激昂、舒缓等不同情感的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用好广播剧的“语言”讲好先进典型的故事呢?比如《郭明义》中雨夜抢修公路这一片断:
(轻微的呼噜声、风声、雨声、电闪雷鸣)
秀 英:你怎么起来了?哎哟,这么大雨啊!
郭明义:你睡吧,秀英,这么大的雨容易山体滑坡,采场公路堵了可不是小事,我得去看看!
秀 英:我给你找雨衣。
(风声、雨声、电闪雷鸣---混)
旁 白:群山环抱的齐大山铁矿……矿采到哪里,路就要修到哪里,多年来,郭明义每天都走路去采场,提前2个小时到岗位,了解现场道路的变化,他对整条路比任何人都熟悉。为了赶时间,郭明义从一个有100多米落差45度斜角的铁矿石堆成的险坡上连滚带爬地直奔采场。
(推土机声、众人声)
大 周:老郭,你怎么从矿石堆下来的,你不要命啦?
工友甲:郭大哥,你真来啦,刚才我们就说,你要能来该有多好,我们听你指挥!
工友乙:郭师傅,你鞋都跑没啦,哎,脚上还有血。
大 周:老郭,我给你找双鞋。
郭明义:别找啦。快,抓紧时间修路!听我指挥,大周,上车,告诉刚子把推土机转过来,头朝北往前推,记住,千万不能倒车,小心推土机翻下山崖!张师傅,你带人把麻袋扛过来……
(众人一次回应:好)
我们运用雷声、雨声、工地嘈杂声等至少5种声音和多人的对话,营造出了一个危急而又紧张的“听觉”劳动现场,随着情节的展开,充分表现了郭明义忘我的奉献精神,让听众通过各种声音的集合在脑海中呈现出一个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并且用一段旁白,把无法在这里仔细交代的事件背景讲述出来,对听众丰富其想象、完善其听觉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
总之,广播剧是通过编、导、演、录制到播出,再经过听众对声音的想象来完成戏剧走向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听众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调动出储存在脑海中的信息来补充和丰富剧情。剧作家曹禺曾说过:“我觉得广播剧最大的好处是给听者很大的想象余地,不见反而比看见更有回味,更有情趣。”
先进典型人物广播剧,不仅要追求艺术性,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引领作用。
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创作特点,关注人性、尊重个性,让典型人物走下神坛融入普通生活,展现出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新亮点,争取为广大听众奉献出更有亲和力和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广播剧的艺术特征与构成元素》DOC88.COM 2012年7月28日;[2]《论典型人物报道的写作特色》百度文库 2012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