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与机制研究

2017-03-16 19:37郑兴宇
祖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同时依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情况,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实际情况,有目标、有步骤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成果不仅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入手,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并从精神以及现实两个维度分析其创新发展动力和实现机制,以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现实意义做出思考。

关键词: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动力 现实机制

纵观中国共产党95年发展历程,从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进程中始终不曾间断,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进一步创新发展,从而构建了适应中华民族价值诉求的科学理论,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起点,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但又与时俱进,指导中国革命及建设实践稳步前进。因此,在社会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历史时期,理清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在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深度认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创新内在与现实动力,同时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实现机制,以此来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面临的挑战,进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整合理论创新成果、成功启示与方法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全会以来,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度认知国内外发展实际情况,鉴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整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政治优势,创新进取、众志成城,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基础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同时对其内涵意义做出了科学的诠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囊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能够适应国际、国内发展实际情况,满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机制诉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现代化建设指导理念发展的集中体现,其创新性与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几下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基础,并且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与更加深刻的释义,更加系统、全面的对社会主义做出了科学的诠释,同时以经济、政治、法制等多维度向我们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其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集中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多层面问题,为包含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时效性的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第三,其在更为宽泛的视野中,详实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遇到的多重挑战,系统的诠释了社会主义的内涵,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地位以及建设问题,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

理论创新需要一定的动力机制,这些动力机制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解析。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目标牵引机制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精神源泉都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科学方法论认识以及在其指导下形成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学说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它为正确分析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认知方法,为未来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马克思利用唯物辩证与历史唯物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从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哲学等多重维度诠释了共产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必然性,为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发展。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基于共产主义理想这一精神动力实现的。习主席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在始终强调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同时,在现阶段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实践推动机制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缔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发展,并在中国得以传承和创新的根本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邓小平通过对马克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创新,充分实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邓小平理论,极大程度上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对马克主义理论进行创新时,则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其认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我国党中央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化落实,集中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文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深化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要求,本身就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且每个“全面”和“一百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汇聚力量。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改革开放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扬弃的思想,能够充分实现对事物的创新式发展。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中,坚持将发展作为其中心点,并在发展进程中将落后的思想剔除,保留先进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念,能够充分体现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全体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市场经济改革,从农村土地流转到城乡统筹发展,从“四个自信”到“五大发展理念”,皆立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适应人类文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发展。

(三)学习转化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谈调查研究》中明确指出:世界变化、形势变化,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实践工作中应该持续学习、善于学习,整合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在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章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经济发展策略、民主政治建设策略、文化发展策略以及多项利国利民的发展政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习近平在今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知识分子始终都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关键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清晰的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对于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深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适时整合学术界的研究中心与成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实践将其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能够真正发挥时效性作用的理论体系。因此,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过程中,学术创新与转化机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民主保障机制

政治上的民主、开放、包容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保证,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前提与基础。党内民主机制是指全体共产党员在日常党内活动过程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的运用权力,完成自身的使命,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参与党内事务,辅助领导集体管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市场经济纵深发展,民主政治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落实,向我们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制度,集中全党智慧,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并将其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方法论思考

总结以往历程是为了更好地启示现在与未来,为了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必须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进行总结,对新形式下中国社会剧烈变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创新提出了新的诉求进行认真思考。

(一)以科学态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新形势、新发展、万象更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性阶段,实践表明若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创新,这就要求全党、全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在实现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践中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喜迎十三五的伟大历史时期中攻坚克难、实现突破。

(二)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2016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大会上提出了“不忘初心”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断,“四个自信”并列提出,集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将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必将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无论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还是“中国梦”伟大构想,无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是全新的农地规模经营,无论城镇化建设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应该继续、始终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同气连枝的发展态势。

(三)解放思想、突破陈规,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历史与现实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践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创新,走出对马克思主义教条的认知,全面从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两学一做”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最突出的就是要弄懂弄通“习近平系列讲话”这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创新,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真正做到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情感上认同、行动上同步,自觉按照讲话要求去做,不折不扣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唯有充分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与实现机制,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科学的态度学习、认知、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深入学习新知识、整合新经验,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解放思想、创新进取,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建新,孙堂厚.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歷史演进[J].社会科学战线,2012,(02).

[2]孙群,孙宇.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07).

[3]郭文,刘国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J].党政论坛,2010,(08).

[4]洪银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化和中国化[J].经济学动态,2011,(10).

[5]颜玲,孙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06).

[6]梁建新,方玉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动力构成——以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视点[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作者简介:郑兴宇,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