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露
摘要:最近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这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更深意义上这对构建法制社会产生了负面效应,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从频发的校园暴力中折射出的是部分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由于思想政治作为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道德高度。本文讲就“校园暴力”事件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构建法制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校园暴力 思想政治教育 法制社会 影响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中发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暴行为,以及学生对校园设施进行破坏的行为。而暴力行为不仅指肢体伤害形式,还包括语言伤害,心理伤害等多种形式。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很多青少年的家庭当中,不少父母只关心成绩,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会关注的很少,缺少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另一方面在学校里,很多老师也并不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同时,青少年看到社会、网络、书本的暴力画面,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去模仿,此时思想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便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从“校园暴力”事件中分析讨论思念政治教育对构建法制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一、从校园暴力事件中学习思想教育的缺失
网络中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的暴力程度让人触目惊心。辱骂殴打、拍摄裸体照片甚至视频、丢烟头等残忍行为与和谐的校园生活形成鲜明对此,校园暴力一般发生在下列人群当中,如圖示:
从上述图表看出,校园暴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13到18岁未成年人当中,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思维日渐成熟却没有完全成熟,处于容易冲动的叛逆期,他们身体方面的巨大变化让他们更加注意身边的人,这加剧了其内心的敏感程度,容易产生嫉妒、攀比等心理,容易犯错误。而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此看出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日常摩擦引起,例如广大发生曾经发生一起“初三学生因骑车碰了校友,在校内被打到吐血”事件。青少年暴力行为给其生理心理上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由日常摩擦导致的暴力事件在多地都连连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青少年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因此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必须引起家长和校方重视的。
二、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校园暴力具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率增加的同时犯罪阶层也逐步指向了未成年人,在一次次 “校园暴力”事件当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加以重视,以下从几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一)深化政治思想教育,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大多数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由于日常琐事引起的,这在很多时候校方可以未雨绸缪,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源上降低学生引发暴力事件的概率。
(二)灵活运用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目前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大多的思想政治课都是枯燥无味的,对于步入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接受晦涩的政治概念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现代设备将政治课活跃起来,例如多讲述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案例,利用网络给学生播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视频,同时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避免青少年犯罪几率。
(三)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消除影响,引以为戒。学校可以多组织思想教育活动,让同学之间增进友谊,减少摩擦。用已经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作为案例,讲述其给学生身心带来的伤害,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灌输法制观念。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于构建法制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思想先导。邓小平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从目前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可以看出,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降低犯罪率,维护法制社会和谐氛围的保障。
(二)法律本身的局限性要求法治国家建以思想政治教育来辅助。法律不是万能的,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法律不能无所不包,并且法律的建立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更多人树立法治观念,从根源上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可能。只有法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管齐下,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途径。
(三)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保障。当今社会的法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对思想的控制也越来越强调法律程序,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为法治建设提高正确的思想保证和条件。
四、结语
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应该反思从其中折射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消极影响。人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面对犯罪阶层逐步逼近青少年层面的趋势来看,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在很多时候代表一个国家的法治强度,而要想为青少年建立法治感念,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途径,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青少年乃至全社会建立法治观念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蔡芳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姜显华.高校校园暴力及其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曹婷.法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