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微孔草化学成分分析

2017-03-16 08:59唐炳民谢久祥李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化学成分开发利用

唐炳民+谢久祥+李楠

摘 要:为了开发利用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该研究对测定的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化学成分的粗蛋白(凯式定氮法)、粗纤维(酸碱消煮法)、总多酚(Fol 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苯酚-硫酸法)、生物碱(分光光度法)成分进行了分析,为长叶微孔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具有16.71%粗蛋白、17.62%粗纤维、9.78%可溶性糖、60.11mg/g总多酚、26.67mg/g生物碱,地下部位具有9.22%粗蛋白、72.26%粗纤维、7.69%可溶性糖、64.69mg/g总多酚、15.51mg/g生物碱,具有一定的药用成分和饲用成分。

关键词:长叶微孔草;化学成分;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80-04

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Overground Part and Underground Part of Microula trichocarpa

Tang Bingmin1 et al.

(1Qinghai Grassland Station,Sining81000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the develop and utilize medicinal value and feeding value of overground part and underground part of Microula tricocarpa,w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crude protein (Kieldahl method ),crude fiber (method of decomposing in boiling acid and alkali solution),total polyphenol (Fol in - Ciocalteu colorimetric method),soluble sugar (method of extracting in phenol - sulfuric acid),alkaloids (spectrophotometry) in overground part and underground part of Microula tricocarp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ground part of Microula tricocarpa contained 9.22% crude protein,16.71% crude fiber,9.78% soluble sugar,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olyphenol and alkaloid was 60.11mg/g and 26.67mg/g respectively; the underground part of Microula tricocarpa contained 16.71% crude protein,72.26% crude fiber,7.69% soluble sugar,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olyphenol and alkaloid was 64.69mg/g and 15.51mg/g respectively.

Key words:Microula tricocarpa;Chemical composi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1 实验目的

长叶微孔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很高的经济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为长叶微孔草人工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有必要对微孔草各部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及营养功能,为合理开发利用长叶微孔草资源提供依据。

2 研究内容

2.1 实验地概况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青藏高原长叶微孔草化学成分的实用价值,因而在样地的选择上,笔者选择黄南州河南县启龙牧场样地采集。黄南州河南县启龙牧场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东临甘肃省夏河、碌曲县,南接甘肃省玛曲县,西南与本省玛沁县、同德县毗连,北与泽库县相邻,处于青甘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6 997.45km2,海拔3 600m。河南县地势总趋势是東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 600m以上,最高海拔4 539m,最低海拔3 168m,高差1 317m。

2.2 实验测定方法与手段

2.2.1 取样方法 自返青后开始,于7—8月集中采样1次,取样时,在采样地用采集工具挖取长叶微孔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2.2.2 粉碎及保存方法 (1)在实验室内对长叶微孔草进行阴干。(2)对长叶微孔草的地上和地下部位进行分离,分别装在自封袋中。(3)用粉碎机把长叶微孔草地上和地下部位粉碎成沫状,分别装在自封袋中。(4)把地上和地下部位的粉沫放到冰箱进行冷冻,保持成分。

2.2.3 测定方法 测定粗蛋白成分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粗纤维成分采用酸碱消煮法。测定可溶性糖成分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酚成分采用Fol 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测定生物碱成分采用分光光度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粗蛋白成分分析 由表1可得: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蛋白含量(表1中,1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167 1,标准差:0.005 4,均值的标准误:0.003 2。长叶微孔草地下部位粗蛋白含量(表1中,2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092 2,标准差:0.004 3,均值的标准误0.002 5。由表2可得: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F=0.366,P=0.578>0.05,表明两组样本的粗蛋白含量方差差异是不显著的,也就是符合方差齐性的假设。然后看t检验t=18.506,df=4,P=0.000<0.05,2个样本的粗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即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蛋白含量高于地下部位粗蛋白含量。

3.2 粗纤维成分分析 由表3可得: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蛋白含量(表3中,1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176 3,标准差为0.015 2,均值的标准误为0.008 7。长叶微孔草地下部位粗蛋白含量(表3中,2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722 6,标准差为0.000 0,均值的标准误为0.000 0。由表4可得: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F=7.316,P=0.054>0.05,表明两组样本的粗纤维含量方差差异是不显著的,也就是符合方差齐性的假设。然后看t检验t=-62.114,df=4,P=0.000<0.05,两个样本的粗纤维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纤维含量低于地下部位粗纤维含量。

由表3可得: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蛋白含量(表3中,1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1763,标准差为:0.0152,均值的标准误为:0.0087。长叶微孔草地下部位粗蛋白含量(表3中,2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7226,标准差为:0.0000,均值的标准误为0.0000。

由表4可得: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F=7.316,P=0.054>0.05,表明两组样本的粗纤维含量方差差异是不显著的,也就是符合方差齐性的假设。然后看t检验t=-62.114,df=4,P=0.000<0.05,两个样本的粗纤维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纤维含量低于地下部位粗纤维含量。

3.3 可溶性糖成分分析 由表5可得: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蛋白含量(表5中,1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097 8,标准差为0.002 1,均值的标准误为0.001 2。长叶微孔草地下部位粗蛋白含量(表5中,2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769 6,标准差为0.005 4,均值的标准误为0.003 1。由表6可得: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F=2.598,P=0.182>0.05,表明两组样本的可溶性糖含量方差差异是不显著的,也就是符合方差齐性的假设。然后看t检验t=6.205,df=4,P=0.003<0.05,2个样本的可溶性糖含量存在顯著性差异,即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地下部位可溶性糖含量。

3.4 总多酚成分分析 由表7可得: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蛋白含量(表7中,1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004 6,标准差为:0.000 5,均值的标准误为:0.000 3。长叶微孔草地下部位粗蛋白含量(表7中,2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0.004 9,标准差为:0.000 1,均值的标准误为0.000 05。由表8可得: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F=2.496,P=0.189>0.05,表明两组样本的总多酚含量方差差异是不显著的,也就是符合方差齐性的假设。然后看t检验t=-1.309,df=4,P=0.261>0.05,2个样本的总多酚含量不存在差异。

3.5 生物碱成分分析 由表9可得: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粗蛋白含量(表9中,1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26.670 0,标准差为0.343 6,均值的标准误为0.198 4。长叶微孔草地下部位粗蛋白含量(表9中,2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5.508 1,标准差为1.147 3,均值的标准误为0.662 4。由表10可得: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F=2.271,P=0.206>0.05,表明两组样本的生物碱含量方差差异是不显著的,也就是符合方差齐性的假设。然后看t检验t=16.141,df=4,P=0.000<0.05,两个样本的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部位生物碱含量。

4 结论

本试验采用了凯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酸碱消煮法测定粗纤维含量、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碱含量。

试验得出长叶微孔草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分别具有粗蛋白、粗纤维、可溶性糖、总多酚、生物碱成分,得到地上部位粗蛋白、粗纤维、可溶性糖、总多酚、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16.71%、17.62%、9.78%、60.11mg/g、26.67mg/g,地下部位粗蛋白、粗纤维、可溶性糖、总多酚、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9.22±0.58%、72.26%、7.69%、64.69mg/g、15.51mg/g。

这些研究结果为长叶微孔草的化学成分、开展长叶微孔草的药理药效学研究、饲用保健营养研究、建立长叶微孔草及其制品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深入开发利用长叶微孔草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植物研究所.青海经济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480.

[2]王欣,任继周,郭朝霞,等.微孔草的特征及利用价值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5):2472-2451.

[3]张健深.阿坝州草地微孔草资源调查报告[J].四川草原,1995(l):11-16.

[4]李京民,王静萍,于凤兰.微孔草油中脂肪酸的分离与鉴定[J].植物学报,1989,31(1):50-53.

[5]李茂言,何利城.微孔草总油对大白鼠血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9(增刊):135.

[6]安承熙.微孔草的开发前景研究[J].青海科技,1998,5(2):46-30.

[7]阎殿海,马晓岗,谢德庆.野生药用植物微孔草籽粒特性的研究[C]//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118-119.

[8]张健琛,王元富.阿坝州草地微孔草资源调查报告[J].四川草原,1995,11(1):12-16.

[9]李东,孙健,元珊,等.我国野生微孔草油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1995,48(4):9-10.

[10]罗光荣,邓永昌.微孔草秸秆饲喂藏羊试验[J].四川草原,2001(2):56-5

[11]肖正春,张广伦.微孔草的调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1989(1):1-4.

[12]张健琛.微孔草生物学特性研究[J].四川草原,1997(1):14-17.

[13]王钦,任继周,郭朝霞,等.微孔草特征及利用价值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247-251.

[14]韩发,程大志,师生波,等.我国优质野生植物微孔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5):5-9.

[15]肖正春,张广伦.微孔草的调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1989(1):1-4.

[16]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经济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480-481.

[17]李元华,张新跃.微孔草开发利用的研究[J].四川草原,2004(9):25-28.

[18]韩发,程大志,师生波,等.青藏高原优质野生油料植物资源——微孔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研究[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511-2008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0]邹琪.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76-77.

[21]田树革,魏玉龙,刘宏炳,等.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石榴不同部位总多酚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2009,26(2):342-344.

[22]田文礼,孙丽萍,董捷,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J].食品科学,2007,28(2):258-260.

[23]刘清,李玉,姚惠源.大麦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7,28(2):131-133.

[24]刘硕谦,刘仲华,黄建安.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皂角总多酚的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03,(6):76-77.

[25]程华,余龙江,胡琼月,等.分光光度法测定岩黄连不同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364-365.

[26]康爱民,龙瑞军,师尚礼,等.苜蓿的营养与饲用价值[J].草原与草坪,2002(3):31-32.

[27]李超,等.天麻化学成分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8]杨敏,李隆云,杨水平,等.青蒿生育期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260-261.

[29]宋晓凯,刘谦光,耿征,等.西洋参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1996,11(6):247-249.

[30]杨利.萱草属植物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4.

[31]周媛,喻玲玲,李新兰,等.苎麻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J].食品科技,2009,34(4):193-197.

[32]李彩东.珠子草总多酚含量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4):440-442.

[33]陈军,蔡宝昌,沈春云,等.马钱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68-471.

[34]李方群,刘金荣,王鲁石,等.维药白刺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6):76-78.

[35]高倩.黄连须中生物碱含量测定及分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化学成分开发利用
壮药积雪草主要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