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的进展
舒芬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FF0C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男性的死亡率为5.3%[1],女性的死亡率为3.4%[2]。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绍院前急救、院后溶栓及护理对AMI的预后。近年冠心病防治最显著进步在于冠心病院前救护,建立了CCU,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护。在AMI早期防治并发症、中期溶栓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显著降低了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官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儿持久地急性缺血达 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3]。
1.1 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是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冠状动脉增高;
1.2 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
1.3 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
1.4 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梗死部位的心肌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既有坏死,1-2小时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一般需要经过 6小时才出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4]。心肌梗死的瘢痕愈合约6-8周,即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2.1 先兆症状,约有51%-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期症状,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病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呈明显缺血性改变既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及时住院处理,可使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2 典型症状
2.21 疼通: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与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有灼烧样,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被误诊。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22 全身症状:疼痛后24-2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度,可持续 3-7天左右,伴心跳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因坏死物被吸收所引起。
2.23 肠胃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2.24 心率失常:见于75%-79%的病人,多发生起病在1-2周内,而以24小时最为常见,可伴有头昏、乏力、晕厥等症状。室性心率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 5分钟一次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于或落在前一心博易损起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心室性自主心率也有时发生。各种程度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率失常则较为少见,多发生在心率衰竭者中。
2.25 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常见血压降低,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见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参与。严重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2.26 心力衰竭:发生率在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围大于20%,为梗死后的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5]。心室顺应性降低和心肌收缩不协调所致。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转好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室心肌梗死者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介于此种危急情况,我院成立了胸痛中心,以快速溶栓、介入治疗为主,从而减少伤亡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院前急救护理:1998年我国17个省市统计学调查结果,AMI和心脏病猝死发病率分别为37.22/10万和39.82/10万,其中多数病人猝死的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因 AMI50%的病人死于发病后1h内,故应早期就地抢救,无论防治早期并发症或溶栓,均应争分夺秒。护士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人员之一,必须技术过硬,反应灵敏。因为院前急救护理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士必须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携带相应的急救物品,尽快到达现场。在搬运与运输病人过程中应采取安全、轻巧的搬运方法,注意保持平衡,严防跌落。
2.入院后的一般护理:
2.1 休息 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第三天可在病房内走动,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每天3次步行100~150m。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耐心的安慰和解释,并注意做好家属的工作,减少探视,保证患者的休息。
2.2 饮食 急性期的饮食以三高二低一优(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优质蛋白)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在最初的数日内,以流质为主,随病情好转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烟酒。有高血脂或糖尿病患者更需应用低脂、低糖饮食。待能下床活动时,饮食可接近正常人。
2.3 排便的护理 应鼓励AMI病人食用新鲜的水果、粗纤维的蔬菜,禁食辛辣的食物。对于习惯性便秘的病人,可冲服蜂蜜,每日2~3次,以润滑肠道。嘱病人卧床排便,禁止下床,如果病人不适应,可抬高床头,增加舒适感,易于大便排出。
3.1 CCU监测 3.1.1 心电监测:AMI心律失常在最初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CCU监护不仅能反应心肌梗塞的演变过程,而且对AMI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使AMI住院病人的早期病死率明显下降。3.1.2血压的监测:目前国内多采用无创自动血压监测仪。国外主张在CCU均应采用有创的动脉内血压监测,一般动脉内插管同一部位放置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如病情好转即可撤除。3.1.3除颤仪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对于严重泵衰竭者还需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准确记录。
3.2 吸氧 AMI有轻度缺氧伴有严重的CO2潴留者,氧流量1~2L/min;无CO2潴流者,流量2~4L/min,AMI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者,PaO2<80mmHg时,可用持续高流量(4~6L/min)给氧,吸入氧浓度为35%~45%。严重缺氧而无CO2潴流者氧流量4~6L/min,浓度可近100%。严重左心衰、肺水肿等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的应给予机械通气。3.3建立静脉通道 在AMI患者入院后的3天内可每日常规静脉滴注≤1500ml液体,每天总摄入液体量不应超过2500ml[6],保持液体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3.4 疼痛的护理 剧烈的胸痛可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医嘱常给予吗啡 3mg静脉注射或含服硝酸甘油,能有效的制止疼痛,减轻焦虑。安慰患者,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4.1.溶栓的护理 AMI急性期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治疗的时机在症状出现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期溶栓治疗能快速完全缓解胸痛。有22项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最初2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44%~20%[7]。溶栓前护士常规抽血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血型。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5天至2年接触过链激酶或尿激酶过敏者,以及慢性重度高血压等溶栓禁忌症;准确、迅速地配制并按限定的时间输注溶栓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和冠脉内给药。有4%~13%的溶栓治疗患者会出现其他部位的严重出血,故做好溶栓时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要密切观察心电变,询问患者胸痛有无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头痛,皮肤、黏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
4.2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 是目前AMI再灌注治疗最有效的措施。治疗方法是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结果用标准的介入治疗方法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行PTCA或STENT[8]。
4.2.1 术前护理4.2.1.1术前一般护理:责任护士要及时地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护理体检,特别要注意对照双侧足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时做好备皮、更衣、碘过敏、定血型、配血、备好临时起博器。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肝素 2000~3000u静脉注射,口服抵克立得0.25、肠溶阿斯匹林0.3、安定10mg肌注。4.2.1.2术前心理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及家属得心理护理,耐心地讲解手术得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目前国内外先进技术、手术方法、手术者和术中可能出现得不适及对应措施,讲解术中配合技巧,减轻心理压力[10]。
4.2.2 术后护理 4.2.2.1临床监护: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处理。每15min测血压1次,而对心源性休克和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应5~10min测血压1次,平稳后改为15min、30min、60min、120min测血压1次,发现低血压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2.2.2术后病情观察:病人应采取平卧位,保持手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h,并反复解释其意义和重要性。4.2.2.3鞘管的护理:定期检查伤口有无出血,鞘管有无移动或脱落,观察敷料有无渗血,如出现渗血,可用手指用力压迫穿刺点直到止血后重新包扎,如经股动脉径路者应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拔管前除常规物品外,应准备好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配合好医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嘱病人张口缓慢深呼吸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因紧张、疼痛引起拔管综合症的发生。4.2.2.4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一般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并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淤斑、皮下血肿、咳血、血尿及便血,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血压、视力等,警惕脑出血的可能。避免咳嗽及用力排便,导 导致腹压增加引起出血。4.2.2.5嘱病人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出。调查结果显示,PTCA后不习惯卧床排尿的病人发生尿潴流者占38.75%,尤其以男性病人发生率高[12]。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创造条件使病人安心排尿,嘱病人尽量作放松锻炼,并行暗示疗法,若采取各项措施仍无效则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尿管。
4.3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13]。虽然手术成功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但围手术期护理亦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4.3.1 术前准备:一旦决定行急诊CABG,应就地行术前备皮、抗生素皮试、留置尿管、必要时留置胃管,尽量缩短准备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保证呼吸道通畅,以确保氧气吸入。
4.3.2 术后护理:4.3.2.1加强心电监护 AMI病人术后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颤,应引起重视。4.3.2.2出血量的监测:确保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每15min~30min挤压、观察引流管1次,每6 h记录引流液的性质;严格控制血压,防止血压过高引起的出血;观察皮肤切口处及静脉输液部位有无渗血或邻近皮肤有无淤血斑,有渗血者给予及时更换。4.3.2.3低心排综合症的监测 需严密监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右房压及心排血量,及时、准确记录各项参数、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防止低心排血量的发生。4.3.2.4肾功能监测 应每小时观察记录尿量1次,若连续2h尿量<30ml,可酌情给予利尿剂并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注意监测尿素氮及血肌酐。
4.3.3 加强IABP的管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IABP是一种机械性循环支持方法,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增加 10%~20%的心排血量,同时能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明显改善缺血状态。但如护理不当,可出现出血、下肢缺血及栓塞、球囊位置改变、感染等并发症,故应加强管理。4.3.3.1每日查血常规、监测血象及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50×109/L,并有渗血者,应给予浓缩血小板。4.3.3.2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使其保持再150s~250s之间;4.3.3.3肝素盐水加压持续冲洗管道并每4h定时冲洗,防止血栓形成;4.3.3.4穿刺侧下肢可用约束带稍加固定,用自制棉圈将足跟垫起,并每 2h向穿刺侧侧卧,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4.3.3.5拔管后穿刺处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6h[14]。
5.1 女性AMI病人的护理对策:AMI病情凶急,胸部剧痛,易产生濒死感,加之病人入院后对环境不适应,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担心预后,产生恐惧心理,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较差。因此,稳定病人的情绪是配合治疗的关键,最好有亲人陪伴,使病人得到安慰和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尽快了解病人得全面情况,用温柔、亲切得语言给予适当的安慰,避免情绪激动,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向病人做疾病宣教,讲解有关治疗信息和成立康复的病例以及配 合治疗的重要性。据临床统计女性AMI病人多为老年人,其对自身疾病的反应和机体应激性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女性老年AMI病人加强巡视,对病人的任何不适都要严密观察,加强对心率、血压的监测,以防病情突变。5.2男性AMI病人护理对策 加强疾病的宣教 男性AMI病人患病前,酗酒、吸烟的比例相当大,患病后,由于病痛,暂时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但当症状缓解后,放松对疾病的重视。对待这种病人要耐心地劝说,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5]
旨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使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治疗必须兼顾身体、心理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尤其对显著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入院后需尽快进行康复治疗,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周或几个月继续康复治疗。不管是患者还是其家属,因心梗而产生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反复向他们交代和解释病情非常重要,需提醒患者回家后情绪波动不要太大。重返工作岗位或进行其他活动的问题必须在出院前和患者商讨,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以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16]
[1]叶任高,路再英.人民卫生出版社[J].内科护理学,2004,2(12):232-255.
[2]陈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7.第(36)卷:7期.
[3]江一清,刘朝中.冠脉痉挛与急性冠脉综合症[J].心脏病学进展,1999,8,166-185.
[4]叶任高,路再英.人民卫生出版社[J].内科学,2004,2.
[5]皮红英.中华护理杂志[J].1999(34):144-146.
[6]钱学贤,陈 珠.人民军医出版社[J].现代冠心病监护治疗学.
[7]张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J].
[8]杨丽英,马均华,张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17(3):275.
[9]曲丽敏,洪文兰,崔雅铃.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8,1第(20)卷第(8)期:11.
[10]梁蓉,杨燕宁,蒋巧兰.补救性 PTCA 和 支架植入术治疗AMI的配合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2,8,第(17)卷第(8)期.
[11]开月梅,丁小容,石兰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4,7,第(11)期:845.
[12]杨晓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尿潴流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
[13]苏佩雄,肖峰.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5):277.
[14]史淑文,孙雅娟.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
[15]周法珍,周芳,毕淑清.不同性别病人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4,第(11)卷第(4)期:505.
[16]朱海燕,沈洪.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J).院内后期治疗过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2,第(15)卷第(12)期.
R521.3
A
1672-5018(2017)0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