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一、引言
《兰亭集序》是我国古典巨作,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全文语言简洁而层次分明,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韵律和谐。原文是文言文题材,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运用大量的英汉对比研究知识笔者在翻译该篇文章的时候主要遵循严复的翻译标准,尽量还原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利用英汉对比知识,使译文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从而达到“达”和“雅”的标准。
二、翻译方法和技巧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中心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因此形成了汉语模糊性、感受性、整体性、和后遗性的特点。英语发源于海洋型地理环境的西方文化,具备科学性、演绎性、前瞻性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与意译、归化和异化,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在文言文翻译时我们需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以译出上乘佳作。
三、汉英语言差异与翻译方法
1.静态和动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中有多个实义动词,反映出汉语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的特点,表达呈动态倾向。而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一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含有动作意味的概念转化成非谓语动词以及名詞、介词来表达。因此核心词是“look forward”,其他的转化为非谓语动词形式。另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也采用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方法。静态与动态差别是英语与汉语的显著差异。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常借助于名词、形容词、介词或副词来表达,句中少有动词。相反,汉语中动词出现频率很高,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几种句子成分,因此常常是一句出现若干个动词。了解了英汉语言的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将二者语言特征加以转换,可以使译文既能更好地忠实于原文,又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
2.抽象和具体。英汉对比研究表明,汉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具体性。而英语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丝竹管弦之盛”一句中,用具体的“丝竹”指代音乐,符合动态汉语使用具体词汇的特点,在译文中,考虑英语抽象的特点,因此译为“no music”即可。另外由于东方的天人合一和西方人与自然相对立世界观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穿透语言的表象,实现抽象和具体的相互转换,从而达到“达”和“雅”的翻译标准。
3.替换与重复。《兰亭集序》一文中有大量的排比、对仗、对偶、四字结构,这反映出汉语音节匀称、词句整齐对称的特点。而英语语句结构长短不一,因而在汉译英时,采用替代、省略、归纳等方法。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四字结构词语采用归纳法都译为“towering mountains ,majestic peaks, thick trees,tall bamboos”句式上采用“in the pavilion”引导的倒装句,照应汉语的对仗结构。而“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一句中“毕至”“ 咸集”为对偶式短语,意义重复。一般说来,除非有意强调或出于修辞的需要,英语总的倾向是尽量避免重复,讲英语的人对于随意重复相同的音节、词语或句式往往感到厌烦。因此译为“all gather”即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中“郎,清,惠,畅”形成整齐的汉语结构,在英语译文“the sky is clear, the air is fresh and the breeze is gentle.”保留了句式之美。另外“信可乐也”“ 岂不痛哉”句式对应,译文“How amazing it is!”“ What sadness!”采用了重复的感叹句型。如此,译文既兼顾了汉语的句式之美,达到“信”的标准,在“达”和“雅”方面也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对等。
4.主动和被动。以承受者为中心,句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表达的是客观道理,因此在译为英语时,应客观描述这一道理,采用被动语态,而且这也符合英语客观逻辑的道理。“ 感慨系之矣”一句主要考虑上下文的衔接,译为“a feeling of poignant regret was arisen”更能使句子过渡自然。而“不能喻之于怀”一句,采用被动语态译为“I was seized by a strong sadness”更能强调作者内心的痛苦,也更加鲜明地译出了原作的内涵意义。主动和被动相互转换符合英语中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使用被动根据能使表达方式灵活多变,避免句型单调,使句子干脆有力。英语被动式的使用体现了英语民族重分析、讲客观的思维倾向。西方人自古以来讲究“主客二分”,分析性思维是一大特征。注重理性,在言辞中呈现客观性和逻辑性,这也体现英语的被动式。而使用主动和被动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四、结论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基于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汉英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汉语和英语的不同特点,利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处理方法对待文言文的翻译,力图使原语和译语在语义、写作风格、修辞和文化信息交流等方面达到神似的效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我国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研究和翻译《兰亭集序》这样的典范文学并提高其翻译质量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认识价值。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