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琳
摘要: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企业当前发展多元化战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副业带动主业以及改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等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多元化;陷阱;创新;措施
一、相关背景介绍
(一)国外背景介绍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一词最早是由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家安索夫在1957年完成的论文《多元化战略》中提出,它指的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开始介入新的产品或者市场领域,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二十世纪初期,在发生于美国的首次企业并购浪潮中,呈现了众多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而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已经在发达国家大型公司之间普遍开来,国外一些大规模的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扩张,从而掀起了多元化经营的浪潮。
(二)国内背景介绍
在国内,自改革开放后,企业的类型不断丰富,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企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再加上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增加,由专业化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成为许多企业的必要选择。在九十年代初期,多元化业务已经涵盖了广告、食品、饮料、影视传媒、房地产等十三个大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例子不断出现,我国多元化趋势有所减缓,但随着二十一世纪之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又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再次成为许多公司的选择。
二、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现状
中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真正开始发展至今,成功的少,失败的多,甚至有调查显示,失败率几乎达到了90%。例如太阳神、春都、巨人、绿珠、四通等一些企业,不單没有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反而拖了原有行业的后腿,导致原有的产业资源被耗尽,最终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都以失败告终?是多元化发展战略本身存在问题吗?显然不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经营模式,每一种发展战略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多元化战略在诸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成功率比我国要高的多,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找到问题所在。
首先,在我国,多元化发展战略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众多企业根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只是盲目的追求公司规模在短时间内的发展壮大,其结果只能导致大而不强。众多企业忽略自身的主营业务和资源条件,过多的涉足非相关的产业,没有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一个衡量和取舍,导致多元化经营的战线拉的过长。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味的盲目扩张,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企业就会失去对多元化产业的一个有效的控制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其次,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我们在进入一个本身不熟悉的行业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其产品的特定、市场以及运行规律进行考察掌握,在进行了投资之后,还要在后续阶段不断的注入资金,组织员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在这一行业的管理能力,塑造自己的品牌效应,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十分欠缺,只投资不经营,忽略了产业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呈现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出现的问题
1.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不到位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几个先决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建立。只有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自己的核心产品辐射到不同的产业,使多元化战略取得成功。而如果在缺乏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贸然实施多元化战略,则会大量分散企业有限的力量,不但不能在新涉及的行业站稳脚本,还会影响原有产业的发展,最终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近几年来,我国众多企业纷纷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但绝大部分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只是在自己的行业领域稍微有些成就便急于向其他行业拓展,由于资源和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使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2.对非相关产业的涉及较多
非相关产业是指与企业原来的主营业务没有太大关系的产业领域,如果企业实施的是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则可以利用公司原有的市场、生产技术、销售渠道以及管理经验等,在新的领域借用公司原有产业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将不同经营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起,降低成本,但在非相关性的领域,这些通通不再有用武之地。实施非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摆在企业面前的是一个以前不熟悉的全新的领域,面临更大的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我国的众多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时,仅仅是冲着一些产业当前较高的利润和目前的一个投资风向,就盲目的进驻非相关产业,使这些非相关产业非但没有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反而降低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3.对新的领域缺乏调查研究和资源注入
中国大多数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领域之前,很少对该领域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查研究,包括从新行业的产品特征、消费人群、面临的竞争对手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等方面来评价新产业领域的产业吸引力,从市场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等方面考察新行业的市场需求空间等等。大多数国内企业只是盲目的跟风进驻房地产、广告、影视传媒等较为热门的行业,在进入之前没有对该行业产品的特点以及经营模式进行掌握,进入之后也没有进一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该企业在此行业站稳脚跟,使得多元化经营只是昙花一现,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
(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有待改进
为什么中国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失败率这么高,每年还是有那么多企业坚持多元化战略?这里就要提到代理成本的问题,一个公司的高管人员从多元化战略中获得的私人利益要远远超过他们付出的成本,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取与管理一个规模更大的公司相关的特权,众所周知,高管人员的薪酬是与其管理公司的规模相关的。所以代理问题导致的结果是,虽然明明知道多元化战略很可能导致股东财富的减少,但高管人员仍然会坚持实施多元化战略。为什么在中国代理成本问题会表现的如此明显,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国家,国家股股权在公司的总股本中占据绝对优势,国家委派的管理人员不太可能在于其他人争夺管理权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便可以无所顾忌地为了自身利益实施多元化战略。
四、提出创新型的解决措施
(一)企业内部的解决措施
1.积极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很难在自己不熟悉的经营领域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时要注重对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其稳扎稳打的建立起来。在建立过程中要使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第二,可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第三,符合最终消费群体的利益。具体如何建立,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开发新产品、调整结构等方式使企业把自身的技术和技能融入核心产品,在现有的资本结构基础上对内部资源作出调整,创造和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第二,通过本行业内的横向兼并,使企业核心产品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其竞争能力;第三,集中公司内部绝大部分的资源来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发展主导产品和事业,对于其他的业务尽量采取外包的方式,既能为发展核心竞争力节省公司有限的资源,又能享受到专业的服务。
2.定位于相关多元化战略,以副业带动主业的发展
实施相关性的多元化战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成功的几率,因为相关多元化不光可以降低我们进入新行业领域的壁垒成本,而且更易于企业今后的经营。企业在原来行业的长期运营,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技术,相关多元化可以使其运用于新的行业领域,促进企业在新的市场迅速占据一定的地位。因此,中国的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时应尽量定位于相关多元化战略,提高其成功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条以相关副业带动主业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具体这条道路如何实行,我们以A企业为例来详细介绍一下。A企业是一家以生产兔毛制品为主营业务的中小型企业,在本行业已经做的具有一定的规模,所以想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来分散风险,扩大企业规模。在企业从散户手中收购兔皮的时候发现,几乎全部的兔皮能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卖出,但是剩下的兔肉却以较兔皮低很多的价格被餐馆收购,在淡季甚至出现不能被全部收购的现象,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现象,开始与合作的散户签订合同,以比餐馆高的价格全部收购兔肉,然后在此基础上降低收购的兔皮的价格,企业将收购回的兔肉通过食品加工制成速食产品在市面销售,借助自己在兔皮行业的品牌加上广告的宣传,在食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与此同时又通过兔肉与兔皮的一起回收降低了兔皮的收购价格,带动了主业的发展。这是我国大多数没有走过的一条创新型道路,可以为企业今后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帶来一些启示。
3.加强进入前的考察以及进入后的管理跟进
企业在准备进入一个新行业之前,要对其相关的市场、运营理念以及产品特征进行一个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确定进入以及投入资金之后,要加强对其管理跟进。因为这时组织要面临新的客户、新的环境以及新的目标,即使是相关多元化经营也很难将原行业的经验和技术照搬到另一个行业,因此这里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机构,创造新的组织架构,以便驾驭新的业务领域。因此企业此时需要在进入之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新领域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或聘用,建立起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团队。彻底抛弃原来大多数企业只投资不经营的做法,加强新老业务在机构、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控制与协调,使其整合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二)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通过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问题,减少高管人员为了私人利益随意进行的多元化战略,提高其成功几率,具体的优化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减持国有股比例。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过高,国有股的不可流动性使得代理问题进一步加剧,因此减持国有股比例势在必行。但这是一项与各方利益都高度相关的工作,必须妥善处理才能取得我们想要的结果,具体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国有股的减持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兼顾各方的利益,争取实现多方共赢;其次,为了防止现有非流通股的比例再次扩大,新上市的公司要实现股份的全部可流动。总之,要在保持证券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促进证券市场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我国,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应通过完善表决权代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来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尽可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减少代理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福胜,宋海旭.终极控制人、多元化战略与现金持有水平[J].管理世界,2012(7):124-136.
[2]唐忠良.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1(12):15-18.
[3]刘向暖.浅析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此[J].经济师,2010(6):243-244.
[4]龚玉荣,刘延平.多元化经营动机及其价值效应[J].统计研究,2007(10):4-7.
[5]杨林,陈传明.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调整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0):76-82.
[6]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37-45.
[7]王峰娟,邹存良.多元化程度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基于分部数据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4):153-161.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