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网站建设力度,然而政务公开依然难以发挥作用,信息渠道窄、不及时更新以及政务互动栏目只是简单的进行思想交流等,使得政府网站形同虚设。本文对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建设现状以及应对策略,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关键词】政府网站建设;影响因素;现状;研究
1 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很多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滞后,其中“僵尸”网站非常普遍,比如链接无法打开、内容多年不更新等。有资深评论员认为,在地方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该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网站建设目的不清晰,只是为了应付主管单位而已,并非真正的要服务于民,网站建设形同虚设。事实上,地方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1 费用比较高
地方政府网站建设费用非常的高,尤其是日常的维护、改版以及内容更新等费用开支非常的大,网站建成后的后续运行管理造价比较高。其中,有些网站建设过程中的设备采购价远远高于市场价格,很多只有数人运营的政府网站,每年的维护和系统升级费用动辄几十、上百万元。以海淀区政府网站为例,其基础运维项目招标时的中标额高达129.8万元。由于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所采购的硬件中标价格远远高于市价,网站维护投资大,因此地方政府对此热情不高,以至于网站运维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积极性等都非常差。
1.2 网站运维团队对行政理念缺乏全面的认知
从实践来看,建造的网站、制作的网页,很多情况下与政府职责及其需求大相径庭。比如,有些政府网站侧重于突出领导的作用,甚至将网站变成了本单位领导的工作相册,其中不乏PS图片,漏洞百出、笑话不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网站运维团队对行政理念的认知不准确、不全面。
1.3 缺乏“人气”版块和有价值的消息
部分地方政府网站的信息采编力度不足,专业人员匮乏,以至于所建立的政府网站看上去千篇一律,多为地区简介、领导班组、政府机构以及联系电话(基本打不通)等。政府网站和内容缺乏“人气”,互动性非常的差。有网站却不设留言板,有留言板却无法咨询,能咨询却长时间不回复。诸如此类现象非常的普遍,时间一长,就成了“僵尸”网站。
2 地方政府网站建设现状
从当前国内政府网站建设过程来看,网站绩效整体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水平提升幅度更大。该种情况说明,国内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已深入到基层地区,而且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此重视程度更高。即便如此,整体来看国内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水平,依然有提升的空间和潜能。从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来看,在线办公功能指数低于公众参与以及信息公开度。虽然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线办公功能依然存在劣势和弊端;横向对比同一年度和统一级别的政府网站的功能指标时,网站性能以及功能设计指数最高,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国内地方政府网站功能以及设计思路逐渐走向成熟。从日常检测以及公众参与效果来看,还需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加强地方政府网站建设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影响因素及其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网站制度化建设
以《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做好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以及信息内容丰富和及时更新,重点解决好政府网站信息发布不及时、内容不准确以及咨询不回应等问题。从体制建设层面上,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目标,从根本上摒棄网站建筑标准不一、规范不明等传统模式。
3.2 加大网站建设的正能量引导力
地方政府网站建设的目的在于正确的进行舆论引导,宣传党的主张和领导路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要求有效融入到政府网站建设之中。同时,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凝聚力量、统一思想,用荣辱观规范个人和政府行为,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网站建设的正能量引导作用。
3.3 增强网站互动性
地方政府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与基础企业、百姓沟通交流,而非凌驾于后者之上。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除应当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还要做好为民服务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方政府与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群众对政府是否信任,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服务质量。通过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不仅可以使政府工作更有针对性,而且还能够更加高效地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改善地方政府公众形象、增强百姓信任感,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功不可没。
4 结束语
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门户和体现,地方政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对影响网站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找到其中的薄弱环节,对政策、技术以及经济性等进行综合权衡。
参考文献
[1]余玉婷.中国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的制度影响因素[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2]吴光芸,高丹,和瑞云.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07).
作者简介
王瑜(1983-),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现供职于天津市信息中心(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信息化建设、政府网站、电子商务。
作者单位
天津市信息中心 天津市河西区 3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