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2017-03-15 16:36罗彩玲梁肇铭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校新生主导学风建设

罗彩玲 梁肇铭

[摘 要] 高校新生学风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的学风建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学校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高校新生入学后学风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引导、管理、主导”三步走的举措,深入抓好高校新生的学风建设。

[关键词]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引导;管理;主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47-03

一 引言

学风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好的学风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大学新生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大学新生这一群体,正处在从中学学习生活向大学学习生活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处于人生定位和理想追求的始发时期,对大学及其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尚未深刻,思想和心智尚未成熟,独立管理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尚未扎实,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若此时不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科学管理,有的很可能会把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一塌糊涂,甚至容易在学业上走入误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因此,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新生的学风建设极其重要。

二 当前大学新生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模糊,适应力不强

学生从高中走进大学,除了身份角色的转变外,还可能面临着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而面对着大学教育的开放性、独立性、多元性,一些新生很容易会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环境感到不适,逐渐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定位变得模糊,对“我是谁” “我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做好”“我将来到哪里去”等系列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从而变得“糊糊涂涂混日子”。在学习方面,有的一直是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习惯了过去“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缺乏主动学习、创新思考的能力,一下子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容易出现厌学情绪,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追求,迷失方向;有的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去深入了解,也不深入思考自身学习方向、未来走向,只是随波逐流地接受大众式教育。在生活方面,有的在高中时只专注学习,生活都是由父母照料,一来到大学的集体宿舍生活,由于其独立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不会处理大学生活上的一些細节和问题,诸如人际交往、宿舍生活等,逐渐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二)学习目标模糊,内动力欠缺

进入大学后,面对着多样化、自由化的学习氛围,面对着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没有人会为其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制定明确的规划行动,学习也没有像高考时候的压力那么大,使得一些自我要求稍微放松的新生对学习变得不再是那么的热衷和关注,容易出现学习怠慢、虚度光阴等问题。有的缺乏对大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学好”的思考,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知识能力要到什么水平也没有清楚的认知,满足于“一知半解”“60分万岁”;有的学习目标不端正,功利性较强,不求真才实学,只求取得毕业、学位证书,取得一份工作,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缺乏对学问的深学、慎思、审问;另外,新生也比较容易受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读书无用论”等来自校内外的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学习内动力缺乏,引发学业问题。同时,还有一些新生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又不会主动去寻求和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出现对学习感到迷茫的现象。

(三)思想状态不稳,自控力较弱

大学生是思维比较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能力强、对于信息的切换速度快,但同时也伴有对新事物的鉴别能力低,对自我定位不准确、表达方式偏激,容易受负面和极端信息影响,甚至被不良分子利用。另外,由于新生普遍存在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对称的问题,心智并不成熟,容易出现思想情绪波动,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所不足。有的刚步入大学,面对着一些学习、人际关系、宿舍生活、家庭等方面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容易出现逃避、钻牛角尖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有的则表现在挫败感上,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候可能是班里的“学霸”,但来到这人才济济的大学后,只变成班里普通的一员,没有了优越性,容易产生怠学、厌学等情绪和行为;有的因为没有了家长的管制,经常沉迷于网络,出现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甚至考试挂科等现象。

三 加强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引导——抓好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

1 开展适应性教育,点亮“导向灯”,引导学生及时转变角色

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始,应及时开展适应性教育,为新生开启大学学习生活提供指引明灯。可通过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开展拓展培训、召开新生班会等形式进行,应坚持集中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体验学习相结合等原则,侧重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育:一是开展好环境、学习、心理调适教育,及时缓解“新生不适感”;二是开展好专业引导教育,为新生指明大学四年的阶段性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四年学习的侧重点;三是开展好能力提升教育,立足全面发展,教育引导新生积极提高学习、专业、创新、创业等四种能力,增强竞争、社会责任、法纪、团结协作、安全与健康等五种意识,以及正确处理立志与行动,读书与做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一专与多能,学业与恋爱,成才的内因与外因等六种关系。

2 开展规范性教育,把稳“方向盘”,引导学生树立规矩意识

在开展适应性教育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性专项教育,强化一年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规矩意识。一要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帮助新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新生加强对大学学习、职业规划、人生定位等的思考。二要开展好校纪校规教育,积极引导新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以各项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可通过向学生阐述学校各项奖励制度与国家的助学帮扶政策,点亮求学之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提供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

3 开展经验交流,提供“引路标”,引导学生扫除心中迷茫

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里,要注重发挥朋辈的力量,邀请高年级的学生参加新生班会或召开新老生见面会,及时让高年级学生为新生讲解当初是怎么度过大学适应期,积极分享学习经验、干部经验和入党体会等,让新老学生能充分进行交流,让一年级学生从师兄师姐们的经验中及时扫除心中的迷茫、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缩短探索期。

(二)管理——抓好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 强化考勤管理,开启“增压器”,营造学生勤学好学氛围

高校针对学生设置考勤制度,不仅是教育、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托[3]。对于考勤,一是可以实行“每周通报”制度,强化“常态化”管理,由级委对每周课堂的迟到、旷课情况进行统计,利用年级QQ群、微信群等媒介,实行“每周通报”,让老师和学生更快捷、直观的了解各班考勤情况,通过班级内部和班与班之间的舆论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二是可以实行“缺勤约谈”制度,化“被动”为“主动”,学生纪检部门每周对各班的考勤情况进行反馈,列出各班的考勤“黑名单”,辅导员根据旷课的累计情况进行“缺勤约谈”,并通过级委将“约谈”的信函直接送到学生手上,信函写明约谈的原因、学生缺勤的详细情况、约谈的期限等等,基于这种平等、尊重的约谈方式,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并主动与辅导员联系、预约谈话时间。

2 强化思想教育,定好“压舱石”,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质量。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较早、接触较多的群体,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规范化管理等任务。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正处于青春期,人格、心智和思想尚未成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此时更需要对其加强正确引导。辅导员在平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其的谈心谈话和关心关注,平时善于抓住每个与同学谈心的机会,聊学习话家常,及时引导其正确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充分借助朋辈辅导的作用,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对于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耐心、认真去帮其及时明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走出心理阴霾、专注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班委例会、各班心理委员反馈的心理动态报告,深入班级、宿舍,走进学生课堂,与任课老师沟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等多种方式结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及时引导帮助,使一些问题在萌芽中得到解决,避免了大量矛盾的激化。

3 强化校园管理,用好“助推器”,培养学生遵纪守规习惯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学校安全稳定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安全无小事,应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请假方面,在学生请假离校时,应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保持联系;在学生返校时,按规定做好销假登记;可以实行每周日晚的学生回校统计,要求各班做好到校学生统计,及时了解学生返校情况。在宿舍建设方面,要一开始就引导新生养成早睡早起习惯,可以推行“规定时间熄灯”制度,及时督促学生按时就寝,如发现有违规者可通报批评并要求同学书面检讨;同时,还应积极提倡安全使用宿舍设施与资源,定时清查学生宿舍违规电器以杜绝宿舍安全隱患,积极推行“文明宿舍”评比、建设“党员示范宿舍”等举措,充分发挥模范宿舍、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带动作用,以将积极先进的思想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营造温馨、舒适、团结、文明、安全、和谐的宿舍文化,以良好的舍风促良好的学风。除此,还应不断强化图书馆建设,加强其管理工作,根据学生需求及时引进新书、好书,并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阅读活动,引导大学新生多读书、读好书,逐步形成好学、勤学氛围。

(三)主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风建设实效

1 巧用主题班会,增强“向心力”,凝聚班级集体思想共识

良好的班风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在新生的第一学期初,班会可立足“相识”等主题开展,让各班学生更加深入认识和了解本班的同学,在活动中增加彼此间的互动与交流,共建和谐融洽的班集体;在学期末,可围绕“快乐”主题开展,因为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与相处,各班都会有属于本班美好和感动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对一学期的快乐时光进行回顾,能使各班的集体观念与班级凝聚力持续增强。在第二学期开始,可以立足“优秀”主题,要求各班对第一学期的成绩进行分析,表扬先进,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查摆不足,提出下学期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在学期中,可立足“班级梦想”主题,引导学生对班级目标和集体奋斗的思考,并通过特色主题活动逐步丰富、完善各班特色的班级文化,进一步强化集体观念和学习氛围。

2 注重干部培养,增强“辅助力”,发挥骨干辐射带动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师生情感、传递师生信心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较强的表率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学风的重要体现,也是优良学风的重要抓手[4]。大学四年的学生干部虽然是一年一届,但大一选的班委、级委对刚入学不久的新生的能力培养,对各班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一新生,可积极鼓励其多参加学生社团组织,如团委、学生会、级委、班委。对于新生干部的培训,第一学期可以侧重于普及性的业务培养,根据职务的不同,对学生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批培训,帮助其了解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第二学期可以侧重核心学生干部的培养,团委学生会干部的培养主要通过让其在组织、策划和实施相关活动中培养其团结协作、组织协调能力,级委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让其举办大型的年级活动来锻炼,班委的培养则可通过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以及各项班级评优等方面去进行,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为建设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的班集体提供保障。

3 创新学习载体,增强“牵引力”,强化学生学习主导动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键在于要培养好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然而创新的学习方式,能较大地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可积极探索微课、翻转课堂、MOOC课等形式,让学生从学习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同时,系列的学习活动、社团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要结合新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类学习或课外活动,诸如专业技能大赛、团组织生活、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英语口语话剧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调研等,及时将学生的关注力引向学习,并要注重在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新生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础,也是整个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关键。这不仅需要学校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主客体两者能动地无缝切换。以入学教育的抓手,引导新生做好角色转变,树立规矩意识;强化学校管理,培养新生惜时勤学、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严丽纯. 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之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3):8-9.

[2]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02).

[3]宋洋. 提高大学生考勤管理实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6):219-220.

[4]刘张飞,程永生.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J]. 铜陵学院学报,2009(04):108-109.

猜你喜欢
高校新生主导学风建设
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适应性的作用研究
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浅谈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