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华
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具和实验器材在科学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针对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设计制作教具,教学过程中运用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将教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自制教具的使用,不仅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以自制教具“跳舞的小熊”为例说说自制教具在电磁铁这节课的运用。
一、激情引趣,设计悬念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成求知欲和学习行为。因此,本课开始我创设了小军送生日礼物“跳舞的小熊”给林林的情境,一开场自制教具就上场,小熊在跳舞。成功引起学生发出疑惑后引导猜测“小熊怎么会跳舞的?”学生猜测后拿掉小熊脚下的活动舞台,让学生观察整个作品的结构。发现原来舞台的下面有一块电磁铁,小熊的脚下有一块铁片。小熊跳舞的奥秘在于电磁铁通电后产生了磁性,将小熊脚下的铁片吸住。电源断开后,磁性消失,铁片和电磁铁松开,一吸一松时,小熊就跳起了舞。
二、合理假设,科学验证
1.当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时,我趁热打铁,提出“小军认为小熊的舞跳得不够有激情,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开始热烈讨论,在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小熊跳的幅度越大就越有激情时,我又问:“猜猜看,怎样让电磁铁的磁性变强呢?” ?并让学生将增强电磁铁磁性的猜测记录在实验单上。为了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的假设,我提醒学生要从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方面来猜想,以确保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2.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接着验证开始。学生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先检查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材料,根据材料讨论验证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小组长的分工下有序、有效进行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强调:探究猜想时,要注意只能改变一个变量,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在验证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提示和指导,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不改变其他条件时,两节电池的电磁铁的小铁片比一节电池的磁性强。
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圈数绕得多的比圈数少的电磁铁的磁性强。
在汇报时,我让学生大胆表述出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获取的知识,不仅会让孩子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还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孩子们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4.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同样的线圈电池的节数越多,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同样多的电池,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三、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仅仅知道道理还不够,还要应用到实践中。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下面请你们想办法使自己组的小熊跳得最高,最后选出前三名。”我又布置下一个任务。科学探究活动是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的过程。这里我让学生在了解电磁铁的基础上探索出让电磁铁磁性更强,小熊跳得更高的方法。并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小组成员研究做法,小组长分好工,合作完成制作。个个忙得目不暇接。这次的探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让他们亲身经历一次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最后请各组展示成果,请两名小裁判量出小熊的脚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评选出前三。 请获奖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制作过程,说说用什么方法使小熊跳得最有激情的。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中充分认识到同时增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可以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加深对电磁铁性质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层发展
科学探究是一个能动的、多样的、多层面的、循环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尝试,是科学探究的目的之一。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改变电流方向,小熊的运动方向也会跟着改变这一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明白电磁铁和磁铁一樣,也有南北极。同时也告诉学生们,关于电磁铁的奥秘还很多,课后可以继续探讨。
五、归纳提升,回归生活
接着出示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告诉孩子们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本节课,我运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回归生活”这样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让孩子经历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探究过程,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海安县明道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