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增良,吴旭东,禹克俊,卫 斌
(扬州市江都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扬州 225200)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吴增良,吴旭东,禹克俊,卫 斌
(扬州市江都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扬州 225200)
目的:分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扬州市江都中医院骨伤科于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PFNA内固定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手术的平均用时为(40.3±5.6)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121.8±16.4)ml,术后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4.6±2.1)周。术后,这30例患者的骨折端均愈合良好,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6.67%。结论:用PFNA内固定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手术的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少等优点。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临床研究表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约占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的35%。该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关[1]。该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并发症,从而可影响其日常活动。在本研究中,笔者就用PFNA内固定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本文中的研究对象是扬州市江都中医院骨伤科于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这30例患者均因跌倒而发生骨折。其中,排除不具有进行PFNA内固定术指征、年龄<70岁及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在这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其最小年龄为70岁,最大年龄为95岁,平均年龄为(77.5±3.2)岁;其中,有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例,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为Ⅰ型的患者有6例,为Ⅱ型的患者有11例,为Ⅲ型的患者有8例,为Ⅳ型的患者有5例;其中,有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4例。
采用PFNA内固定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协助其平卧在牵引床上,将其患侧的臀部稍稍垫高。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对患者的骨折端进行闭合复位,恢复其患肢的长度、前倾角及颈干角。在患者股骨大转子近端的外侧做一个长约4 cm的切口,将其股骨大转子顶点偏前的位置作为进针点,插入导针。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将导针插入患者股骨的髓腔中,对其进行扩髓处理。在患者的髓腔中插入一根170 mm或200 mm的防旋髓内钉,然后打入合适长度的防旋刀片,将刀片的末端保持在其股骨头软骨面下的0.5~1.0 cm处为宜。在患者骨折处的远端置入1枚合适长度的静态锁钉,对防旋髓内钉进行固定。用C型臂X线机对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效果进行确认,待固定的效果令人满意后,冲洗患者的术区,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并用低分子肝素钠对其进行抗凝治疗(以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用中药方桃红四物汤对其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用仙灵骨葆胶囊、阿法骨化醇和钙片对其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术后1个月,改用阿伦磷酸钠对其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对于稳定型骨折患者,在术后1周左右,可鼓励其在助行器的辅助下下地行走,对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应延长其卧床的时间,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双下肢的肌肉锻炼及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锻炼。术后1个月,可根据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让其在助行器的辅助下下地行走。
观察并记录这30例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及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术后,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价这30例患者髋关节的功能。Harris评分量表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90分表示其髋关节的功能为优,得分为80~89分表示其髋关节的功能为良,得分为70~79分表示其髋关节的功能为可,得分<70分表示其髋关节的功能为差。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
这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手术的用时为28~69 min,平均用时为(40.3±5.6)min,其术中的出血量为85~165 ml,平均出血量为(121.8±16.4)ml。术后对这30例患者进行9~2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6个月)得知,其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0~24周,平均时间为(14.6±2.1)周。术后,这30例患者的骨折端均愈合良好,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防旋刀片退钉的情况,但其骨折端愈合良好。术后,这3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这30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有16例,为良的患者有10例,为可的患者有4例,其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6.67%。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指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其病死率为15%~20%[2]。因此,临床上应首选手术疗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差,且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因此,临床上应选择一种用时短、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术式对其进行治疗。在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选择哪种固定方法对其进行内固定尚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对此类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髓外固定系统以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为代表,髓内固定系统以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PFNA为代表。过去,临床上常采用DHS对进行手术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但此方法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手术的风险较高[3]。PFNA是在PFN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髓内固定材料。PFNA用1枚防旋刀片代替了PFN的2枚内固定螺钉,防旋刀片可增加对股骨近端的把持力和铆合力,固定的效果更佳[4]。用PFNA内固定术对高龄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手术的用时短、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等优点。另外,在用PFN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时,需要在其股骨头的颈处预先钻孔,这样会导致其骨量丢失。而用PFNA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防旋刀片是通过敲击植入其股骨的,这样既能避免其骨量丢失又可起到打压植骨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高龄患者。笔者认为,用PFNA内固定术对高龄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牵引力度的选择。在对患者进行牵引复位时,牵引的力度要适中,避免因牵引力度过大而导致其骨折端发生分离和移位,导致其股骨头发生旋转。2)PFNA进钉点的选择。PFNA的进钉点应选在患者大转子前中的1/3处,这样可使刀片的位置处于股骨颈的中央,从而可提高固定的效果。3)髓内钉长度的选择。本研究选用的是170 mm和200 mm长的短钉。短钉具有插入简单、锁定准确等优点,可缩短手术的用时。4)锁钉的选择。锁钉有静态锁钉和动态锁钉之分。本研究选用的是静态锁钉。用静态锁钉对髓内钉进行固定,有助于增加骨折复位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4)术后治疗。有研究指出,88%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与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关。因此,术后加强对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十分必要。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PFNA内固定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手术的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少等优点。
[1] 樊仕才,金大地,苏训同,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4):477-481.
[2] 林焱斌,张怡元,冯尔宥,等.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6):498-499.
[3] 崔树森,赵意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2):138-140.
[4] 贾真,林涨源.PFNA与AL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6):581-584.
R683
B
2095-7629-(2017)20-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