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华 雪小飞 李晓雯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了依法治国这一思想。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依法治国层面上还存在理念、内容、方式、环境以及主体、客体等重伦理、轻法治的问题。本文力图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对其解决路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依法治国;高校;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该举措是为了在全社会树立起法治意识,使得全体中国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与捍卫者。当代的大学生象征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自身的法治意识水平对未来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普及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所在。
一、高校在贯彻依法治国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重伦理,轻法治
从高校教育理念角度来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法治理念构建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运行。这主要表现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伦理理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法治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也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这其实就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建构法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教育过程重人格,少法治
一方面,从教育模式和方式上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性化、道德化模式,依法执教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力。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多时候还是以一种说教性的方式进行,没有将法治教育的模式和方式整合到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导致了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软弱无力、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从教育内容和目标上来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全面地将法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各项教育体系和目标体系中。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在教育内容的设计和规划上,基本还是以道德提升、思想净化和人格培养为主,没有很好地将培育现代公民的法治素养纳入整个教育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中,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这其实就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构建法治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标体系。
3、法治教育氛围不浓
从教育环境上看,高校社区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法制建设较为薄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氛围。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难以密切地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协作,校园周边环境情况复杂,隐患较多。同时,对校园内部的网络环境、校园环境等的不文明、不守法现象往往重在批评教育,执法力度不够。这就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构建法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4、教育主体与客体法制素养欠缺
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上,教师和学生整体法治素养不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运行。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法治素养、法律技能等重视不够,培养提升不够。这其实就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做好高校师生员工的法治素养提升工作。
二、高校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路径
1、构建法治理念
按照依法治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求,建构法治型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融入到教育理念中去,形成以法治型为主导的现代公民教育理念和取向。从教育内容、教育环节、教育模式、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贯穿法治的教育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上法治化发展的现代公民教育之路。
2、将依法治国理念纳入教育全过程
按照依法治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式的要求,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力求做到依法育人。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将建立健全各种教育制度,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全力实现法制育人。同时,积极将法制育人模式与伦理道德育人模式完美结合起来,以此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与方式,不断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按照依法治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标的要求,建构法治型主导的教育内容与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素质成长的要求和诉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中,将法治素养的培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完美融合,以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体系更加完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更多地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提供坚实的内容和目标设计。
3、加强环境的法治化建设
按照依法治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要求,加大对高校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法制建设。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努力做好校园周边环境不文明、不守法现象的整治,做好校园社区环境的法治建设。同时,加大校园环境、网络环境的法制建设,以此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4、提高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法治素养
按照依法治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要求,加大对高校学生和教师法治素养的教育和培训。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通过网络平台、校园文化平台、专题讲座和其他平台,引导广大师生全力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努力掌握现代法律的相关技能,以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较好的主体基础和客体基础。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法治素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专题教学能力和水平。要利用现有的学科建设特色,依托在研项目,引导教师开展对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门研究,努力站在研究的前沿。要加大学术交流的力度,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尽快提高学术水平。要优化激励机制,更加有效地激励教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社会热点难点及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让研究成果进课堂进头脑,真正为育人服务。
总之,将依法治国理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视角多层面思考和尝试。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为其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视角。我国高校应构建法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法治素养和信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做好校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法制建设以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将法治育人与伦理道德育人模式整合创新,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翁连金. 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0,(6).
[2] 杜俊秋. 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晋中:山西农业大学, 2014.
[3] 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N]. 人民日报, 2013-02-25.
[4]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