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琴
摘 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安置民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进行抗战,在各地相继建立职业介绍机构、颁布职业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职业介绍事业。昆明由于地处后方,其战略地位提高,城市和工业获得一定发展,当地职业介绍所也获得发展,其中尤以隶属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昆明职业指导所发展最快。昆明职业指导所成立后积极开展职业调查、职业训练、代办招考、职业介绍等工作,为昆明职业介绍服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所;昆明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4-0072-05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职业介绍所是“荐头行”“人市”,一般由私人设立从事佣工杂工介绍。现代意义的职业介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17年,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联合教育界、经济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人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研究推行职业教育,并创办社刊《教育与职业》介绍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的理论与经验,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指出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在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中国第一个社会服务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此后,中华职业教育社致力于在各地推广职业指导,为职业介绍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昆明职业指导所建立的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部分工会兼办职业介绍。随着失业形势日益严峻,受国外职业介绍理论和经验的影响,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工会法》,规定“职业介绍”是工会的职责之一,此后许多工会成立职业介绍所。为了对职业介绍实行统一的管理与监督,国民政府规定由劳工部门直接管理,后由社会部改隶行政院主管。职业介绍在预防、解决失业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鉴于其公益性和重要性,南京国民政府除设立职业介绍的管理机构,还颁布职业介绍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介绍进行规范管理以促进职业介绍的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1933年颁布的《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1]和 1935年颁布的《职业介绍法》[2],成为中国最早关于职业介绍的法令,使职业介绍的推广有了法律保障。此后,职业指导与介绍推广于全国。
抗战时期,职业介绍是国民政府维系后方社会稳定,动员全民族抗战的重要举措。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被迫西迁重庆,西南大后方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中心。为使后方民众不被敌人利用,积极参加生产工作,充实抗战力量,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广泛开展职业介绍,其主要措施有二:一是颁布职业介绍的政策法规,主要有1938年12月国民政府振济委员会公布施行的《办理难民职业介绍办法》[3],规定难民职业介绍的机构和职业介绍的内容;1939年10月中央制定《安置失业难民办法》[4],规定对难民中的技术人员及青年壮丁分别调查登记并给以安置,为加强对私立职业介绍机构的监督管理,社会部先后公布《私设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5]和《私设职业介绍所登记规则》[6]。二是成立职业介绍的管理机构,如1940年,国民党中央社会部改隶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国民政府社会部。在社会部系统中,由社会部社会福利司和社会部下设的各省社会处或社会科掌管职业介绍事宜。到1942年底,已有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11省设立了社会处,另外还有湖北、山东、安徽、河南、山西、西康、宁夏、青海、察哈尔9个省在民政厅内成立社会科[7]。可见,职业指导和介绍是民国时期涉及社会安全的基本工作,是国民政府维护社会安全的一项政策。国民政府的这些措施推动了抗战时期昆明职业介绍所的设立和发展。
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暂时改变了社会的组织状态。“因为战争的关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变动,一方面有很多人因为战争的关系而失业,一方面则新兴事业需要大批的人员去充任,这里就发生供与求失调的现象。”[8]抗战全面爆发后,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的建设使昆明成为抗战后方的重镇,许多企业、学校和机关单位西迁昆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需要适当人才以促进事业发展;与此同时,伴随国民政府西迁的许多民众不能立即就业,饱受失学失业之苦,战区难民、难侨源源不断涌入,造成失业压力。因此人事的调剂和服务成为当务之急,昆明职业指导所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设立是适应战时云南社会变迁的一种方式。
二、昆明职业指导所的建立
昆明职业指导所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的下属机构。抗战爆发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向内地发展,先后在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康等省设立分社或办事处。1939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在昆明建立,其地址在大兴街19号前昆华中学分院一部分校舍。办事处成立后,于是年5月15日成立昆明职业指导所,工作由办事处主任喻兆明先生主持,一方面根据社会需要训练人才,另一方面注重职业介绍,以谋人事配合。1942年2月,喻兆明主任奉命调往总社,由孙起孟主持事务。
昆明职业指导所由事务、文书、编撰、登记四股组成,下设指导、介绍、推广三部。
昆明职业指导所拟定组织体系后,为使所内工作能够顺利执行,制定了昆明职业指导所章程[9],该章程规定昆明职业指导所的宗旨、办理业务、职员岗位设置及其职责、会期和经费来源。昆明职业指导所章程不仅确定了本所设立的目标,而且还详细制定了该所具体的工作计划,使职业指导与介绍工作有章可循,有利推动昆明职业指导所的工作进程。
三、昆明职业指导所的工作
昆明职业指导所成立后,起初因人员、经费缺乏,开展工作十分困难。在云南省教育厅和社会的帮助下,经过一年的发展,业務初具规模、其办理的业务包括升学指导、职业调查、职业演讲、职业训练、代办招考、职业介绍等。其中成绩突出的是职业调查、职业训练、代办招考、职业介绍4项。
(一)职业调查
职业调查是职业介绍的依据。昆明职业指导所为便利求职者择业及了解公私团体各业的状况,对求职者和昆明的职业概况进行调查。其调查的方式是制定调查表格,包括求职表和职业概况调查表,求职表主要供来本所请求职业介绍者填写,了解求职者的基本信息及求职意向;职业概况调查表便于了解各业的发展状况及所需人才。
昆明职业指导所的职业调查,对求职者进行详细的登记了解,而对职业概况的调查则略显单薄。一方面由于经费人力不足,不能派职员亲自前往接洽调查,只能印发职业概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另一方面由于各机关负责人不能完全明白调查表的填法及其重要性,因此束之高阁。昆明职业指导所对职业概况的调查也做出努力,主要调查了本市工商机关状况、本省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及就业状况、本所得业人服务状况、本市中小学状况[10]。昆明职业指导所的职业调查,对求职者和本省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及就业状况的调查便于了解本省市的求职需求,对本市工商机关状况的调查便于了解本市的求才需要,调查所获得的求职和求才信息为职业介绍工作的开展准备了条件。
(二)职业训练
昆明职业指导所成立后,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究职业趋势,拟具职业训练方案,并聘请专门人员训练适用人才,先后开展的训练班有富滇新银行行员训练班、振昌国货号店员训练班、昆明市银行行员补习班等。
富滇新银行行员训练班是富滇新银行为提高行员的职业素质,委托昆明职业指导所代行开办的训练班。该训练班成立于1939年9月,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学生共34人(男28人、女6人),第二期学生共44人(男36人、女8人),受训期限为一年。另还有一个特别训练班,共22人(正式生21人、旁听生1人),受训期限为两个月。课程内容注重精神训练和务实训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实习的内容包括:实习地农村经济调查及统计、本行放贷款用途调查、当地农村合作宣传、地方金融情形调查、本行办理农贷手续、关于收支账目处理及记账方法、计算及核算、文书实习及其他命令学习办理事项[11]。从实习内容可以看出,实习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银行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还要对本行的行业概况有所了解,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培训班还规定学生毕业后按成绩优劣呈请行长分配职业,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重要的意义。
振昌国货号店员训练班是振昌国货号经理李言如与职教社喻兆明主任商洽合办,其培训目的是培储工商业干部人才,提高办事效率。该班原拟开初、中、高三级,后因校舍紧张只设初级培训班。由于学生都是店员,因此授课时间为每日上午7时至9时,方式为半工半读,课程包括:工商业文件、簿记、道德、英文、工商业常识、应用算术,受训期限为6个月。该班共有32人,除中途因故退学8名外,其余24人均考试及格,授予毕业证书,并由该号与振昆工厂根据成绩优劣予以相当职务。
昆明市银行行员补习班是喻兆明主任与工会主任委员吴肖园商讨设立,其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健全人格;二是增进职业技能;三是补充基本知识。该班共有14家银行保送的学生55名。所上课程包括国文、英文及法文(任选一科)、簿记会计、珠算算术(任选一科);上课时间为每星期一三四五日每晚七时半至九时半,修业期限为一年,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由公会函请各银行经理奖惩之。
这些职业训练是因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并且因训练对象的不同进行灵活的培训,因而其效果显著,不仅使学生补充相关知识,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健全人格,而且开创培训—实习—上岗的模式,使其能学以致用。
(三)代办招考
考试是人们谋得职业的方式之一,昆明职业指导所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某些机关代办招考。考虑到考试存在“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昆明职业指导所在代办招考职员时力矫其弊,若时间允许,除笔试口试外,还根据经历详查其思想道德、办事和为人处世能力、性格特征,再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决定去留。昆明职业指导所先后代办招考的机关及人员有:富滇新银行汇兑会计员、滇缅铁路工程局中文文牍法文文牍会计事务人员、经济部合作事业管理局会计员、中央机器厂练习生、云南省教育厅歌咏戏剧巡教队员、资源委员会会计员、车身制造厂材料管理员及绘图员、保险公司会计员、卫生材料厂练习生、中国银行侍应生等数百人,成绩甚佳。
昆明职业指导所代办招考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延揽各项人才,使人得事,使事得人,促进各项事业发展,而且充分发挥考试制度在人才选拔方面的优势,改良流弊,综合考察考生的能力水平,力求考生与所求职位相匹配,对于改进人才选拔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职业介绍
昆明职业指导所为使职业介绍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还制定昆明职业指导所职业介绍简约[12]共21条,规定该所的性质、求职者和求才者需注意的问题、谈话时间及内容、职业介绍保证、职业介绍成功后的服务事宜等。为便利各地求人求职者起见,昆明职业指导所在云南省各地设立若干通信站,为使通信站工作能落到实处,昆明职业指导所还制定通信站简则[13],规定昆明职业指导所通信站的性质、人员设置、通信程序等。
昆明职业指导所通信站覆盖昆明市及周边,还涉及楚雄、开远、个旧、宣威、大理等地,其地址主要设在该地较有名的单位。它的设立,不仅便于各地民众进行就近登记介绍,而且有利地推动职业介绍工作的开展。
昆明职业指导所按照一定的职业介绍程序开展工作。
依据职业介绍的程序,昆明职业指导所分别对求职者和求才者进行登记,求职表登记内容包括求职者的基本信息、工作意愿和待遇要求,求人表主要登记求才单位、委托人、通讯处、所求人才、待遇、服务地点。
昆明职业指导所为更好地了解求职者,还设计了谈话记录。
从谈话记录表可以看出,其谈话内容从外表、体格、言语、举行、思想、态度6方面进行考察,從而发现求职者的性格特征及其能否适应工作的要求,但总体说来这样的谈话主要注重对求职者外在表现的考察,并不能完全发现求职者的性格特征及其工作能力。
昆明职业指导所职业介绍工作事无巨细,除对求职者和求才者登记,还详细登记谈话记录、介绍过程,同时也积极开辟渠道设立通信站推广职业介绍工作。因而职业介绍取得很大的成就,据统计,1939年5月到1944年5月,求职登记人数达9668人,其中男8364人,女1304人,需求人才者4174人,介绍成功者2373人[14]。
昆明職业指导所除对本国难民进行职业介绍外,还对归国华侨进行职业介绍,拟定职业介绍的具体办法[15],规定登记对象和时间、介绍办法等,昆明职业指导所一方面登记至该所请求职业介绍者,另一方面还派人至各招待所访问。至1942年7月12日,该所登记求职侨胞200人左右,其中不乏专门技术人才,尤以木工、机械工人、缝纫工人最多。
昆明职业指导所的成立,顺应了战时云南社会变迁的需要。在经费和人才两缺的情况下艰难开展工作,使职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初具规模;相比其他在昆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昆明职业指导所服务时间相对较长,从1939年5月成立起到抗战后期。昆明职业指导所作为社会团体主办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与政府主导设立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相互配合,为昆明市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一是使失业民众、入滇的外省及外籍民众大部分获得工作,使其能自立谋生,减少了扰乱社会安定的因素,维系了后方社会的稳定;二是使求职者获得职位,从而为家庭、国家奉献力量,使用人单位获得适当人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地配置人才,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实抗战力量。三是通过职业介绍服务改变了社会救济方案,变消极救济为积极救济。
同时昆明职业指导所为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工作进行职业调查,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职员的素质进行职业训练,使职员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并且在职业训练过程中开创培训—实习—上岗的模式,从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沟通了职业与教育。这对现今的职业教育、职业介绍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喻兆明.职业介绍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华书局,1948:338-339.
[2]喻兆明.职业介绍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华书局,1948:389-394.
[3]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6辑)[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464-466.
[4]安置失业难民办法[N].云南日报,1939-10-22(4).
[5]喻兆明.职业介绍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华书局,1948:394.
[6]喻兆明.职业介绍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华书局,1948:395.
[7]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6辑)[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93.
[8]喻兆明.职业介绍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华书局,1948:346.
[9]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五年来工作纪要[M].华丰印刷厂,1944:29-31.
[10]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五年来工作纪要[M].华丰印刷厂,1944:13.
[11]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一年来)之工作报告[J].中华职业教育社,1940(1).
[12]存核昆明职业指导所章程及职业介绍简约,云南省档案馆藏:1012—002—00371—023.
[13]喻兆明.职业介绍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华书局,1948:358-359.
[14]杨以庄.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志:1939-1997[M].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1999:57.
[15]郑红军.抗战时期云南难侨救济活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Research on Kunmi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Guidance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Zhou Guoqin
Abstrac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for resettling the common people and mobilizing the resources into the war against Japan, the then government successively set up employment agencies and issue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develop the employment placement care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the employment placement service in Kunming obtained great development, in which Kunmi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Guidance which was belonged to Yunnan Provincial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developd at full speed. Its main business includes vocational survey, vocational training,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placement, which made active contribution to employment placement service in kunming.
Key words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Vocational Guidance Institute; Kunming
Author Zou Guoqin, postgraduate of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