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轲
摘 要 2016年2月29日公布的2016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引发广泛关注。通过对首次公布的前600强院校所在的地理区域、经济情况等方面进行总体分析,发现此次排名公布的前600强,基本反映了各地、各校的建设实况;但是此次排名在指标体系的设计、排名发布时的数据来源的社会公开情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不足,需要规范运作评价机构,加大社会知名度;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保证排名真实性;提高数据公开程度,增强社会公信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4-0036-03
016年2月29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了2016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并首次公布前600强名单。排名的公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对2016年高职高专前600强的排名做了一些研究。
一、总体情况分析
在首次公布的前600强里,全国各省、直辖市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分布最多的是江苏省,有50所;其次是山东省,有49所;最少的为西藏,只有1所。
中国的地理区域按照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的七大地理分区,各区入选的学校数分别为192所、65所、116所、61所、6所、52所和47所,如图2。
按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四大经济区划分,各区进入600强的数目分别为:东北地区为50所,中部地区为163所、东部地区为247所、西部地区为140所,见图3。各区进入600强的院校占首次公布的600所院校的比例分别为8.33%、27.17%、41.17%和23.33%。
另外,笔者对已经公布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入选此次排名前600强的情况做了统计分析。由于此次排名还细化了等级,在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的分析中,笔者也具体细化到了等级排名。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进入排名前600强的有95所,其中一批、二批和三批的分布情况分别为26所、41所和28所;而各等级分布情况分别为5星级46所,4星级48所,3星级1所。在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进入前600强的有92所,其中一批、二批和三批的分布情况分别为39所、24所和29所;而各等级分布情况分别为5星级23所,4星级67所,3星级2所。
二、2016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情况探析
此项排名有着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总体情况
指标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办学资源、杰出人才和声誉调查。其中办学资源又分为建筑总面积、占地面积、教学仪器、生均仪器、图书总量、生均图书和教育经费7项;杰出人才细化为杰出人才、专职教师数、高职称教师比、生师比、在校生数、就业率、优势学科、教学成果、教研基地、科研項目、科研论文和专利11项,其中有的小项又做了继续的细分;声誉调查分为示范性院校、骨干院校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3项。此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学校的硬件条件、师资结构、学生需求、教科研能力、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全面性。但遗憾的是,此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各部分详细的赋分标准,所以排名的“庐山真面目”尚难揭开。
(二)指标体系的社会公开程度
据此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排名中涉及的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等权威网站上公布的通知、公告等文件、数据库平台和国家专利局等权威部门。此类数据来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的总体情况,以此排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这些原始数据还处于保密阶段,不便对外公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次排名的社会公众知情权。
(三)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此次排名的情况,笔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在三大类评价指标中,有些项目是很难找到具体数据的。例如,在“办学资源”涉及到的7项中,笔者通过查找本省内各高职院校网站的方式来进行,发现各校“院校简介”中的说明材料并不完全涉及到这七个方面,就是针对“占地面积”这一项,10所院校中只有5所有介绍,而对于“生均图书”和“教育经费”则没有一所学校有介绍。
在第二类“杰出人才”的32个子项目中,笔者逐一在网上搜索,可以找到相关教育部门对应发文的有15项,不到总项目数的1/2。数据的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排名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类的“声誉调查”的3个子项目均有权威部门对外公开的消息来查证。但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都是2015年之前已成定局,把这一项作为评价项目只可为优秀学校“锦上添花”,对不在之列的学校有一种先天歧视。
三、思考与建议
在全国范围内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排名,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各地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对于先进地区、先进院校可以形成一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感,对于欠发达地区、排名靠后学校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驱动力。但是排名的依据是什么、排名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选取的项目是否覆盖到每一个地区、每一所高校,是否准确反映了每一个地区、每一所高校的实际水平,这是一个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排名的公布,一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作为评价主体的高职院校。不少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希望了解到具体的差距所在,但是该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材料却是高度保密的,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即社会关注度与评价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
为了使此类全国排名更科学可信,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规范运作评价机构,加大社会知名度。在教育领域引入社会评价是规范教育自身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社会评价机构在实施对教育的评价监督时,也要首先完善自身建设,在社会知名度、自身发展和功能方面要向社会公开,这样发布的结果才有社会影响力,才能真正地促进教育自身的完善。
二是科學设计评价指标,保证排名真实性。社会评价机构在实施对教育的评价监督时,要本着对教育负责的态度,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要结合各类教育的自身特点,选取能够体现此类教育本质且对其提高改进有益的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同时要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实时更新评价指标,这样才能保证各类排名的真实可靠,也才会对教育自身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三是提高数据公开程度,增强社会公信力。社会评价机构在公布各类排名的同时,在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要提高社会对排名数据来源的知情权[1]。这样才能增强社会公信力,同时帮助排名的对象找出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找准差距。
三大机构的全国高职院校排名发布已经有13年的历史了,一定程度上也见证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起到一定激励作用。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群众知情权要求日益高涨的时代,社会评价机构要不断完善自身,依靠真实有效的数据,在评价时做到科学合理、公开公正,提高社会公信力[2]。评价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第三方的视角找准差距,从而促进被评价者的提高与进步。期待着全国高职院校排名能有更好的社会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李钰.评价:为高质量“护航”:发达国家教育评价面面观[J].上海教育,2006(10B):38-41.
[2]李丽君.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50.
Review of the 2016 Ranking of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Xie Xiaoke
Abstract The 2016 ranking of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d published on February 29, 2016 which attracted widely attention. Through the overall analysis on the first published 600 strong institutions, in the geographical area, economic sit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we found that it basically reflected the real construction level of every local and every school of the top 600 published; but there was still a certain degree of shortcomings in the index system design, the publication of data sources and other aspects. So it is recommended to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ocial popularity; to desig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scientifically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ranking for the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an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data disclosure to enhance social credibi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index system
Author Xie Xiaoke, research assistant of Fo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Foshan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