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党建 撬动扶贫大业

2017-03-14 18:34岑志福
当代贵州 2016年44期
关键词:街道办牛角板栗

岑志福

望谟县将持续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推动扶贫攻坚。

贫穷,是刻在很多望谟人心里的记忆,抹不掉,挥不去。

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望谟县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选好领头雁决战全面小康

梁富华,就是这么一只领头雁。

“仅仅种植蔬菜,每年都能收入上万元。”2008年,作为望谟县一个贫困村之一的普通村民梁富华,靠自己灵活的市场信息和勤劳的双手,不仅在自家的田地上种植早熟蔬菜,还承包村民的闲置土地进行种植,蔬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你是党员,就该带着大家一起干,让村民都能致富。”当时镇领导的一句话,让梁富华燃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信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梁富华被村民推选为村副主任,2010年3月当起了当时敢赖村(现在的甘莱村)村支书。

甘莱村地处城郊,共有高车、平坝、甘莱3个村民小组,全村337户1308人。

2012年前,甘莱村还是一排排古老陈旧的瓦房,虽临近城郊,通村却只有一条泥泞的便道,遇下雨天便无法行走,交通滞后,农户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梁富华组织成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瞄准县城“菜篮子”,按照“公司+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党员带动群众,发展无公害果蔬产品,实现了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走上了富裕道路。

甘莱村还争取资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业态发展试点项目,发展竹林山庄农家乐,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目前,枇杷种植、菌草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三大法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015年的1.2万元,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40多平方米。全村森林覆盖率70%以上。

今年7月,梁富华被提拔为边饶镇党委委员、镇政府副镇长候选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让领头雁发挥脱贫攻坚引领作用,是望谟县基层党建扶贫的核心思路。在这一思路导引下,一批像梁富华这样的农村党员和致富能手,走上领导岗位,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建强党支部激发发展活力

“小冉,今天早上帮我拉300斤包谷去县城卖,然后又帮我拉5包水泥回来。”“肥料还要购买吗?需要的话,我一道拉来。”10月16日,是望谟县城的赶集日,新屯街道办牛角村村民冉毅群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他要帮村民拉农产品到县城出售,另一方面还根据村里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代购生产生活物资。

之前,冉毅群因为没有技术,所以没有发展。2015年,在村主任毛仕军的动员和引导下,他到县城学习了驾驶技术。“过去因为没有技术,是村长动员和引导我去学习驾驶技术,才有今天好日子呢!”“现在我学到技术,购买了车,我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更重要的是生活中能帮村里亲戚朋友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挣的钱才会越来越多,生活也才会越来越好。”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一句话道出脱贫攻坚的大道理。

新屯街道牛角村曾是全县6个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之一,新屯街道办结合牛角村实际,优化配强村干,把外出务工多年,视野比较开阔,知识文化较高,经验比较丰富的党员和致富能人作为新村任干部,通过多次与群众共商,形成以“山上绿色,种、养殖业产业”为布局,以“村庄公司化、村委平台化、村民股东化、村务社会化”为抓手,实现村民、合作社发展的联动机制,带领群众做好“山地”文章,实现群众脱贫致富。

2013年至2016年,望谟县分别下发《关于选派人员充实“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通知》等文件,共选派干部2640多人次到全县165个村任第一书记和开展同步小康六项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四帮四促”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对重点帮扶村进行重点帮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派驻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00%。

正是在这个时候,望谟县人大信访办主任罗仕兴驻进牛角村。让他想不到的是,村子虽然穷,但支部团结,大家一门心思想着脱贫致富。得益于此,罗仕兴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村支部制订了《2016—2020年新屯街道办牛角村乡村发展倍增计划》,规划出了一张村子摆脱贫困的蓝图。

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在原来的3928亩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400亩,惠及全村2个组45户;推进脆红李种植,在原先的1014亩的种植,扩大面积到1000多亩,惠及全村9个组471户。其次在林下套种,在油茶基地和脆红李基地内种植魔芋、黄豆、花生等农作物600亩,惠及3个组163户……

蓝图绘下了,牛角村干部便甩开膀子带着大伙干!“今年,我们村一定要脱帽子。”罗仕兴信心满满。

找准好产业让贫困地区持续造血

“我家板栗一年最低收入也不会少于2到3万,家里的收入全靠板栗了。”韦修胜笑着说:“7年前,村干部动员我们种植板栗时,我还骂他们瞎指挥,想不到今天会得到这么好的收益。”

韦修胜是望谟县平洞街道办洛郎村达发组板栗种植大户之一,种有20多亩板栗,价钱好時每斤板栗能卖到2.5元至4元多,一年仅板栗收入可达4万元至5万元。

在平洞街道办洛郎村,提起种植板栗,村民们都夸村支书杨昌宏带领他们种树走富路。

2008年前,杨昌宏任洛郎村达发组组长,凭着一股倔劲儿,干起了劳务经纪人,发家致富后,又带着大家发展规模种植。

当时,洛郎村村民零星地种植了一些板栗树,但全部是老品种,由于上市时间推后,板栗颗粒小而价格较低。

2008年杨昌宏被选举为洛郎村支部书记后,他在自家土地上积极发展板栗、葡萄等种植业。用自家的地做试验,看看本村的土地适合种什么。通过试验,他最终在洛郎村规模发展板栗产业。目前洛朗村的板栗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1万亩进入盛产期,板栗也成为洛郎村民的支柱产业。

“只有找准产业,才能够为扶贫持续造血!”杨昌宏认为。他的看法,也是广大扶贫基层干部的共识。

“十二五”时期,望谟县总投入3.7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79个,12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全县贫困人口数量从2011年的19.07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13.87万人。

“我们将持续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推动扶贫攻坚。”望谟县委书记余越前说。

猜你喜欢
街道办牛角板栗
捡板栗
炒板栗
街道办财务职能转型研究
街道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街道办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
牛角挂书
转变工作思路 提高管理效率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
一看书就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