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凤
内容摘要:中国彩陶,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期的印文硬陶、仰韶文化的彩陶,到今天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一直生生不息,它以特有的民族特征、民族情感和民族表现形式在全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着人类丰富的情感与想象。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泥"在他们的眼中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妙不可言。他们对自己用泥土精心捏成的作品是那样的满足、欣赏,它传达着孩子们一种自然、纯朴的美好情感,讲述着他们心中。
关键词:幼儿园 彩陶文化 教学活动
彩陶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彩陶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区域之一。我们在探索如何将彩陶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使孩子们不仅熟悉我们家乡、了解我们家乡,更重要的是通过玩泥巴,让孩子回归自然,让幼儿回归真实的生活,使孩子的天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
一.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1.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熟悉的文化,了解彩陶。通过亲自参观,阅读有关资料来熟悉文化,彩陶的纹饰为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源头。彩陶形制简单而特殊,大量使用的纹饰是交错绳纹或细密的斜绳纹,尤其是同一器物同时使用彩绘和绳纹,是该文化独有的现象,彩陶花纹还有蛙纹、鱼纹、波浪纹、指甲纹等。其陶器制法独特,在陶模上分层敷泥而成。文化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2.引进烧制陶艺作品的硬件设备,创设陶艺的氛围。深入民间学习彩陶的制作技术及流程,可以用当地独特的红泥,进行筛土、和泥,提前为陶艺教学提供保障。
二.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让孩子掌握泥的特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首先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孩子们对于玩泥特别感兴趣,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较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孩子在玩泥巴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创新性的精神。在玩泥活动中,孩子们是自由的、开心放松的,孩子们在搓搓、捏捏中玩得不亦乐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所要做的是保持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随意的玩泥过程中去感知泥的特性,反复的玩反复的捏给孩子们带来陶艺制作的更大兴趣。
三.创设坏境,激发幼儿积极制作彩陶的兴趣
彩陶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于是我创设了以文化为主题的环境,主题墙上有的茅草屋、手工制作的各具特色的彩陶瓶,教具柜上展示着代表不同时期的三种茅草屋,还摆放有许多彩陶仿制品,形状有圆底钵、圈足碗、小口瓶、尖底瓶等。彩陶制品上还有以绘有变体鱼纹、鸟纹、波浪纹、螺旋纹相结合的花纹。在这种氛围之中,孩子们对制作陶艺更加期盼。将泥工与绘画相结合。经过泥工彩陶瓶的捏制练习后,孩子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这时候,就可以让他们以绘畫的形式,将彩陶花纹表现出来。可以先在纸上画彩陶瓶、再在涂了颜料的酒瓶上画纹线,最后在干了的泥陶上画,通过这样的交替综合练习后,不但提高了绘画、泥工的技能,也大大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理解彩陶文化,进行大胆创新因为彩陶活动对幼儿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还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学习,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先进行欣赏认识彩陶,了解我们彩陶文化以及中华民族雄厚博大的民族风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各种形式各种方法来表现,在捏制过程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先可以让孩子们用各种酸奶瓶、果冻盒当胚子,尝试用压、搓、捏、镂空以及包胚的技能制作彩陶,让孩子们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之后还可以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捏制彩陶,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瓶子的形状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泥条盘筑是以泥条按照设想中的雕塑外形形体变化一圈一圈围筑起造型,造型之后孩子们还可以装饰,有的小朋友加上了头像、有的用泥搓成圆或条进行装点。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投入,各种奇思妙想在他们的手中不断呈现出来。看到自己的作品孩子们都感到特别兴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延伸、拓展。不追求作品最后达到的精美性,而是其思想的独特性,想象的广阔性,创新的大胆性。
陶艺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小通过对泥这种材质的感知,在回归泥土质朴的气息中,既锻炼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产生美的最初认识和体验,无形中会培养出孩子独特的艺术美感。
课题名称: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马家窑文化的渗透与运用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190。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