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裕 朱素仪
【摘要】 目的:探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25例菌血症患者与同期接受体检的25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别纳入菌血症组与健康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血清降钙素元与血液细菌培养检查,观察并分析其检测阳性率、治疗后PCT水平变化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菌血症组其PCT、血液细菌培养、两种方式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菌血症组患者经治疗控制后PCT水平与治疗控制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在针对菌血症检测中可发挥较准确的诊断作用,可见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血液细菌培养; 菌血症; 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PCT) combined with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in the diagnostic of bacteremia.Method:25 patients with bacteremia and 25 healthy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in our hospital f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The serum levels of calcitonin and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were examined in both groups.The positive rate and the level of PCT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positive rate of PCT and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in the bacterem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group,the level of PCT in patients with bacteremia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erum calcitonin combined with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can play a more accurate diagnostic role in the detection of bacteremia,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has a high value.
【Key words】 Serum procalcitonin;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Bacteremia;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9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4.034
菌血癥是一种在炎症早期发生,并会对患者的多个组织器官形成转移性感染的血液感染性疾病[1]。患者在感染菌血症后会骤起高热、恶心、头痛、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可能伴有肝脾肿大、皮下血斑等,还极有可能引发化脓性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2-3]。而及时确诊菌血症,为针对性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准确参考信息是治疗菌血症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这就意味着探究高效诊断方案在针对其疾病治疗中具备较高研究价值。本文中通过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的部分菌血症患者,旨在以此探究针对相关疾病的高效诊断手段,现将观察过程详述于下文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
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25例菌血症患者为菌血症组,体温38~41 ℃,男13例,女12例;年龄28~69岁,平均(47.58±5.90)岁。并将同期25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组以作对比观察,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8岁,平均(48.05±6.12)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给予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培养检测,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查时,首先需在无菌操作下采集检查者静脉血液5 mL,并对其血清实施离心分离操作。再借助全自动化学发光定仪对采集血清作PCT定量测量,当PCT水平>0.5 μg时,即可视其检查结果为阳性[4]。应用血液培养检测时,首先需于无菌操作下抽取检查者8 mL左右的静脉血液,并放置于无菌血培养瓶中。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培养仪对采集血液进行培养,5 d内检测出菌株后即可视检测结果呈阳性,5 d内若未出现菌株则可判定为阴性[5]。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给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治疗,或及时清除静脉或尿路内等创伤性内置物,对出现内脏破裂、胆囊坏疽等疾病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前后的PCT水平变化情况[6]。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经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培养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菌血症患者经治疗控制后PCT检出水平变化情况。其中经治疗后患者发热、头晕、呕吐等临床症状以明显消失或缓解即可判定为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而治疗后发热、头晕、呕吐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呈加重迹象即判定为疾病未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CT阳性检出率比较 菌血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血液细菌培养、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对PCT具较高敏感性,见表1。
2.2 菌血症患者疾病控制前后PCT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菌血症患者治疗前PCT平均水平为(9.41±0.15)μg/L,经用药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17例,用药后24 h血清PCT平均水平显示为(2.24±0.21)μg/L,治疗后PCT水平相明显较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用药治疗后未得到控制的患者8例,其用药后24 h血清PCT平均水平为(8.63±0.25)μg/L,与用药前数据PCT平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菌血症是一种革兰阴性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由局部病灶进入患者血液系统中,并在患者血液中快速繁殖,随血液流动而在全身播散的血液感染性疾病[7]。菌血症可在外科手术造口、皮肤压疮溃疡、生殖系统感染等情况下发生,其病发后会致使患者出现高热、头晕、恶心、呼吸急促、黄疸等临床症状。发病短暂且水平较低的菌血症对患者可能不会形成较严重的影响,但当患者同时存在内脏破裂、胆囊坏疽、子宫肌层炎伴脓肿等疾病时,菌血症的发生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诱发更为严重的炎性反应,以此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8]。因此,对感染菌血症患者作治疗时,必须遵循早发现、早控制的治疗原则。这也就意味着针对菌血症探究快速、准确、简单的诊断手段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
血液细菌培养是以往在临床上针对菌血症诊断中常用的检测手段,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采集患者血液,并依靠各项实验室指标以为菌血症诊断提供相应参考数据[9]。而在临床实践中也可见,血液细胞培养检测虽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内菌株存在情况以获取细菌感染阳性率,但其应用中需经采血、分离、移种等措施,而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较长时间,因而极有可能延误了菌血症的最佳治疗时机,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疾病危险性[10]。加之在相关研究中表明,由于血液细菌培养时其采集血液需经血培养瓶、血培养仪等相关器材来完成检测。而血培养瓶污染、血培养仪灵敏度不佳、采集血液量较少而等情况都有可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11]。由此可见,血液细胞培养中在菌血症的诊断当中已然存在了应用时间较长、诊断准确性受限等局限性。本研究中应用血液细胞培养检测可见,首次采集菌血症患者的血清作检测时,其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8.00%(7/25),而第二次检测时其相关细菌阳性检出率上升至56.00%(14/25),第三次检测中阳性检出率达68.00%(17/25)。分析可见,在培养次数逐渐增加时,其相关细菌阳性检出率也在随之提升,这表明了经2次以上的血液细胞培养可显著地提升菌血症的阳性检出率[12]。但也意味着其检测方式应用中需花较多时间,可见其与目前寻找高效诊断手段的研究目标不符。在本次血培养的研究中发现,16.00%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PCT)呈阳性,但其PCT水平未呈明显升高趋势,分析患者的相应临床资料后猜测可能与药物影响相关,由于抗生素等类药物易对TCL浓度发挥降低影响作用,而PCT存在较短的半衰期,为25 h左右[13-14]。因而当患者检测前若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则极有可能导致PCT水平下降,继而影响针对菌血症的针对结果准确性。
PCT属于由人体甲状腺C细胞分泌出的无激素活性糖蛋白[15],相关资料表明,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其血清PCT水平通常会低于0.1 μg/L。而当人体出现菌血症此类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后,PCT水平则会因外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受细菌的刺激而处于合成现象迅速增加的状态[16]。这主要是由于PCT对内毒素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内毒素属于一种脂多糖,其是由革兰阴性细菌死亡裂解形成的,患者在受内毒素刺激后PCT会迅速增加,大约在2 h内便可测出PCT存在于血液中[17]。且其水平会随着感染严重程度越高而呈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以此也就致使患者血清内PCT水平呈大幅上涨趋势。血清PCT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因离开机体而轻易出现降解现象,且同时不会被激素所影响,因而存在着较高的稳定性[18]。但正由于血清PCT检测具备较高灵敏性,其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等炎性反应介质的影响下也有可能致使PCT浓度提升,继而在菌血症的检测中可见会受一定的影响[19-20]。本次研究中应用了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胞培养联合检测,可快速地获得患者血液细菌感染的相关情况,以弥补了血液细胞培养效果获得较慢的不足之处[21]。而血液细胞培养检测又可获得菌株与药敏的最终准确诊断,以此避免血清PCT誤诊菌血症的情况,从而真正获得准确、有效地疾病诊断信息,可为抗生素的使用或是采取外科治疗方式以提供良好的指示信息[22]。以此还可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医疗质量。在对比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可见,疾病控制后血清PCT水平呈明显下降,逐渐趋于正常人体的检测水平状态,而疾病未受控制时其血清PCT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这也表明了相关检测方式在表示疾病转归状态中也存在着较高的指示价值。
本次研究中可见,菌血症组经血清降钙素原、血液细菌培养、两种方式联合检测后其PCT阳性率分别为92.00%、68.00%、96.00%,明显高于健康组相应检测方式下阳性率0、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疾病有效控制时其血清PCT平均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可见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控制的血清PCT平均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在针对菌血症诊断中应用可有效地提升相关疾病检出率,并可切实地反应菌血症的转归情况,可见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永辉,卞叶萍,林兆奋.血清降钙素原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的价值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2):1812-1814.
[2]张明天.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1):55.
[3]侯伟伟,肖倩茹,江涟,等.血清降钙素原作为菌血症预示因子临床价值的研究[J].检验医学,2014,29(8):802-805.
[4]付阳,江虹,李立新,等.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其与感染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5):1381-1385.
[5]周鹰豪,蔡志军,曾小变.血培养联合血清PCT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9):1677-1678.
[6]童海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对ICU患者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3):321-322.
[7]王涛,顾永辉,崔云亮,等.应用降钙素原在诊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菌血症的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4):381-383.
[8]金亮.危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的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9):1064-1066.
[9]仝兴亚,徐艳丽,孙晓革,等.血培养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6):798-799.
[10]郑运周,张会峰,龙建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菌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2):90-94.
[11]王巧兰,陈洁琼,于鹏飞.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老年人菌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2):176-177.
[12]高建萍,刘韧,龙训琴.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51.
[13]陈世豪,李建茹,丘仲柳,等.血清降钙素原两种检测系统相关性的分析及对菌血症预示作用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3):32-33.
[14]蒋琳华.血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102.
[15]苑文雯,朱剑功,洪伟,等.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茵血症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22):3339-3341.
[16]王凯飞,沈定霞,刘朝军,等.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243-246.
[17]刘宇,陶红霞,杨光晗,等.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9):925-926.
[18]马春芳,汪强,陈雪静,等.血清降钙素原在ICU血流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8):987-989.
[19]茅国峰,何秋丽,徐兵.降鈣素原对急性发热患者菌血症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2):3823-3826.
[20]许俊华,王琳娜,王宏伟,等.血清降钙素原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5):852-854.
[21]于永焕,孙丰楠.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菌血症和脓毒血症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刊,2013,48(9):56-58.
[22]陈丽萍,丛立,陈颖,等.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13(4):374-377.
(收稿日期:2016-12-05)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