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创立社会组织现状调查报告

2017-03-14 19:54卢金娟刘梦艺刘苏
法制与社会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毕业生

卢金娟+刘梦艺+刘苏

摘 要 随着南京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由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创办的民办社会组织数量也逐渐增多起来,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报告就是针对南京的创业者所做的调研。调研发现,在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认同较低、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及水平较低等方面,社工毕业生创办的民办社工机构与一般民办社工机构存在类似性。但是,在机构规模、机构服务人群多样性以及服务专业化等方面则存在差异。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生 社会组织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XZD2015101。

作者简介:卢金娟、刘梦艺、刘苏,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24

一、研究背景

“民办社工机构”是社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根据易松国(2013)的理解,这是一个很本土化的概念,是指由企业或个人创办、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杨姣姣(2012)和陆士桢(2013)都认可民政部的定义,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创办社会工作机构的问题,研究比较少。唯一的一篇研究分析了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创业的内在联系和优势,但也基于2007的一项调查,提到了大学生创办民间社会工作机构面临“资金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力资源不足”等三项困难(汪子淇,2015)。不过,关于一般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对于国内社工机构发展的特点,学术界普遍意见是:第一,机构创办历史短,规模小。第二,机构“催生性”强,“草根性”弱。第三,很多社会工作机构都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创办(易松国,2013)。关于民办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术界也有比较多的共识,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较为严重;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社会认同和公信力较低;机构服务专业化不足;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及水平较低等(陆士桢、郑玲,2013;杨姣姣,2012)。本调查报告聚焦南京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创办的社会组织。一个意图是想看一下这一部分组织图景与一般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中有什么异同点,二来看看能针对其存在问题给出什么对策以推动其发展。调查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调查范围是南京9家社会组织负责人、部分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服务对象,调查方式为半结构式访谈,调查内容涉及创办者基本情况和动机、机构运作情况、机构专业性以及机构未来设想等,需要说明的是,9家机构基本上涵盖了近几年南京社工毕业生创办的全部机构。

二、调查主要发现

(一)机构基本情况及创办者初衷

为了叙述方便,所有机构均用代码代替。从表1可看到,从创办时间看,9家机构都是近4年内创办,有三分之一机构创办人尚未毕业就创办了机构(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她们的老师代为她们创办),创办人以女生为主,研究生学历及在读占了三分之二。

关于创办机构初衷,大部分创办人受其老师的强烈影响及支持,先前也多在老师创办社工机构有长期实习经历。当然,南京本地大学生创办社工机构的直接背景得益于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曾经连续两年进行“大学生公益梦工厂”项目,扶持即将毕业的学生创立社会组织。至于家人对其创办社会组织的看法,所有组织负责人都表示家长不了解社会工作这一行业,但就“是否支持”这一问题大部分家长的态度都是“没意见”;也有的家长认为这个行业不太光明,但不会持反对意见。

这些社会组织创办者对社会工作专业或行业的评价大多正面,社会组织G负责人认为:社会组织行业作为朝阳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需求更加多元,需要更多新型社会组织提供不同的服务。当然,也有创办者对社会工作专业或行业有微词,B组织负责人说到:“社会工作专业在设立初期,学校并没有很好考虑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D组织负责人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都是从国外引进,应该结合本国国情;同时社会工作行业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

(二)机构内在结构、人力资源和专业性情况

总体看,9家社会组织都有固定办公场所,一般由街道免费提供一间办公室,场地大多在社区居委会或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只有一家社会组织没有固定办公地点。

9家社会组织长期在职人员多寡不一,多则6人,少则1人,像B和C社会组织都有6名工作人员,而D组织只有1人。说明南京的部分学生创办机构已小有规模,至于只有1人的机构则随时有关门的危险。

规模较大的社会组织会详细地划分组织架构,将社会组织大致分为理事会、行政部、服务部、拓展部等部门。比如,B社会组织就将机构划分为理事会、监事会、综合服务部、青年社会组织培训部四个部门。当然,在遇到人手紧张时,也会有分工不分家的情形,这对于初创期的机构来说,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机构的管理,大多机构创办者没有好的应对之道。A組织负责人表示:“我们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同学,大家都是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没有管理之说”;B组织负责人表示:“我刚刚创办了这家社会组织,还没有摸索出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至今还在学习和摸索”。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新社会组织的创办比较仓促,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行政内容的不足。

对于如何对社会组织进行创新性的探索,D组织指出:“将引入互联网和公益文化产品,做出自己的公益文化产品。”A组织表示:“将借鉴公司的管理方式,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但有的社会组织则表示没有考虑这么深刻的问题。

就社会组织的专业性来说,所有的社会组织都表示组织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专业性不足的体现是,工作人员的社工实务水平、所使用方法的多样性具有局限性。A、D、E、F、H、I等6个组织都表示自己一线工作人员比较擅长“小组”技巧,也会经常使用“社区”技巧,很少涉及“个案”这种方式。对此,我们的想法是,目前能把小组和社区技巧运用精专为服务对象服务,也不失比较专业了;如果能用整合技巧提供服务,当然更加理想。

从机构服务对象定位观察机构专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所访谈的9家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都有侧重点,分别涉及困境青少年、老年人、社区有故事的人、社会组织创办者等。例如,社会组织A、D、E、F主要针对困境青少年,包括单亲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流浪儿童、贫困青少年等;社会组织B的服务对象是所在辖区内的没有经验的社会组织,工作内容是负责社会组织的项目包装、策划、管理,以及社会工作证书培训课程;社会组织C注重社区的文化建设,通过采访社区有故事的居民,并将他们的感人的故事由社区其他居民表演出来,弘扬社区正能量;社会组织G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对从事社工服务的大学生的工作进行跟进、监督、评估等;社会组织H、I则主要针对社区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以精神慰问、助餐、体检、链接资源等方式为其提供服务。

我们认为,对于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所创办的社会组织来说,定位于一个具体的服务人群是合理的,尤其是困境青少年,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但是,B、G两组织的定位并不理想,因为对于主要由刚毕业不久的学生组成的社会组织来说,从事直接服务比从事间接服务更加合理。

最后,9家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运营和服务宗旨,虽然说法不一,但都秉持了“宽容”、“接纳”、“尊重”等相似的价值观,如社会组织I的专业价值观就是“爱在你我,和谐一家”。反映出年轻的社会工作组织比较专业的一面。

(三)机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员福利情况

从资金来源上看,社会工作机构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包括市、区民政局注册扶持资金、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孵化资金、民政局、团工委等各政府部门向机构购买服务的项目资金、市、区公益创投项目资助,甚至是江苏省文化厅的资助。像A、D、H、I等4家社会组织都是通过南京社工园所举办的“大学生公益梦工厂”这一契机创办了社会组织。当然,也有组织获得过汇丰银行基金、爱德基金会微项目的资助。

在目前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情形下,机构资金获取的总量苦乐不均。9家机构中,A、B、H、I等4家组织由于能够承接到足够多的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性较为良好,而另5家组织C、D、E、F、G由于无法承接到足够的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性比较差。究其原因,除了一般的“社会组织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只能靠财政补贴,提供的服务都是公益免费的”(B机构负责人语)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机构创办者们与专业老师联系的紧密程度。社会组织创办者与专业老师之间的联系越加密切,社会组织所承接的项目数量就可能越多。如E组织负责人就表示:由于组织所在的社区比较偏僻,与专业老师的联系较远,自身链接资源的能力有限,导致组织所承接的项目数量较少,机构运转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H组织就与E组织有着截然相反的情况,由于从组织创办伊始就与专业老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家组织从承接项目数量到机构人力资源都有着雄厚的基础,发展前景较好。

对于组织内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来说,组织资金是否充足与其密切相关。例如,B组织负责人表示:“我们家社会组织发展得还可以,一个月扣除‘五险一金之后可以支付给工作人员2800元。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已经代表了南京社会组织工资的典型。”相反,另一家社会组织E因为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组织甚至没有完善的工资支付机制,连机构负责人的工资都不能稳定地按月支取。这种情形会对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谈起社会组织的工资增长机制,大部分社会组织都表示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如社会组织D所说:“组织刚刚成立,长期的在职工作人员都不足,还没有时间考虑这么长远的问题”。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社会组织B表示:“组织会根据工龄、工作表现考虑提高人员的工资,也会考虑尽量给予工作人员最大的福利,如带薪休假、年终奖金等。”

(四)机构的外部关系

经过访谈发现,所有的社工机构都与专业老师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还与民政局等项目购买方、社区居委会、同行社会组织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专业老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资源链接、项目督导等方面。此外,省、市、区的民政部门也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经费主要来自民政局的服务购买,因此社会组织会接受来自民政局的培训和监督,监督包括进行中期评估、审查、阅读走访材料、对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调查等。一般来说,民政局作为社会组织的购买方,社会组织与之的关系还比较和谐。不过,社会组织负责人对购买方、监督方的工作方式也会有一些意见,正如A组织负责人表示的这样:“希望监督方减少对台账的检查,更加关注组织的服务质量。”D组织希望民政局等购买方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社工方面的培训,不要纸上谈兵。

所有的社会组织与所在社区、街道都相处得十分和谐,社区居委会会给机构提供办公场地、活动场地,午餐等,并且支持协助机构日常工作的开展,但在支持力度上各有不同。A社會组织负责人表示:“服务开展前期服务对象的筛选都是由社区提供帮助的,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协助进行摸底调查,也会主动向组织提供社区的实际情况,此外还会支持组织项目的申报和招标。”然而,也有的社会组织与社区关系不深,“他们一般不参与机构开展的活动,与我们不深交。”F组织的负责人表示。

所有社会组织都表示:社会组织初期在社区居委会提供服务时,先要取得社区居委会和服务对象的信任,这往往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就如一家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所说的:初期到社区采访那些社区居民,他们往往不会信任我们,有的甚至还到社区居委会证实一下。其实,只要一旦取得信任,服务的过程就显得相对简单一点,也更有效一点。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认知度还比较低。

此外,同媒体和同行的关系也是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诚如H的负责人所表示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我们对组织的宣传也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和当地媒体恰当地处理关系。”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社会组织来说,联系当地知名媒体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有些社会组织开展项目活动时曾经有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过的经历。社会组织F表示:“自己曾经和所在辖区的社会组织合作过。一起合作有很多益处,可以减少使用项目资金、可以合作分担各过程的工作等。”这体现出社会组织和同行相处和谐的重要性。

(五)机构服务的满意度

很大一部分接受服务的对象并不知道提供服务的机构的名称,也并不十分清楚社会工作机构的性质。这种情况除了与社会对社会工作认知度低的一般原因相关外,也可能与被服务对象多为老人与孩子有关。这些机构提供的大多是非治疗性服务,如文体活动、兴趣小组等,被服务对象社会功能良好,没有什么太大問题,也没有太多严重的、个性化的问题求助于机构,这些机构开展的服务大多为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相比较而言少一些,服务开展得较为宏观,个性化程度不高。

大部分被服务对象对机构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部分原因服务是免费的),满意的方面包括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服务内容、服务过程与最终结果。从服务态度来讲,服务对象均表示工作人员有礼貌而且耐心,微笑服务。从责任心来讲,工作人员细致负责。社会组织服务的孩子家长表示,机构给孩子免费买了保险。“之前大型活动结束后还把小孩送回到家门口,很有责任心!”从服务内容上来说,服务对象的一些需求在服务中得到了满足。即使一些需求因为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尚未得到满足,但机构虚心听取意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改善服务。从服务过程来说,服务对象大多表示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开心,心情愉悦。从最终结果来说,基本上所有的接受服务的对象都表示,在接受服务后,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了。一位接受社会组织I服务的老年人这样说道:“原来每天就买买菜、接接孩子,在家看看电视、读读报纸,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唱歌、跳舞、画画,挺好的。还有这么多人一起参加,很热闹!”即使一开始对机构提供的服务有疑虑,在接受几次服务之后也相信并对服务感到了认可。“一开始听说这里有服务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的,后来发现小孩子来了之后作业每天都能在回家前写好了,这里也有游戏可以玩,倒觉得后悔没有早点来了!”社会组织E的一位家长说道。然而,也有一些受服务对象对机构提供的服务提出了不满,认为自己想要的服务机构没有提供。“不要把老年人定位为弱势群体,我们其实更有能力和活力。总是开展保健操的活动,不断提醒我老了!想要的模特老师却没有!”一位I组织服务的老人如此说道。总之,虽然不同社工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服务方法上有差异,但是,各个机构的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持满意态度的。此外,他们都认为这样的社会组织很有发展前景,他们也对机构的未来服务提出了个性化的建议。

三、调查结论

总的来说,通过对南京地区由社工背景学生创办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证调查,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在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认同较低、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及水平较低等方面,社工毕业生创办的民间社工机构与一般民办社工机构存在类似性。但是,在机构规模、机构服务人群多样性以及服务专业化等方面不能一概而论;从南京调查的情况看,有些学生创办机构已经达到6人规模,对于社会组织来说,这不算小,从机构服务人群和服务内容来看,南京的机构初步具备服务人群的多样性以及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从服务手法、机构理念以及机构职能分工等方面看,南京的机构的专业性也是有一定程度体现的。当然,目前,南京有社工背景学生创办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规模还比较小,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初步的、有限制的。

参考文献:

[1]汪子淇.对大学生创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浅探.科技资讯.2015(20).

[2]易松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问题与发展路向——以深圳为例.社会工作.2013(5).

[3]陆士桢、郑玲.浅论我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发展.社会工作.2013(3).

[4]杨姣姣.北京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战略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