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设计在乡村建筑改造中的运用
——以牛背山志愿者之家建筑改造项目为例

2017-03-13 05:32
四川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坝子建筑师外墙

舒 新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数字化设计在乡村建筑改造中的运用
——以牛背山志愿者之家建筑改造项目为例

舒 新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文章以牛背山志愿者之家建筑改造项目为例,从建筑的空间、外观、材料等方面出发,结合建筑设计图纸及亲自造访调研所拍摄的照片对建筑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以期对中国的乡村建筑发展建设有所启示。

乡村建筑; 建筑改造; 数字化; 建筑设计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农村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向城市的进化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这种转变也对传统观念、工艺、生产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从建筑保护角度而言,由于传统建筑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使用需求、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返乡人群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原因,许多农村传统建筑被闲置甚至废弃,无人修缮;更普遍的情况是——许多传统民居建筑被彻底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千篇一律的水泥砖房。建筑是静止而显性的存在,是联系人们情感的重要纽带,而这种突兀且与乡村一脉相承的风土人情格格不入的“水泥方盒子”的激增,导致乡村逐渐失去其原有古朴、自然的面貌。因此,乡村建设的方向和方式,也逐渐成为建筑师们开始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建筑师李道德及其dEEP Architect工作室主持的牛背山蒲麦地村庄志愿者之家改造项目为例,从图纸及建筑实体照片入手阐述改造前后外观上的变化及功能的改进,分析建筑的艺术及构造特点,并试图探寻在当今设计手段日益丰富的背景之下,传统建筑保留和重新设计的另一种可能性。

1 建筑背景及原貌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海拔3 666 m,属于二郎山分支。牛背山山顶风景秀丽,每年都有大量的背包客和摄影师争相前往。但是漫长且崎岖的山路也成为一道难关,没有公路通往山顶,从县城出发徒步登山的话至少需要两个白天的时间。因此,在途中修建一处集客栈、医疗、补给于一体的站点尤为重要。

蒲麦地坐落于山腰,是距离山顶最近的村落,也是徒步上山的必经之路。村庄约有30户人家,大部分建筑为传统西南民居形式——悬山坡屋顶,瓦屋面,木结构,土石砌筑的外墙(图1)。改造项目房屋位于村落进山山路主要的交叉路口,走到村子入口便可看到房屋所在。建筑正对贡嘎雪山的隘口,天气好时站在屋前就可以欣赏到雪山的美景,这两点也是改造项目选于此处的主要原因。原有主屋共3层,底层是堆放杂物的库房,阴暗潮湿,使用率也很低;二层退台将底层屋面的一部分作为开放平台,这种平台在当地称之为“坝子”,西南地区山村较多,房屋大多依山而建,修建坝子可为使用者提供一块室外平地,以供其进行休憩、晾晒衣物、谷物等活动,是每家每户重要的生活、社交平台。坝子北侧的主屋为砖房,门窗面积较小,采光效果较差,坝子西侧是后期加建的砖房,东边是废弃了的猪圈和鸡窝。三层是破旧的杂物间,由于屋顶损坏,层高不足、光线差等问题,空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图1 场地总平图[1]

2 空间规划

为了满足较为复杂的使用需求,建筑师对建筑整体的功能分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底层本为三间柴房,将最左一间改为志愿者宿舍,中间区域作为办公室,并将空间拓展,增大门窗面积以满足采光要求,右边较大的一间分隔开来作为休息区和店长卧室,如此分区也满足了不同使用者对私密性的要求(图2)。

图2 底层平面

二层是建筑的主要空间,“坝子”作为原本建筑重要的休息、交流及观景区域,予以保留;正屋原本是主卧室和杂物间,但空间较为封闭,为满足新的使用需求于是选择将其外墙拆除,内墙打通,将内部空间作为阅览室和水吧,主要供休憩交流;左侧废弃的鸡窝、猪圈及杂物间改为厨房、淋浴间和洗手间,埋入了化粪池,添加电热水装置,改变了其原有“旱厕”和不能洗澡的窘迫(图3)。由于建筑层高不高,加之屋檐的挑檐有部分遮挡,于是将原有的正立面外墙全部拆除,代以大面积玻璃门,这种改造极大地改善了作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二层采光,当开启所有的门后内部空间与坝子完全连通,可以增大活动空间。建筑师对玻璃门的设计也别出心裁,外立面是玻璃,在内部添加了大大小小的网格,然后往上面堆放柴火,既可做门,又可作为外墙[2],这样的设计也是对“柴扉”的另一种诠释。建筑师的本意是门上面的柴火可以让里面的人们在寒冷季节方便烧火取用,但笔者造访的时候看到,柴火变成了来往游客的里程碑,上面被记录下了各种各样的旅途心情,也别有一番韵味。右侧的杂物间则改造成为屋主的新卧室和医疗室,坝子西侧附加的砖结构“盒子”则将其拆除。

图3 二层平面

三层原本是完全废弃的杂物间,受坡屋顶的限制,中间高约2 m,两侧高不足1 m,不能作为一个正常的“房间”使用。但是建筑师并未选择将其拆除改为平屋顶,也没有对其进行加高,而是将中间部分设为通道,两侧沿房屋横向布置床位和两个单间(图4)。由于温度常年偏低,南面设小面积推拉窗,既可以在早上醒来的时候透过窗户看到贡嘎雪山日照金山的美景,也可以满足休憩空间的保温的需求。铺位之间用木板相隔,加以青纱装饰,为顶层空间增加了一丝禅意,巧妙地消除了层高不足带来的压抑感。

图4 三层平面

3 造型及外观设计

选择将大部分水泥外墙以及附加的砌体建筑拆除,主要原因:其一,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而四川地区属于地震频发地带,村民自己搭建的砖结构房屋对抗震不利;其二,拆除水泥外墙替换成玻璃门有利于主屋的开放性和采光;其三,蒲麦地村属于传统西南聚落,大部分建筑形式为传统西南民居——坡屋顶,瓦屋面,木结构,石砌或者木质外墙,原本的房屋在村中的显眼位置显得比较突兀,也与村庄本身的肌理和气氛不相容。新建的建筑外墙选择采用当地采集到的片麻岩贴面,既达到美观效果,又与村庄本土气息相融合。

二、三层的内部结构保留了其原有的木质结构,在二层大厅的墙上设置了书柜和储物柜以满足游客的阅读和存放需求,对梁柱进行了抛光,没有挪动其位置,敷设了新的木地板,修缮了破损的坡屋顶,加盖了瓦片——这些也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本来面貌以及当地建筑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建筑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加设的流线型屋面,它从主屋慢慢延伸出来,呈现波浪似的流线,与背后连绵的大山和涌动的云海形成巧妙的呼应。延伸到坝子的部分形成的半开敞空间,既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也可起遮挡作用,供人们在雨雪天在坝子里活动。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曾提出,这样的“灰空间”可以达到使内外融合、过渡的作用。

流线型屋面的设计,看似充满了随性的灵动,其实是通过数字化的计算设计生成的。每一条曲线对应的内部结构都需要经过计算,才能使曲面变得丰富,过渡又很自然。主屋的设计从左到右呈现的是从直线到曲线、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性到感性的变化。流线屋面采用竹钢结构的屋架作为支撑,首先根据图纸的设计参数在平地上逐根进行放样,然后将竹钢现场制作成相应的形状,再进行组装。竹钢的全称为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此处原料主要采用我国西南地区盛产的慈竹,具有高强度、耐磨、耐候、阻燃、防潮防腐等性能[3],竹纤维纹理清晰、自然,质感细腻温润,相较于金属材料,竹材更易于营造出具有亲和力的空间,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段,竹钢可呈现各种异型的形态,表达丰富的设计主题。曲面屋面沿用了原有建筑所使用的小青瓦,使得建筑新旧结构巧妙地融为一体,自然过渡。竹材、石材、瓦屋面的处理,也使其能与村中其他建筑交相辉映。

在外观设计上,建筑师充分考虑到建筑所需要表现的亲切感与归属感。按一般村民或者旅店经营者的思维,恐怕都会想到将原有建筑全部推翻,重建或者另建一栋由水泥、砖块和预制板堆砌的方盒子,但是建筑师并未采取这种方法,而是选择将核心部分保留,将本地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建筑上,这些在墙面的片麻岩、门上的柴禾、瓦屋面的使用都有所体现,甚至对于异形结构的加工,都没有采用相对方便的钢结构,而是木质材料升级版的竹钢,同时,选择保留建筑的一些基本元素,比如原有的木结构和坡屋顶,让它让人乍看上去焕然一新,又不觉得疏远和陌生。

这个建筑改造方案大部分图纸都是由电脑设计完成,这也是李道德建筑师及其工作室力推的设计方法。传统意义的手绘图纸或许可以简洁明了地向大家表达这个建筑物曲线的优美,但付诸工程实践中,每一根竹钢各个部分的曲线设计以及瓦屋面的过渡,却很难用二维的平面图纸计算和表达出来。然而基于计算机及数字技术的精确性和三维信息化特征,可以解决传统草图思维的局限和不足。整体集成的建筑数字信息模型,不会存在的设计信息简化的问题,也不会出现交叉、打架的设计疏漏,并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草图思维的图示和符号在表达精确性上的欠缺。从更上层的意义上讲,数字技术对复杂性的呈现有可能导致理性主义的建筑设计创作方向突破欧几里德几何的理性特征,走向新的复杂建筑方向,而我们的建筑设计思维方式,也有可能从传统二维图示的方式走向三维甚至多维的数字设计思维方式。

4 结束语

于我们而言,牛背山志愿者之家从设计到改造给了很多启迪。不必去强行界定这个建筑属于哪种风格,它是旧建筑的生长,是建筑技艺的创新,同时它又是历久弥香的。当青苔蔓延上屋顶,门上柴禾载满过路游客的笔迹,会给建筑增添另一抹色彩。

于建筑师而言,这是他对“乡村建设”的回应。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改造的过程,能稍微改变当地农村人心中“砖房加白瓷砖才是新生活的象征”的观念,运用传统的材料也能造就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4]。同时,有这样一个驿站,不仅能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让更多人关注并慕名来到牛背山,同时也为登山的旅客提供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温暖的落脚点。

[1] 李道德. 牛背山志愿者之家[J]. 建筑学报, 2015(5): 62-68.

[2] 李道德,王璐娟. 筑梦乡村[J]. 城市环境设计, 2015(Z2):231-232.

[3] 周文韬,周建华,张靖悦. 竹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4):89-94.

[4] 张玺,李道德. 大山深处的希望:牛背山志愿之家——访dEEP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李道德[J]. 建筑技艺, 2015(6):58-65.

舒新(1991~),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建筑学。

TU-87

B

[定稿日期]2016-08-30

猜你喜欢
坝子建筑师外墙
胖胖的“建筑师”
几株月季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云南蘸水谣
外墙XR新型保温材料的施工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外墙保温技术探讨
当建筑师
宽坝子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