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复习单元课的教学策略

2017-03-13 01:57:12滕宁宁
辽宁教育 2017年23期

◎滕宁宁

小学英语复习单元课的教学策略

◎滕宁宁

自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成为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材之后,广大的一线教师对于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语篇教学、词汇教学、句型教学、或是单元复习,都不会感到十分陌生。然而对于四个单元集中成为一个Project,也就是复习单元课的时候,很多老师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种做法了。有的老师采取熟视无睹法,对Project弃之不理,直接跳过;而有的老师则教学个别生词,就直赴题海,大搞“做、讲、练”;还有的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就东拼西凑各种课件,将复习单元课演变为课件堆积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采访多位老师之后,总结归纳了三种说法:复习单元课的知识目标在前面的各单元全都出现,没有上的必要;反正复习课上与不上都是要考试的,顺着分数值跑,做题就行了;复习单元课不就是前面四个单元知识的叠加?复制、粘贴再加修改课件就好了。貌似各有道理,可是冷静思考却总感觉问题丛生。既然教材中,复习单元课被称作为Project(中文意思就是“项目”),身处教材期中、期末之后,是每四个单元的一个大复习项目,就可见其地位的特殊,肯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价值性,焉能单凭感觉、随意处置?

带着这样的疑惑,参加了一次优质课观摩活动,此次活动主题就是围绕“上好复习单元课”这一主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对《英语》(四年级下册)里的Project1 My school life进行了展评,真是“寒冬送暖,雪中送炭”。下面就活动中的部分课例来探究如何重建一节响应课程标准要求、顺应学生需要、适应现实课堂的“真”复习单元课,至此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目标明确,评价创新,任务动态

四个单元一个复习项目,自然会有不少知识点,而它们可能是线状排列的,也有可能是多维立体的,毋容置疑的是,如果复习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不设计,那么复习课堂势必流于形式,出现教学盲目性以及随意性,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挫伤其复习积极性,导致复习耗时低效。复习目标必须明确,教师必须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切实联系学生实际,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整体设计教学评价,由此保护学生复习兴趣,在动态课堂教学中,配置合理的复习任务,做到复习过程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首先,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课堂主要词汇正是第一单元的科目名称,第二单元的一周七天,第三单元的在校、在家活动,第四单元的课外活动,主要句型自然涉及为第一、二、三、四单元的句型,而以上知识点又全都是所有单元的重难点所在,由此抓住单元复习课即Project 1 My school life的主题,紧扣各单元重难点,凸显其复习目标的明确性。

其次,教学评价设计创新。以学生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经验为复习课堂之主线,又以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Bobby切入课堂,设计出一张Bobby学校生活为纬度、Bobby一周七天为经度的彩色时间表,将明确的复习项目(科目名称,一周七天,在校、在家活动,课外活动)一一精准纳入其表,之后巧妙拆分此表,转眼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拼图的三个有效组成部分。至此,课堂评价隐含在拼图活动之中,成为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前行的动力,及时评价在学生个体与小组合作拼图活动间不断重现。

再次,教学过程任务动态。课件中的大转盘,以一周七天为盘面,在学生齐声发问:“What day is it today?”中,单个学生根据停下的转盘指针回答出:“It’s....”为学生英语思维指明了一个正确方向。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音频,带领学生一齐进入Bobby那一天的活动记录,为学生英语交流打开了一扇大门,然后学生跟据所听到的内容和所看到的课件画面提示,小组讨论填写出Bobby那一天的活动表,为学生英语运用提供了一个舞台。

所谓复习,就是教师对所教的知识点进行认真有序地整理和归类,找到各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将头脑中静置的知识积累和重建,形成关联,最后架构成为一张清晰的知识网络。如此,学生在复习中自然地表现得当,反应适当。上述课例的老师正是从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的各个单元目标出发,整体把握并制定出复习单元课即Project1的复习大目标,由此说明复习单元课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制定是有其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在课堂上,教师把“Let’s do the Happy Puzzle.”巧妙地贯彻复习始末,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化身为拼图活动,启迪了他们的英语思维,而教学任务也在动态中进行,不再是难以下咽的“隔夜饭”,也不是机械枯燥的“做、讲、练”,而是与学生接地气的英语互动,将英语的工具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策略二:教学拓展,活动开放,学习自主

众所周知,平时教学与复习单元是两个有先后顺序的时间段,那么平时教学内容可否直接复制或是叠加、成为复习单元课的教学呢?当然不是。因为平时教学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因其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对各个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的初级阶段。然而随着教学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直至复习这一特定的时间段,此时的教学要求不该满足于感知等初级阶段,而要更上一层,达到“温故知新”之效。因为复习不仅是原有单元知识点的教学重温,更应是原有知识多侧面的讲解、多维度的拓展。那么如何正确拓展?我认为:直面平时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此为基础架构出新的知识“脚手架”,开展适合学生的开放性活动,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主学习,那么复习单元课才能意趣两不误,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平时教学各单元里的Sound time板块基础之上,以自己是新教师作为教学资源,合理根据师生之间的“消息差”,将自然拼读的教学模式渗透其中,拓展了教材第一到第四单元Sound time板块里单个元音字母a与e的发音,又拓展了字母组合ay等其他组合的发音,语音教学就此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这样的层次并没有脱离教学实际,是学生可以努力而达到的新高度,可谓教学拓展适切。

其次,拓展活动不但富有意义,而且趣味盎然。

从听觉入手,给予学生听的刺激。“咚锵锵,咚锵锵,咚锵锵”,有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跃跃欲试,英语脱口而出。

从视觉入手,给予学生看的体验。每一个关键词旁,均附上形象的图片,意由图生,无须多言,自然习得。

从输入入手,给予学生押韵感受。在音乐、图画双重背景之下,教师通过说唱方式输入:I am May.I’m twenty-eight.I can make a cake.I have a cat.It is fat.It can climb and catch a rat...由此,既介绍了自己,也亲近了学生,还激发了对本课的兴趣,并且生发出了他们对英语蕴藏的语言美之共鸣,拓展活动也能如愿“开放”在了课堂中央。

再次,什么样的输入决定什么样的输出。有了足够的基础,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了,师生关系和谐起来了,学习向心力与学习安全感自然建立起来了。教师就势抛出三个问题:What’s your name?What can you do?What do you have?只见学生笑容满面,自信满满,小手高举,也和着说唱的节奏自我介绍起来了。课堂上,时不时有笑声,有掌声,有啧啧的称赞声,孩子们自由又自在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如果复习单元还是像单元复习那样,将读读、背背、默默、讲讲、练练放在首位,那么复习单元就真的可以“为了节约时间”省略不用上了。因为这样的复习单元还是“原地打转”,对于学生的成长实际意义不大。基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复习单元课就应该拓展开去,在回忆、整理、编码、巩固、建构中,使教材字面知识能转化为学生自已的知识,在听听、说说、读读、写写活动中,使英语静态的知识点能化身为学生自主运用的工具。在本节课,教师就是站在各单元语音教学基础之上,不但运用了学生已学的语音,还拓展了学生未学的语音,让英语复习变得津津有味。复习既然建立于各个单元基础之上,那么学生就有了可说、可做的知识储备,那么何必要将时间与空间抓在教师自己的手中呢?教师完全可以将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只要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进度,做到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能够在课堂宏观调控中设计出开放的英语教学,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明智之举。

本课老师选择了语音复习入手,让课堂导入进入开放的态势,用三个问题的提出,把握了课堂走向,学生的答案也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各抒己见,五花八门,又紧扣教师所提问题,没有偏离教学方向。由此可见,教师确实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付给了学生,满足了学生探究英语的需要、彼此交往的需要,学习更加有尊严,英语思维更活跃,语言运用更灵动,复习维度更多元。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