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应防止异化现象

2017-03-13 01:57:12刘党桦
辽宁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异化教学研究基层

刘党桦

◎卷首语

学校教育科研应防止异化现象

刘党桦

说起教育科研,在许多基层学校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开题时轰轰烈烈,中期时冷冷清清,结题时灰飞烟灭。教育科研产生了异化现象,其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主要的表现为:其一,教学研究的功利性太强,不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什么时髦研究什么,先跟风而上后应付交差;其二,课题研究不规范,脱离教育教学实践,不顾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机械地套用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手段,得出的实验结果没有说服力;其三,课题研究虎头蛇尾,有的教师在研究之初热情高涨,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逐渐滋生畏难情绪,或中途退出,或草草收场;其四,低效型研究,虽有经验却总结不出,或总结的成果缺乏系统性,零散、泛泛甚至不知所云,某些课题研究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单一,或研究的目的指向不清,开题时就没做好论证和界定,越研究越进行不下去,最后只好草草结题。

我们知道,基层的中小学老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因此,要想避免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异化现象,除了要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学研究应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任何科研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行动,就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舞台,也是教师生成体验与困惑的地方。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学做有心人,从实践中反思理念、言论与行动,勤于聚焦和研究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是教学研究应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基层教师应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校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避免“跟风应景,重复他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出发点根本上是改进实践而非构建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着眼于学校文化建设、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突破专业发展的局限等符合学校和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三是教学研究应以“小、短、平、实”为原则。在科研的选题上,要把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围绕课程标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整合等热点,从“小处”入手,做深、做透,研究实实在在的问题。

四是教学研究应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特点具有草根性和实践性,因而教育科研旨在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入手,提出自己的草根理论,形成自己的管理、教育、教学特色。限于时间和精力,一线教师的科研形式除了立项课题以外,可以选择如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论文,开展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学术论坛、教育沙龙、名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推介、公开课展示等多种形式。

五是教学研究应以大胆创新为旨趣。基层一线的教师要有力争打破两种权威的勇气:一种是所谓的理论权威,一种是所谓的经验权威。唯有如此,新课程才能在“新”字上得以实现,教师才会在科研中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风格,才会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也才能在教育科研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异化教学研究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