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风暴:中场不休息
宋 青
以高压威慑为行动指南的“治标”之后,以“发展”为目标的“治本”措施将有望出台。到那时,虽然不会像现在有大批公司遭淘汰的现象,但却是考验整个互金生态圈健康与否的关键
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不统则乱”。而行业监管作为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利器”,其作用不再仅仅停留在规范管理的层次上,而成为能帮助行业步入发展期“正轨”的强有力手段。
据初步统计,自2016年年底至2017年1月底,有上千家问题平台(不含转型平台)被清理。可以说,刚刚过去的2个多月,“互金专项整治活动”将互联网金融业带入了一个新的规范发展高潮期。
如果用一场足球赛事作比喻,“专项整治活动”经过上半场的较量,大局逐渐明朗,我们已经可以进行一次“中场”观察。
自2016年4月国务院组织17个部委在全国范围启动整治工作以来,前期的摸底排查工作已于2016年四季度基本完成。总结上半场工作,监管条线基本厘清、规则框架基本成行、协调机制基本建立,不但有效排查了风险,还对互金机构起到了警示作用,遏制了风险的进一步深化。
2017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潘功胜指出,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叠加互联网元素,一直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监管则处于“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尴尬之间。此番则意在重塑互联网金融监管理念,强调互联网金融回归金融属性。数据也显示,该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良性淘汰阶段。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运营中的网贷平台共2448家,比上年末减少987家,即一年内消亡了近1/3。即便如此,上半场工作中仍难免有未竟之题。
据《中国品牌》杂志了解,银行存管被规定为互金平台合规的硬指标,然而,距离2017年8月前互金平台完成合规整改的时限不到6个月,正常运营的互金平台中有银行存管的平台占比仅为10.3%。
某城商行电子银行部高管告诉《中国品牌》杂志:“银行开展互金平台存管业务有一定风险,这其中主要是声誉风险,这并不是一家分行或者业务条线就可以承担的风险。站在银行传统思维来看,银行不会轻易做互金平台存管。做此项业务可能都有更多考量。”
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上半场的排查范围非常有限。调查小组主要参照两个指标:一是各地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二是在网贷之家、网贷天眼等第三方研究机构上留存过数据。
由此,金交所、征信公司、数据公司以及一些完全依靠线下推广和私募来从事借贷业务的机构,尤其是打着互金旗号还没有在监管层视线之内的一些机构,被漏掉了。
“原以为会有调查小组,但这次整改没有囊括征信和数据行业。”中诚信征信一位高管说。我国的信息黑产已野蛮生长数年,严重威胁公众隐私、财产安全。而且,调查小组中,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主力,会对每家被检机构出具报告,评判其为合规类、整改类或取缔类。但这些第三方机构的来历、资质和对其的监管手段也都有疑问。
“已经过了集中爆发期,风险缓释。”一位参与近期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的人士说,整治工作已进入“下半场”。陆续出台的以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轴心的配套文件,掀开了下半场的序幕。“下半场任务更重,要定规矩、定体系。互金机构要找准生存法则,监管层则需研究和建立长效机制。”前述参与整治工作的人士说。
1月10日,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银监会明确提出继续严治互金风险,推进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加快分类处置和清理规范。
据悉,下半场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的重点,将落在总结汇报、规则常态化和“穿透式”监管三大重点上。
“穿透式”监管是一种新的提法,目前的监管难免出现一些监管不到位或者有断层和缺层的情况,如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为打政策“擦边球”,改头换面后,使得监管难以将这种行为囊括。
“穿透式”的监管原则,从行为本质角度出发来定义监管的主体和要求,同时将整个金融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从资金端到资产端完全穿透、连接起来,甄别业务性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可以有效减少监管的真空地带,从而帮助风险的暴露和防治,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不过,诸多参与整治工作的受访者均坦言,眼下金融风险错综复杂,一些新风险超出了监管层预期。“业态变来变去。”前述参与工作的人士表示,金融网络化、社交化、场景化,让监管层难觅抓手。
值得一提的是,继2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广东省金融办)在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广东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次日,广东省金融办再次公开征求对《广东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意见。
“广东省无论从平台数量,还是成交规模,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最大的。其业务发展在全国走在了前列,自律监管工作也没有落下,也是动作最快的。”对此,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表示。广东省监管和备案细则的出台,无论是时间还是细化标准都走在全国前列,再次凸显广东省金融监管工作的前瞻性和严格程度,也为其他地区的监管、备案细则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渠道。
“存量平台绝不可再心存侥幸,真是时日无多了!从2月14日开始计算,合规只有75天的倒计时!这可比高考还紧张啊。”对此,新联在线 COO陈智诚直言。
2月15日,另有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士表示,总体要求是,网贷行业整治后不能发生备案后平台还跑路的现象,这个是监管底线。可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备案也是一块“硬骨头”,平台要有勇气“啃”下来。
野蛮生长得到一定的抑制,无论是银行存管还是借款限额,都对P2P网贷平台有了一定的约束,不合规的网贷平台在未来的时间将被清出场。这对投资人来说是一种好现象,但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是,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针对退出平台的跟踪调查机制。投资之前战战兢兢,出了问题只有寻求维权,成为另一种众生相。
一份行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中,累计有72家网贷问题平台被立案调查,但有判决结果的不多。相比全国数以千计的互金平台大军和逾千家跑路平台,追回资金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一个值得玩味的例子是,去年宣布退出互金自由贷的平台老板虽然没跑路,但到现在都还在催收。知情人介绍,整整一年半,平台都在跟逾期借款人和相关担保公司打官司,投资人的回款依旧是遥遥无期。
据《中国品牌》杂志了解,投资者维权成功案例却较为鲜见,回款几率仅为两成左右,也就是说八成问题平台投资者血本无归,而从已立案的P2P平台看,能取回的本金仅为投资金额的40%以内。
短融网总经理杨夏耘对《中国品牌》杂志说,尽管监管落地,合规的平台越来越多,但并不能保证平台跑路等恶性事件不再发生,实际监管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做好投资者教育很关键。
其实从今年以来,监管层的态度相较以往更加明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与IMF总裁拉加德对话时提到:“我们鼓励互联网公司发展,但当它们开展金融业务时,在当前的情况下,它们需要遵守现有规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此前对于该领域暴露的诸多问题则表示:“需要把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忽视监管空白,不留下监管死角”。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明确发声。
在互联网金融全面纳入监管的背景下,也有部分从业者对前景表示悲观,提出疑问:最强合规出台会是互联网金融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监管组合拳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经过监管规范和市场检验后,企业优胜劣汰必然出现,顺势发展却难以为继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但“没有不付出代价就能摘桃子的”。市场预期和良性资源资金等将向规范经营的优质互联网金融项目倾斜,真正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而互联网金融也将更好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盲区,做到齐头并进。
另一方面,监管合规将促行业大洗牌,安全压倒一切。有如互金平台利率持续下滑,回归理性。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严格按照新规执行,原来已经受到重创的互金行业或将再次出现大批平台转型或出局的现象,97%的比例也许并不夸张。”又如随着舆论导向防范校园贷风险,多地校园贷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校园贷市场迎来转折点,终结、转型、坚守,生存形态不一。还如当前互联网股权融资市场出现以“众筹”名义误导投资者、涉嫌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等问题,存在风险。但从合规落地执行开始,震慑和洗牌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回到自身,监管与自律相结合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各方都应铭记的准则。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是打监管擦边球套利甚至欺诈误导投资者,互联网金融需要不断沉淀、创新,完成深度蜕变。
目前,新的监管要运用新的技术进行监管已经形成共识,这将导致监管模式的改变。
对监管体制来说,重要的启示就是,在有一些举措刚出现或者发展初期并不清楚地知道它的风险、意义的情况下,应该有一定的包容性。互联网金融大规模发展已经几年了,直到现在,监管才出台了一个专项整治办法。应该讲,这几年对互联网金融在监管上的包容其实是促进它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制度环境。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或者说将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监管上,一方面,一些基本的原则不能放弃,比如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另一方面,监管体制也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改变。
整治不是为了打压,而是要落实监管,敦促行业回归本质属性和发展正轨。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将由早期的粗放式转向精细化。而基于资源和技术优势,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将显现,金融科技或成行业发展新的风向标。专家指出,“金融和科技是相互促进和支撑发展的关系,金融科技将成为传统金融业的突破口,也将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提供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