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学生利用互联网预习有效性研究

2017-03-13 19:25林芊芊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预习信息处理

林芊芊

摘 要:小学中高段年级学生利用互联网预习语文课文,可以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能力,也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搜索并选取有用的学习资料,并能有效归纳与总结。其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反思性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互联网 预习 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58-02

1 研究现实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中利用互联网教学有以下特点:纵观教与学,互联网多为教师单方面使用,是教师教学的工具,而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并没有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没有引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认识。

通过教师指导预习方向,小学高段年级学生作为主体自主通过互联网预习可以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预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2 研究理论依据

2.1 主体性教育理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教育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激发自主学习潜能。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的知识获得途径不仅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学习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3 现代脑科学研究理论

脑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认知系统,使用不同的部位加工信息,可以并行工作,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网络信息兼备声像,动静结合,激活多种认知系统同时加工信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有利于信息的再提取,成为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2.4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自己探索和获得知识的乐趣、教师的鼓励肯定,将激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寻找需要的信息资料。

2.5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从能力方面看,而中高段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储备,也有了初步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3 小学语文中高段年级学生利用互联网预习有效性研究的策略

科学的信息素养包括知识层面、意识层面和能力层面3个层面,即: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必须从这3个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主动收集有用的信息、获取知识,处理问题。

3.1 正确的原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绿色通道

(1)整体性原则:利用互联网预习是在正式教课之前,在教师针对性问题指导下,学生自主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互联网查找、分析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和对于信息的分析、综合、交流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以语文课本课文为立脚点,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互联网查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性原则:教师的问题设计有难度,有梯度,引导学生从易至难,在不断探索中提高信息素养。同时,发展性引导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继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学习四年级上学期《长城》一课,就仅仅要求学生在互联网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或小故事,并观看长城的图片并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观的相关知识;并观看图片,说说自己喜歡哪一处景观,选择喜欢的画出来。而到了高段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就要求同学们查阅了很多鲁迅先生的资料,对鲁迅先生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课堂上理解难点句子,例如:“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做准备。问题的设计和深度的要去都有了发展性的提升。

(4)开放性原则:互联网世界里学习空间是开放的,学习途径是开放的,学习结论是开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就预习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2 在实施方法上的有效性策略

(1)教会学生利用有效的搜索方法寻找有用的学习资料,并能进行有效归纳与总结。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实现不了教育教学的初始目标。教师应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语文课的预习中,学生由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记忆知识,转变为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懂得的是“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使学生乐在其中,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利用互联网预习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设计预习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如何引入新知识,在引入新知识之前还需补充哪些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信息技术上有什么问题等。

如学习《鲸》这篇课文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发展水平,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在互联网查找有关鲸这种动物的知识如:种类、生活习性、食物等。还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鲸鱼这种可爱的动物的生存的现况,了解人类的扑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对它们有什么影响?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通过互联网图片对可爱的鲸鱼有了直观认识,培养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和热爱动物的精神,并把爱动物转化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孩子们尝到了搜集信息的甜头,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在运用时得到了充分发展。

(4)注重反思性评价。反思评价的功能在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可以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工作作风,寻找更加有效的培养途径。同时学生可以在他人的评价中勤于反思,了解自身能力发展的水平,寻找差距,迎头赶上。

4 思考

(1)学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应摆脱“为了收集而收集,为了处理而处理”的现象,强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为现实需要服务。

(2)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这种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预习——意味着新领域探知,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互联网学习,使学生逐步从被动利用到主动利用,学会自己提问,自己探索。

总体来说,利用互联网教与学的优势很多,它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打破课堂空间的局限,使課堂延伸至广阔的知识海洋,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与融合。但如何更好发挥互联网促进教学的作用,还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继续共同探索、共同努力,才能把网络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宋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81.

[4] 刘艳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1(7):166-167.

[5] 赵军勤.基于学生视角的语文预习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2(11):17-18.

[6] 金立义.对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编制的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Z1):19-20.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预习信息处理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地震烈度信息处理平台研究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