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面对90后大学生所带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科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提升综合素质,才能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在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高职辅导员面临多重角色,处于工作责任重、待遇低、工作时间长,且职业声望不高的境地。但辅导员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辅导员的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重大。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成为科研型的实践专家,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辅导员要认识自己,只有自身发展了,才能把工作做好。辅导员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师,辅导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特点、性质的认识很重要。辅导员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选择恰当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辅导员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从繁、杂、忙的事务中锤炼、成长、脱身,才不会完全成为“110”、“120”“119”、“5+2”、“白 +黑”、24 小时“On call”[1],才能加强对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认识,才能在工作中既做好各种事情,又能出成果,既做好工作,又能获得较好的个人发展。辅导员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解决社会的、经济的、思想观念的、价值观的问题,让自己乐业、敬业,成为“导师型”而非“保姆型”的辅导员。
2.辅导员工作创新的需要
辅导员要认识工作对象,只有了解工作对象,才能把工作做好。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光靠经验,必须要学会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去研究学生工作,这样做学生的工作才不会盲目,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很多问题如果靠经验去做,可能花了很多精力,但无法把工作做好。学生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从研究者的角度去研究学生工作,才能不会满足于做好事务性工作,才会从工作经验中总结规律,才能把学生工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辅导员。辅导员要面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问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应具备问题意识,辅导员要能从琐碎的工作事务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成才、交友,才能化解学生的矛盾冲突,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最终成为实践专家型辅导员。[2]
辅导员要做好的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需要有艺术性。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需要去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按照大学生的兴趣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去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要善于与大学生沟通,增强工作的感染力。辅导员在工作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创新,这有利于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辅导员职业自信的需要
辅导员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只有了解自己的职业,才能充满职业自信。辅导员精力常常被日常事务所扰,在科研方面一般是“想加难以强、想巩难以固、想提难以升”,因而对科研有一定的恐惧。辅导员也对自己的地位不够认同,总觉得自己可有可无,是“夹心层”,常常希望能转岗,这些因素影响了辅导员对自己职业的自信。
辅导员能否自信是辅导员影响对职业的幸福感、认同感的重要因素。认同感强,对工作的积极性越高,对职业的归属感也越强,对辅导员的前景越充满希望,对职业的成就感也会增高,成功的信念也更持久,职业效能感会更加突出,奉献精神也越加强烈。有职业自信的辅导员,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提升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工作乐趣。
1.设立辅导员专题论坛
各级领导要定期与辅导员进行交流,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辅导员的需求,收集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每年设立辅导员论坛,形成常态化机制,在活动中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与指导。这种培训与讲座,是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实际和问题的。专家应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视角出发,从实践出发。辅导员要在解决问题中做好工作,在工作中锻炼能力,事后进行反思、总结,从理论高度提升自己,进而提升科研能力。
2.开设科研网络课程
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情况,按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问题分专题开设课程。建设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资源网站。网站内容可包括课程讲座视频、科研方法讲解、他山之石、理论学习、在线答疑、交流论坛、政策法规、优秀课例、评估标准等。每月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学习体会分享,并将学习的过程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中。
3.挂职锻炼与交流
每年轮流安排辅导员到其它高校挂职锻炼学习。根据学校的工作情况和辅导员的意愿,由辅导员提出申请,提出自己希望挂职的院校,或由学校随机安排学校。辅导员挂职前,应先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学习的内容。挂职时间应考虑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挂职周期可以从一个星期到半年不等,也可灵活处理,如根据辅导员在能抽出时间的时段进行不连续挂职。挂职要以“实效、有用”为原则,对辅导员有真正的促进作用,学会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
4.参加辅导员培训
鼓励辅导员参加各种培训,如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培训、各种资格证书的培训等。很多培训都具有针对性,每年鼓励辅导员参加辅导会议、培训班、考察访问、学术交流等至少一次以上,让培训成为辅导员最大的“福利”,成为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5.撰写论文和申报课题
鼓励辅导员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撰写论文。对论文中提出的对策、建议、思路等得到运用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同时,让辅导员参与各项课题的申报,并建立问题导向下的课题申报制,加大课题配套经费的力度,让课题成为推动辅导员工作、科研能力的手段。
1.建立辅导员工作团队
由于辅导员工作分管的事情较多,面对的学生多,要承担多种角色,面向多重领导(系里领导和学生处领导),每个辅导员工作内容相同,事情很杂,单个辅导员常常陷于日常的事务工作中,无法抽出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建立高校辅导团队,可以形成辅导员之间的相对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在具体的事务中进行相对分工,共同分享学生工作经验和案例,在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过程中既可协同“作战”,又可分工合作。可根据辅导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特长,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型辅导员。
辅导员团队应建立在自愿组合、互助互帮的基础上。高校应建立辅导员工作团队合作机制,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和谐性。团队负责人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定期商讨工作,分享经验,提高辅导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形成一个紧密的合作团队,专业互补,相互合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2.实行辅导员工作导师制
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经历、专业背景、科研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建立辅导员导师制。通过制定导师的条件、待遇、责任等要求,对导师进行选拔,导师可以是年长的辅导员、系里的书记、学生处的管理人员等。每个年轻的辅导员都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应定期检查辅导员的工作,和辅导员交心,共同解决一些难题,帮助辅导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3.设立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
为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水平,高校应每年或每两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作为辅导员专项课题,从理论的高度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总结,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效果。
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困惑、茫然,对问题的解决需要辅导员去研究。辅导员平时工作很忙,需要定期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发现工作中的规律,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上升到理论层面。课题研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课题必须与工作相结合,能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是发现工作规律的过程,也为工作创新、突破原有认知提供了梳理的机会,这也是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的目的所在。
4.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是辅导员在科研、教学、个人才艺展示、学生工作等多方面能力和基本功的体现。它反映出辅导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职业能力,展现了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和工作风采,可以考察出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让优秀的辅导员脱颖而出。通过参与技能大赛,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凝练学生工作理念,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和动态,在个性化发展中提高业务素质,走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发展之路,更好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必须重视职业技能大赛,这是辅导员对学生工作交流、总结、感悟、成长的平台,是辅导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辅导员只有平时做好各项工作,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提炼出自己的育人工作方法、解决思路,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否则,可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会什么都做不好。辅导员技能大赛为辅导员从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提供了很好的路径。
5.开展辅导员工作沙龙活动
辅导员工作沙龙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生工作经验的分享。每期可以设立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分享各自的经验、心得感受,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策略。二是邀请校外专家、有经验的辅导员和学工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对辅导员进行辅导、培训,如邀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得者谈自己的工作经历、参赛情况、获奖技巧与策略等。三是自由发言。对每人发言的时间进行限制,一般在辅导员参加了校外培训、学习交流后回来分享体会,要求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互动。
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开展辅导员工作沙龙活动,采取“分享—交流”式学习模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互动[5],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既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肯定、总结,也是对辅导员要求的具体化。明确每期辅导员沙龙活动的目的、意义,成为开放性、研究性、学术性的辅导员交流、成长的平台,通过研究工作、交流经验、探索问题、共享成果,可以增强辅导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6.搭建辅导员职称和学历提升平台[6]
要求辅导员对职业生涯作出规划,学校为辅导员搭建职称和学历提升平台。相关部门联合培养辅导员,学生处负责辅导员的人生发展规划,科研处负责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的提升,人事处负责辅导员的学历晋升。通过讲座、辅导、交流、培训的形式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改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使辅导员职称上得去、学历提升快,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1]陈冉,任少伟.新常态下增强“职业自信”亮出辅导员的“精气神”[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5(11):59.
[2]王平.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及提升途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4):69-71.
[3]邓雪.创业型大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5(2):1-4.
[4]袁慧兰.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Z1):71-72.
[5]佘砚.目标导学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J].高校辅导员,2014(6):10-13.
[6]黄锐.辅导员队伍建设难点的学理探讨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