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丽芬
新农合档案管理的特点和对策
文/孙丽芬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是这项制度建立和高效运转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材料。完善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对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直接与民生问题挂钩。新农合档案管理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农民,主要围绕着农村医疗制度而展开管理。农民是其主要参与个体,建设新农合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病就医问题,减少农民的病痛,延长农民的寿命。新农合档案建设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是国家支持的民生工程。
2.维护农民医疗信息的隐私权。新农合是一个能够维护农民医疗信息档案隐私权的机构。农民若患有一些疑难杂症,势必会在周围传播开来。不仅损坏了农民的个人形象,还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不良舆论后果。新农合对患者的医疗信息是具有绝对保密性的,让患者免受舆论之苦,最大范围地维护农民的权利。
3.具有确定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新农合的确定性与动态性是对立统一的。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新农合的每一份档案都有它相应的主体,都有不同的含义。新农合的内容是固定形式中含有确定性的客观载体。新农合档案的记录是随着农民的身体情况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指明了新农合档案的动态性。
4.具有异地存档、多处保管的特点。同样的医疗信息内容,会根据农民的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进行存档,保存的地方较多,短期期限比例大。根据相关政策,农民可手持身份证复印件对在医疗时产生的费用进行报销,减轻了农民的资金负担。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标准。新农合档案管理的对策之一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标准。第一,国家档案局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新农合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准确无误的档案信息。第二,管理部门要及时将国内参与农村医疗机构的农民信息进行保存,把各类信息规划统一,按照期限保管。第三,各个管理部门要各负其责,要实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四,全面引进电子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从而形成有效的整合利用体系,提高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2.定期举办档案管理培训。要对新农合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就要定期举办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新农合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批次培训,促进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3.组织档案管理课题研究。组织档案管理课题研究是突破当前新农合档案管理中的不足、对未来进行设计的项目。在卫生部门与国家档案局的指引下,积极组织各个部门对课题研究提出看法,并在乡镇的档案管理中抽取部分优秀管理人员,把各个地方的人员组织在一起,使其对新农合档案管理的各项分工作业进行交流,指出其中的不足,研究出有效的策略,最后再将策略应用到当前的管理工作中去。
4.定期进行档案的监督和检查。对新农合档案进行定期的监督与检查是新农合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要合理地将监督与检查纳入新农合档案管理的范围之中,让相关部门领导正确看待档案监督与检查,督促相关部门领导履行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全力将新农合档案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为管理工作中的经费支出负责,为档案的监督与检查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
一是对新农合档案进行定期销毁。新农合档案信息本身就具有保管期限有限的特点,及时将失去效用的新农合档案进行销毁,不仅是为了保护农民的个人信息,更是为了消除在档案管理中的不必要工作。二是对档案室的设施进行完善。为档案室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多种工具,安装专门的办公室软件,为管理人员提供便利;实现网络系统的共享,满足各个新农合部门的需要,进而不断促进新农合的发展。三是要做好档案记录。及时对档案进行整理归纳也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之一。对档案实时记录,能够保证新农合档案的完整性,减少由于缺乏记录而损失的档案。对档案的类型进行科学分类,将档案按照类型整理好,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这样,能便于日后工作查询。
(作者单位:通化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