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伟红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文/安伟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档案管理越来越多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管理档案。这是档案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档案工作要真正做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不断加深对档案管理的规律性认识,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从而提升档案事业发展水平。
1.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薄弱,对加强档案工作现代化认识不足,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和作用不了解,认为无关紧要,仍然采用传统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一些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相关培训跟不上档案管理现代化对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档案标准化程度低。由于档案管理体系存在分散管理等特点,档案管理多是根据各部门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不少档案系统应用软件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存在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等问题,致使很多档案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3.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不足。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人才现代化。档案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既是广博知识的通才,又是精通档案学的专才。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受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局限,无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档案群体结构性的失衡成为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训跟不上档案管理现代化对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难以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1.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意识。要更新观念,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管理思想现代化。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也不能称其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在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实践观,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前沿的管理方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过去档案管理重管理轻利用等思想观念,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使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迈进。
2.加快档案标准化建设。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管理。首先,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如各种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料的共享等,都要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来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建立最佳档案工作秩序,促进档案现代化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档案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必须汲取相关科学知识,丰富和发展档案管理科学,确保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其次,要综合考虑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档案储存载体多样化等情况,对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等规定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需要。最后,要加快档案管理通用软件的研发和使用。各档案管理单位可统一采购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统一信息数据输入标准,统一设置管理系统参数,方便档案信息数据共享和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3.积极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要加大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努力培养网络服务、网络设计、网络管理人才。抓好档案管理人员在职培训、进修,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在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还应具备做好现有工作所需的智力、知识结构及现代化管理能力。只有开展多层次、复合型、一专多能、一专多才的教育培训,才能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通榆县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