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项目驱动下的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李文博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输出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趋于扩大化的差距已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挑战。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成为有效解决就业对口问题的方法,对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均衡调节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当前的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仍然存在校企双方交互不足、尚未形成合力、社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此,应确立校企双方权责利对等的交互关系,寻求人才培育价值目标的共同点,进而带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创新。
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高职院校人才输出与社会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愈发凸显,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成为培育高职院校技术人才理论、实践双向技能、提高人才就业对口性的新平台。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将企业或社会机构的实际项目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工程,实现学生和教师在技术、智力资源与企业资金、设备等生产资源方面的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教学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
1.完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作为区分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点,在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基于企业生产大环境的教学实训相较于职业院校内部的实践教学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用于企业生产的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更加全面,信息时代下的专业技术进步与生产设备更新速度较快。相比于职业技术院校有限的教学经费,企业具有的高效能产值能够为软硬件设备更新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撑。另一方面,以实际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更加贴合生产需求,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为学生配备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际项目生产所需的宏观环境,对技术的纵横需求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相比于校内的实践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社会的生产所需。
2.正确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以实际项目的研发生产为驱动,使教师、学生、企业工人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迅速融入到专业知识的社会生产应用中,从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学生在项目的研发生产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专业特点、就业方向、专业拓展以及个人的知识欠缺等有精准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个人的校内学习策略和学习重点,对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项目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实施、项目评价等环节,从而系统地把握专业知识由浅入深的应用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3.均衡调节社会的人才供需关系
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增进校企对话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环境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将学生的专业教学置于生产一线中,这既是学校与企业的有效交互,也是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对改善当下逐渐失衡的社会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大有裨益。学生在参与项目驱动的产学研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糅合,以达到强化知识运用的规范性、综合性,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强调章节知识理论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其一,校企双方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互动机制。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有效开展,主要依赖于校企双方关于理论技术及实践环境等教学资源的高效互动,学生的校内理论成绩、专业特长及其在项目实践中的技术短板、岗位适应性等信息的互动反馈至关重要。而目前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块主要局限于专家互派、理论实践和交流等层面,学校及企业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实施进展、创新情况等信息的关注存在片面性,且彼此之间的交互十分有限。
其二,由于校企双方对学生的价值目标追求不同而出现合作意向分歧。以经济效益为直接目标的社会企业与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重点、方向上难以达成一致。对职业技术学院而言,除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水平,而企业则更为关注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价值,两者之间的价值目标不同而导致信息反馈存在偏差。
2.“双师型”教研队伍的职能对接不畅,尚未形成合力
尽管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到信息收集、项目设计与实施当中,但单纯依靠学生相对贫乏的知识体系和有限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来自校内教师的理论技术指导和企业实践导师的应用点拨必不可少。当前的校企双方虽然为项目驱动型实战教学配备了“双师型”队伍,但由于“双师”都负有教研、教学和生产任务,因此,用于学生项目指导的时间、精力极其有限,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引导是分离的。学校的以理论为主与企业的以实践为重的教学理念使得彼此之间对接不畅,难以形成合力,这必然会造成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人才培育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成为制约项目驱动效能发挥的瓶颈。
3.社会企业囿于短期经济利益,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客观现实使其在参与项目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时,必然会将项目的实际产值和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的追求结果。尽管大多数参与企业都倾向于借助产学研合作教学培育一支企业适用性高的综合素质人才队伍,但由于人才培养是一项长远工程,通常需要企业在前期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人力资本等,而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又不明显,因此,打消了许多社会企业参与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而校企双方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合同、协议对学生的约束性和规范力也不高,这也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1.校企双方统一人才价值目标追求,增进信息交互和反馈
在项目驱动下的产学研教育合作开展中,校企双方应正确意识到彼此之间在法律、合同、协议的约束与规范下已成为利益相关的整体。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生产优化等都离不开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理论指导,而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育方向也应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因此,校企双方应达成统一的人才价值追求目标,将提高学生的理论、科研、实践多项专业素质作为共同的培育目标。在此基础上双方要增进关于学生信息的交互反馈,积极关注学生在项目运作中面临的难点和实际诉求,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校,成为提供教学策略的导向标。
2.整合“双师”教学队伍的优势特征,形成双向教学合力
首先,学校在确定产学研教学合作的项目题材时应积极听取企业技术和管理部门的合理化建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选择具有探索价值和潜能的项目或题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主动联系企业为学生配备固定的工人指导技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生产中涉及的产品加工、制造、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学校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定位,将自身作为合同、协议规范下承担技术指导责任的企业间接雇员。不仅要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也要对企业的生产工作加以指导,参与到企业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中,承担企业的技术咨询职能。
再次,校企双方的“双师”应帮助学生在项目实施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策略,并构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价结构。
3.寻求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匹配契合点,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社会企业在选择项目,提供素材、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其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的参与积极性对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校企双方在达成合作协议或合同时应明确权责利对等的合作准则,保证企业投入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人员成本等资源的安全,其担负的责任要与从中获得的经济、名誉利益等形成对等关系。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不仅要利于校方的学、研,也要同时关注企业的产,进而实现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互利稳定性、双赢可行性。教师和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性技术在确定收益方时应兼顾社会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将效益目标放长远,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建设企业人才队伍、产品研发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企业内部要以严格的制度规范来要求工人和管理人员,并使其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
结束语
以项目为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助于培育出兼具理论、科研和实践的专业技能优秀人才,进而解决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人才供需关系失衡的问题。只有将学生和教师的智力、技术资源与社会企业的资金和设备资源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人才培育目标与企业生产效益双重目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项目驱动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深层价值。
[1]张国春.基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3).
[2]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
[3]董小霞,陈兴茂.以实际项目为驱动的实战式教学平台及机制研究[J].管理规章,2015(28).
[4]苏志刚,郑卫东,贺剑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责任编辑:李海波〕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10
2016-11-25
李文博(1963—),男(满族),内蒙古扎兰屯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G719.2
1008-6714(2017)01-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