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高职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2017-03-12 13:43徐建丽朱登胜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机制

徐建丽,朱登胜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建构高职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徐建丽,朱登胜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从上世纪后半叶提出以来在诸多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也存在各自为营、缺乏协同的现实困境。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运用协同理论的观点,找准目标定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机构、制度、教育平台、教育途径等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各系统之间产生合力联动,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提高,网络世界的高度开放,西方多元化思潮日益渗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高职院校应找准高职教育目标定位,整合各方育人力量,构建高职特色的全方位合力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时代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建构高职特色协同育人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理论(Synergy Theory)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1],从系统演变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系统中各子系统在信息、能量及外界物质等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机理和规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开放性的,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目的,运用协同理论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通过追求协同体的优化使各个协同要素得到最优的发展,实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模式。目前,由于缺乏协同育人机制上的突破,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联动合作,而把开展“校企合作”仅作为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下解决教学实习的一个途径。高职院校把眼睛主要盯在专业课的教学上,而企业的眼睛却盯着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上,这是形成人才培养错位的主要原因。要使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创新上产生最优效应,高职院校应当在行业、企业及学校各部门之间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之间的立体推进,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素质拓展等各个环节[2],并构建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各方力量合力联动的协同育人高职人才培养机制,这对于高职教育的创新与转型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从协同的视角审视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实践,无论在理念还是实践上都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并取得了进展。但从协同育人的视角来看,却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行动不联动、出力不合力”的形式上聚力、实质上松散等情况还比较普遍,难以取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1.缺乏协同育人创新理念,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学生处、团委、院系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承担,人员组成有:学生处人员(含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及思政类课程专任教师等。各自的工作职责为: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共青团干部主要负责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思政类的课程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及人文素质的教育。但作为高职院校最强大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却存在着严重缺位现象,校内外实践基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严重不到位,没有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联动创新理念。这种机制削弱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合力,甚至会发生扯皮与冲突,从全局的高度上形成不了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格局,难以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缺乏协同育人有效平台,难以形成相互交汇支持的教育系统

协同育人平台的缺乏是导致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活动实施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政实践教学平台缺位。思政理论课教师侧重于课堂的理论教学,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缺乏,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不足;二是课程教学平台欠完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平台尚未建立,无法实现课程资源在同一平台上共享。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营现象,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沟通不够,缺乏统一性和合作性,导致重复教育或冲突教育,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三是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舆情监控能力和网络言行规范能力严重不足等。

3.缺乏协同育人工作机制,难以达成有机融合的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受部门条块分割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是评价机制不科学。评价标准不一、评价手段单调,无法在实践中对教育工作的成效进行有效地评价,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沟通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业教师之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之间等,相互之间各司其责,各自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难以形成强劲的协同育人的主动力;三是奖惩机制不完善。奖惩举措不力,奖惩不及时,师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强,影响到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缺乏目标上的一致、方法上的灵活、内容上的交融、资源上的整合和工作中的配合是导致教育工作散、乱、离的主要原因,难以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整合体。

4.协同育人制度尚不完善,难以让学生知行合一

协同育人制度尚不完善。一是协调与沟通制度尚不完备。没有形成通畅的协调和沟通机制是导致部门之间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传输不畅的原因,使得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目标难以实现;二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系统。出现分工不明确、联合不到位、责任不清晰的不良局面;三是舆情监控制度实施不力。由于人员、设备和技术的欠缺,全面开展舆情监控工作还很不到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各个子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应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思政教育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都交织在学生这个教育对象上,所以将这些复杂的教育系统协同起来就非常重要。

三、建构高职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

运用协同理论开展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就是通过优化思政教育各子系统要素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各要素间的协同效应和整体效应,以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效。

1.构建保障有力的制度协同机制

健全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实现思政教育总体目标的关键。具备了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让思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公平公正地、有理有据地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并实施奖励和处罚。例如制订思政工作管理目标制度、思政教育协同工作制度等。这些制度能使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相互监督。协同育人的各主体要素之间虽然有利益共同点,但缺乏自发协同性,必须以契约的方式连结,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当体现其主导作用,在学校外部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协同育人环境。

2.构建全方位联动的机构协同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是顶层设计,核心是协调联动[4]。学校党委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整合全校各种优势资源。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责任机制,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学校各部门以及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协同合作,发挥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潜力与功能,因为他们有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背景,在学生中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校外合作企业作为人才培育的利益共同体,渴望学校输送“称心如意”的人才,所以共同的目标诉求是协同育人的内在动力。合力联动育人机制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改变单一部门独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且效果不佳的局面,使各教育工作队伍相互支持、联动合作、相互影响,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3.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平台协同机制

利用课程教学平台共享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开展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互渗,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实施思政理论教学的新途径,构建包括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在内的课程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发挥高职院校“厂中校”、“校中厂”、“教学过程生产化”、“生产过程教学化”等教学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社会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

其次,构建由学校党委牵头,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二级学院(系)以及后勤服务等部门紧密配合的管理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就是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构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新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新格局,确保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向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4.构建相互支持的教育内容协同机制

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或专题备课会等,使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得到充分沟通与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汇支持,并根据工作特点或课程特点,设立各自的工作目标,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形成相互交汇支持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的教育机制。例如: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在分析就业形势时要强调职业道德;《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培育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也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道德要求等。

5.构建相互渗透的教育途径协同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之一;校园文化活动涵盖了社团文化、学术交流、精神文明创建等多种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最活跃的,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灵活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社会实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包括公益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上教育途径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因此,我们要协调好各种载体的关系,实现不同载体之间的互补,发挥各种载体的优势和特长,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优化。

高职院校在审视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从过去单一的岗位技能训练中走出来,突出协同育人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系统当中,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促进系统内各成员之间的联动[5],形成协同效应,优化思政教育的整体功能和整体结构,提高系统内的自组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推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2.

[2]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01):21-23.

[3]马奇柯.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机制[J].江汉论坛,2008,(04):73-76.

[4]赖金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建构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05):133-135.

[5]杨现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作教学”机制建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2):61-65.

Establishing Synergistic Educational Mechanis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Features

XU Jianli,ZHU Dengsheng
(Jinhua Polytechnic,Jinhua 321007,China)

As a branch of systems science,synergy theory has induced tremendous influences on multiple disciplines since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after it was raised up.Recently,large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However,some realistic problems still exist,such as lack of synergism and cooperativity.This article tends to establish synergistic educational mechanisms such as institutes,rules,educational platforms and approach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utilizing the core points from synergy theory with well-decided purposes,and incorporating with th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addition,these actions promote th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multiple syst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orm synergistic educational effects and maximize the benefits fro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teachers;synergistic education

G711

B

1671-0517(2017)02-0022-03

2016-09-23

徐建丽(1968-),女,浙江海盐人,教授,硕士,律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6年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究”(2016B09)。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