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成为“儿童”

2017-03-12 11:19孙建锋
辽宁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丫元好问小鸭子

◎孙建锋

当儿童成为“儿童”

◎孙建锋

儿童是我精神殿堂的一件“圣物”。朝圣儿童,儿童就会成为“儿童”,儿童就会成为老师,老师就会成为“儿童”。

——题记

儿童成为“儿童”

读罢《雁丘词》,我创设情境——

“一派考官认为,元好问答题偏离‘四书经义’,太过‘儿女情长’,不予录取;另一派考官则认为才子多情,元好问才情并茂,当予录取。现在你是主考官,请写出终审裁决。”

五分钟的奋笔疾书之后,大家自告奋勇分享自己的“仲裁”——

“元好问仁慈心善,对待弱小的大雁尚且充满悲悯之心,想必待人会珍爱有加。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不用,用谁?”一位女生的反诘赢得满堂喝彩。

“我决定不予录取元好问。”一位男孩倏地起立,相左陈词,“因为在古代人眼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什么诗人,要什么情义,谈什么儿女情长。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应考少年应该做的事情吗?这完全偏离了‘四书’经义。”

“你想做官?”我问他。

“对!”

“做什么官?”

“市长!”

“你能做什么呢?”

“发明东西,起草文件,搞绿化建设。”

“绿化搞好了,污染减少了,呼吸环保了,健康保障了。这里面有没有情?”

“有!”

“如果你是我爸”,我佯装请求,“老爸,给我一笔钱我要出国留学。”

“没有!”男孩子很干脆,“在我们这里把书念好就行了。”

那时,那地,那刻,我很感动,感动在枣庄的课堂里遇到这样一位00后的孩子。

感动并不是因为我有力量,并不是因为我已经完善,因而站在这样的教学高度俯视孩子,恰恰相反,我只有躬下身来,虔诚谛听孩子的天使之声。因为我的境遇受到限制,受限制与我已经获得的规定密不可分,因而只能从受限制这个地方出发仰视孩子所具有的无限可规定性,仰视他的纯真无邪。

感动令我醍醐灌顶——在孩子身上表现的天资和可规定性,在我身上表现出的是完成,而完成总是远远落后在天资和可规定性后面。因此,对我来说,孩子是理想的体现,当然,不是已经完成的理想,而是被放弃的理想。这也就是说,让我感动的不是对孩子需要帮助和受到种种限制的想象,而是对纯洁、自由的力量的想象,对其完美无瑕的想象,对其前途无量的想象。

感动可以生发在每个教育人身上,只要你让儿童成为用自己的眼看、用自己的心想、用自己的手写、用自己的嘴说的儿童;成为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儿童;成为与你在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上是平等的儿童。

儿童成为“老师”

“会唱昆曲吗?”昆山的课堂,和你初见,我探问。

“会的。”你启丹唇,吐幽兰,黄莺出谷,婉转悠扬——

“单纯、本色、闲适、空灵”的童腔童韵,并不逊于“行腔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的专业范儿。

那一刻,我倏然有悟:伫立我面前的这个孩子仅仅只是在演唱一首昆曲?不,她是在做我的唤醒老师——以昆曲引入——入心的教育之路山高水长,要慢慢地走,不能行得匆匆、太匆匆,要像“百戏之祖”昆曲那样,以闲庭信步的琴心雅音熨帖人的灵魂。

君不见,轿车、高铁、飞机;QQ、微信、互联网……普遍的匆忙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一切悠闲和单纯渐行渐远,文化几乎被连根拔起。那种匆忙,那种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种不等成熟便采摘一切果实的急躁,那种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在人们的脸上已经刻下了深沟。红尘滚滚,功利喧嚣,最该静谧的校园与潜心的课堂,竟也按捺不住寂寞,在“狼奔豕突”中,“心怀鬼胎”地向前猛冲,灵魂被远远地落在了身后。匆忙的根源,在于信仰的丧失。当一切都被金钱拖着走的时候,那种充满焦虑的期待和贪婪的攫取便引发了灵魂中的卑鄙和私欲。

用“肉耳”听,不,用“心耳”听,孩子演绎的昆曲不正是一种柔慢的艺术?教育不也是一种慢的艺术?一个人不论从艺术的哪扇门进入,只要到了高峰,与其他艺术必有相同之处,因为所有的艺术在山麓分手,都在山巅会合。会合的前提是要有清新、纯净的“富氧”,因为艺术需要深度“呼吸”。

老师成为“儿童”

有人说,老师成为儿童,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一经穿过针眼,老师就进入了天国;但是没有人能代替你,除你自己“穿越”外,没有人能这么做。

一次,在杭州的“千课万人”上,我一如既往地以“处女课”“穿越针眼”,萃取两段V视,放飞学生快乐习作之梦——

V视1是 《小鸭妈妈教小鸭子上台阶》:鸭妈妈在台阶上耐心等待一群小鸭子上台阶,它完全放手,让孩子们反复尝试,一次、两次、三次;一阶、两阶、三阶;跌落,爬起,攀爬,再跌落,再爬起,再攀爬;一只、两只、三只……只只都不怕摔落,只只都努力向上,只只都攀登不已,只只都在跌爬滚摔中登上了最高台阶……

V视2是 《小丫妈妈教小丫背乘法口诀》:小丫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教,小丫一遍又一遍地背。小丫妈妈教得口干舌燥,小丫背得不厌其烦。“三五一十五”丫妈妈愈是让小丫死记硬背,小丫愈是声泪俱下——“三五三十五”,一再读错……

V视,让孩子们捧腹大笑,捧腹之余,孩子们直抒胸臆、用笔说“梦”——

一个女孩写道:“如果我做妈妈,就做鸭妈妈。因为,它让事实告诉小鸭子,生活就会遇到一个一个台阶,遇到台阶就要自己爬。哪怕跌落N次,也要N+1次地往上爬。当你不知道这些台阶把你引向何方的时候,你已经攀登的比任何时候更高了。虽然鸭妈妈没有上过师范大学,但是,它懂教育。”

场上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因为懂梦的人都能读懂孩子的梦。

一个男生信誓旦旦地读到:“我做国家领导人就做好两件事,一是管好官;二是教好妈。管好官,人民幸福,国家有希望;教好妈,孩子幸福,民族有希望。”

场上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是对“梦”的认同与礼赞。

分享V视,孩子们看得快乐,我快乐;自由表达,孩子们写得快乐,我快乐。

“如果我做妈妈,就做鸭妈妈”“我做国家领导人就做好两件事”,孩子们梦得快乐,我快乐。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梦想着孩子们的梦想。快乐与梦想,缺一不能成为童年。浸润在“快乐与梦想”里,逆光回溯,我在享受一个个童年:慈爱的父母给了我第一个童年,美满的婚姻给了我第二个童年,孝顺的子女给了我第三个童年,可爱的学生给了我第四个童年。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小丫元好问小鸭子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九百岁的魔法师都没见过的
小鸭子得救了
好大一棵苹果树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元好问出联收徒
表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