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方, 汪愫苇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旅游英语教学思考
郑东方, 汪愫苇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中央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新政策, 新的经济形势也对第三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旅游英语将会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 但是当前旅游英语教学却存在着教学方式传统, 教材陈旧,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注重考评等问题。 因此, 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需求,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专业教师水平;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一带一路; 中国文化; 旅游英语
在2015年3月27日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声明。 这则声明标志着“一带一路”的倡议正式进入了发展建设阶段。 如果说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我国基本运行的是“引进来”的经济政策, 即开放中国市场, 让国外资本和技术走进中国, 带动中国发展; 那么“一带一路”则是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转化为对外输出的资本, 让中国“走出去”。[1]“一带一路”的倡议规划可以简要地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层面: 硬实力指的就是实体经济, 包括传统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等; 而软实力其实就是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 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风土人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旅游业是“软实力”输出的重要手段。 如何通过旅游业将中华博大精深的地理风貌和文化传承呈现在世界舞台是当今的一大课题。 大学旅游英语的教学将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
(一)教学模式传统
国内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依据传统课堂教育方式, 教师根据教科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的识记和文章的理解上。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语言理论层面的知识。 旅游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只是通过传统教学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更应该走出课堂, 走向实践。[2]
师资队伍也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的旅游英语的师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英语专业教师, 旅游专业专职教师, 少部分是其他专业的英语能力好的教师。 英语专业教师虽然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表达, 但是没有旅游的专业知识, 不能将旅游专业理论和知识讲解透彻,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受到影响。 而部分旅游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专业英语知识, 有发音不准确、 表达不到位、 语法错误等问题, 这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而第三类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英语知识都存在不足。
(二)使用教材陈旧
目前我国的高校旅游专业设置是在国家旅游局组织, 各个高校积极参与研讨的成果。 总体上是可行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有些教材出版多年, 明显未能与时代接轨,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 更是未能体现“文化走出去”的思想。 其次, 由于每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尽相同, 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就未必能被充分利用。 长此以往会导致任课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固定化和模式化, 其教学效果必定受到影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课程设置未能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例如某些高校未开设语音课, 语音课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纠正学生在中学时代养成的错误发音, 并培养良好的说话和朗读习惯。 而正确的英语发音是涉外导游行业的入门必备。 再如泛读课被认为可有可无, 而泛读课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这对于从事旅游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英文写作课只是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没有与旅游专业相联系, 学生的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3]
(四)学习导向偏颇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 拿证。 为此课程设置中就忽略了听说课的开设。 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依旧说不出一口通顺流利的英语。 旅游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而英语的学习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只让学生在听完课后就去死记硬背是培养不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旅游行业人才的。 “一带一路”的核心思想就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如果我们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纸上谈兵, 最终将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五)语言学习环境缺少
学习外语要泡在“听”和“说”里面, 如果想建立可靠的语感, 就必须对成千上万的词汇反复说, 没有别的办法替代。 所谓的“泡”就是尽可能地沉浸在英语环境中。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 但是在中国英语成了一门基本是在课堂教授的理论学科,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升入大学后一开始还延续着学习英语的热情, 但是这种热情会逐渐流失, 不要说课下用英语练习, 课堂上的机会也很少。 特别是四六级考试的引导下, 很多学生认为动笔能力的提高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这就导致英语角和晨读的学生越来越少。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逐步深入,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是为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 那么, 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就需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给外国人。 因此,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毕业后的工作, 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增开介绍中国的文化常识课, 加大文化渗入和推广力度, 教学过程中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 掌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因地制宜, 加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改革。 如开设语音课以及视听说课程, 都是可行的教学模式。 将听力、 口语和语音相结合,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能力。 这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的培养要求。 高校和任课教师一定要认清时代的要求, 转变授课方式和方法。
1.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主体是教师, 服务对象是课堂教学。[4]多媒体教学是通过现代科技学术, 将声音、 图像、 文本、 动画以及静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融合在教学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而现实中多数教师上课的程序就是提前做好PPT, 上课时打开电脑和投影, 然后演示自己的PPT课件, 而学生在下面做笔记, 或用手机拍照代替做笔记。 从教学效果上讲这种模式其实跟传统的黑板板书没有差别。 换而言之, 多媒体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教师应利用投影和音响做好试听的工作, 然后再辅助彩色动态图片、 案例剪辑等。 最后让学生临摹并根据条件拍摄下来, 回放观看, 让学生进行自我点评。
2.适度增加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正确把握学科教材和实践经验之间的必然联系, 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于寻找这两者的连接点和相互性的学习态度。[5]案例教学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将与学科有关的现实案例, 特别是有冲突、 矛盾鲜明的案例, 搬到课堂, 给学生现场演示,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自己融入这个案例角色中去。 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很强,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流程来完成。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旅游方面的某个话题展开导入或解释。 之后把学生分组, 让大家讨论, 总结各自的讨论成果, 并在组间相互交换意见后做出总结。 各阶段主要在课堂上完成, 等大家得出结论后, 就带着学生到旅行社、 景点、 饭店或者车站进行实地的观摩或亲身体验, 以此来验证课堂讨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提升交互式教学效率
交互式教学以语言为交流基础, 强调培养交际能力。 它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 创建所需要的特殊语境, 让学生在语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6]这种教学法旨在促成学生在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 从而构建完整的人际关系。 因此, 旅游英语的教学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教师提前预设一个既定的情景, 比如机场或车站接送, 酒店住宿, 饭店就餐, 景点介绍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演绎该情景。交互式教学是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有益补充, 学生可以更加切实地体会未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转变教与学观念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考前给出重点, 那么学生就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学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 教师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比如对某些新增或改名景点, 导游带团方式的改革或机场对接送乘客的新规等, 教师就应该时刻保持关注, 应对教学需求。 学生要改变为了应付考试或拿证的学习动机。 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只是通过考试或者有个英语等级证书是不能达到从业要求的。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更新换代太快, 即使是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四八级也在不停地改革。 比如四六级的翻译题现在改革为汉译英, 而且题目多以中国文化为主, 这就是随着中国国力提高, 国家推行“走出去”战略的体现。 因此只是为了过级考试的学习目的是需要改正的, 学生更应该提高的是实际运用能力。 只有多参与和践行才能提高旅游英语的实践能力。
旅游英语的正规专业教学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合格的人才, 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旅游业的提升和振兴可以更好地将中国介绍出去, 这符合“一带一路”的指导方针, 为中国的对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 2015(5):538-544.
[2] 段开成.旅游管理专业英语[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7-89.
[3] 马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 2007(5):61-64.
[4] 林众.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 2006(7):62-66.
[5] 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1(4):62-64.
[6] 刘璃蔧.运用交互式教学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率[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9):158-159.
[责任编辑李继峰]
ResearchonTourismEnglishTeachingundertheBeltandRoadStrategy
ZHENG Dong-fang, WANG Su-wei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Fengyang233100,China)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devis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a new policy responding to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ternationally and domestically. Whil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hird industry are addressed under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the tourism Englis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roducing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going-out”. The issue of how to deal with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 so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qualified tourist service talents has been listed on the agenda. A discussion will be made on the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in teaching in this thesis under the new strategy, and som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e Belt and Road; Chinese culture; tourism English
H319.1
A
1009-4970(2017)10-0062-03
2017-01-10
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 (X2015075)
郑东方(1982—), 男, 河南平顶山人, 助教; 汪愫苇(1978— ) , 女, 安徽霍邱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