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影视剧中的王熙凤形象

2017-03-12 08:53何卫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凤姐红楼红楼梦

何卫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红楼梦研究所, 北京 100029)

论《红楼梦》影视剧中的王熙凤形象

何卫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红楼梦研究所, 北京 100029)

王熙凤形象在《红楼梦》影视剧中大放异彩。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中顾兰君饰演的王熙凤, 狡诈、 泼辣、 狠毒, 是畸形婚姻制度的受害者。 87央视版电视剧中邓婕饰演的王熙凤, 全面展现了其性格的多样性。 89电影版中刘晓庆饰演的王熙凤, 心狠手辣有余而人情味不足。 96华视版中徐贵樱饰演的王熙凤, 形象复杂、 性格多样, 成为拯救家族厄运的“女强人”。 这些影视剧中的王熙凤形象, 因剧本特色以及演员表演风格的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红楼梦》; 王熙凤; 影视改编

自有电影以来, 文学名著的传播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特别是在大众传播时代, 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的传播效应甚至超越了原著本身。 因此,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理应也势必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 《红楼梦》作为一部诗性小说, 其影视改编的难度远超其他三部。 单就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 相较于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之难度, 王熙凤形象更适合荧幕演出, 她那放诞的笑声、 伶俐的口齿、 狠毒的心肠、 杀伐决断的作风、 跌宕起伏的人生, 很容易“出戏”, 适合演员表演。 对荧幕上经典的王熙凤形象进行初步探讨, 有益于今后的改编实践。

一、 顾兰君版王熙凤

新华影业公司于1939年拍摄的电影《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是第一部以王熙凤为主角的红楼电影。 饰演王熙凤的顾兰君是20世纪30年代的当红明星, 属实力派演员。 她饰演的几乎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女性形象, 如电影《貂蝉》中的貂蝉、 《武松与潘金莲》中的潘金莲、 《武则天》中的武则天等。 新华影业公司的老板张善琨想以顾兰君为女主角拍摄《红楼梦》, 然而她无论从相貌还是戏路, 都只能扮演王熙凤。 于是, 张善琨便请陈大悲编剧、 岳枫导演, 摄制了《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影片名称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回目“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影片选择第六十三回至第六十九回的内容, 演绎了贾琏偷娶尤二姐, 王熙凤赚尤二姐进府、 唆使张华告状、 大闹宁国府、 逼死尤二姐等情节。 这段故事在《红楼梦》中矛盾冲突比较明显, 正如影片片首字幕所说: “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系全书中富有戏剧性之一节。”它通常被称为“红楼二尤”, 可以单独成为一段精彩、 完整的故事, 很适合进行局部性的改编。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主要通过王熙凤与贾琏的婚姻关系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 将其限定在家庭情感纠葛之中。 影片中, 王熙凤以病态亮相, 听闻贾敬死讯后的沉着冷静与尤氏的慌乱无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此体现其才干。 接下来是王熙凤与贾蓉、 贾琏的两场戏, 在这种关系中突出了她的醋意与娇媚。 重头戏“审旺儿、 兴儿”突出王熙凤之“威”, “赚取尤二姐”突出其狡诈与花言巧语, “大闹宁国府”突出其泼辣, “逼死尤二姐”则突出其“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的狠毒性格。 顾兰君的表演, 总体而言是成功的, 她将王熙凤的笑靥如花而又内心狡诈的性格表现得非常到位。 但由于影片展现的是一个片面的王熙凤, 因此很难与原著中复杂的王熙凤相提并论, 其扮相与小说中的“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的形象也有些距离。 影片中唯一一次有声势的出场是王熙凤到花枝巷赚取尤二姐。 小说中写道: “尤二姐一看, 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 身上月白缎袄, 青缎披风, 白绫素裙。 眉弯柳叶, 高吊两梢, 目横丹凤, 神凝三角。 俏丽若三春之桃, 清素若九秋之菊。”可惜影片未能将凤姐的气派与气质表现出来, 只是通过仆人的胆怯表达其声威。

在人物关系处理上, 影片也有不当之处。 贾蓉与凤姐的关系, 小说中未明写, 读者只能从某些情节中去猜想。 从小说第六回所描写的场景中, 读者可能感觉二人关系不一般, 但具体是何情形, 没有坐实。 在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中, 也是贾蓉帮王熙凤整治贾瑞。 影片并未涉及这两处内容, 但想表现王熙凤与贾蓉关系的不同寻常, 因此安排了贾蓉去给王熙凤请安的一出戏。 王熙凤让平儿支退所有的丫鬟, 贾蓉给王熙凤捶腿。 贾琏回来后, 王熙凤面对贾蓉的眼神似乎也有异样。 这种安排, 显然有悖原著精神。 即使王熙凤与贾蓉真有暧昧之情, 也不至于光天化日之下出现如此举动。 后来, 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时, 贾蓉自己掌嘴骂自己: “你把婶娘那么好的好处你都忘了。”王熙凤当着尤氏的面拧贾蓉的嘴, 神态间颇有打情骂俏之嫌。 影片将这种关系表现得十分露骨, 不合情理。 此外, 贾蓉在小说中是一个标准的纨绔子弟, 但在影片中, 反串贾蓉的白虹孩子气十足, 其形象与行为有较大的反差。

影片的高潮“大闹宁国府”也有些令人失望。 小说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是《红楼梦》的经典场面之一, 此段文字真正将王熙凤的撒泼描摹得绘声绘色。 作者连用了“啐”“大哭”“打”“滚”等词, 将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 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 贾蓉也磕头不止, 来体现王熙凤的泼辣本色。 “众姬妾丫鬟媳妇已是乌压压跪了一地”的场面也颇为壮观。 但影片中, 王熙凤的泼悍没有表现出来, 场面也太过冷静。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可以说是“真”闹与“假”闹的结合, 她对贾珍、 贾蓉及尤氏是真生气, 但也含有吓唬讹诈之意, 顾兰君的表演看上去“假”闹的成分更多一些, 有些失实。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凤姐身为女性的痛苦。 她虽贵为贾府的管家奶奶, 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 同样是一位弱者。 这边正风光地过着生日, 那边偏偏就撞上了丈夫与人通奸。 她的“泼醋”非但没有制伏贾琏, 还被贾母数落了不是。 面对贾琏偷娶尤二姐, 王熙凤无法与传统婚姻制度相抗衡, 只能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 再“弄小巧借剑杀人”, 以保自己的尊严与地位。 影片选择“红楼二尤”的故事, 着眼于封建婚姻制度, 着眼于女性命运。 王熙凤作为“脂粉队里的英雄”, 有其可敬可爱之处, 也有其可憎可恨之地。 然而, 在一夫多妻制面前, 她无疑也是受害者。 尤二姐的悲剧与王熙凤的狠毒脱不了干系, 但归根结底是畸形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妻子都希望拥有丈夫全部的爱, 这包含着对个体权利的维护。 精明强干如王熙凤者, 自然不能容忍别的女子分享丈夫。 这最终导致了尤二姐悲剧的发生, 也埋下了王熙凤自身悲剧的导火索。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中的王熙凤形象塑造, 显然也受到了欧阳予倩红楼戏的影响。 1913年, 欧阳予倩编写了第一出红楼戏《鸳鸯剑》。 1914年, 他开始在春柳社排演《红楼梦》话剧, 后又陆续编演了《晴雯》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等剧目。 剧目《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重点刻画狡诈阴毒的王熙凤, 侧面描写软弱可怜的尤二姐。 此剧后被改编为京剧, 于1916年在笑舞台演出, 欧阳予倩饰王熙凤, 演出颇为轰动。 欧阳予倩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干将, 他非常强调戏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主张剧本应具有明确的思想性, 积极地表现时代精神。 这种观点也体现在他改编的红楼戏《馒头庵》 《晴雯补裘》 《黛玉焚稿》中。 在这些红楼戏中, 智能、 晴雯、 黛玉等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作者通过描述这些女子的不幸命运来暴露贾府生活的阴暗面, 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自欧阳予倩之后, 多数红楼戏的剧旨, 都与当时提倡妇女解放、 婚姻自主的民主主义思潮相一致,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影片《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继承了这一剧旨, 只是弱化了王熙凤形象的无奈, 强化了其狠毒的一面。

二、 邓婕版王熙凤

由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选择了王熙凤与贾琏的家庭纠纷作为情节, 也就错失了宝黛初会中的凤姐的亮相。 而1987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剧《红楼梦》(以下简称87版)则有着一场精彩的王熙凤荧幕亮相。

我国古典小说都非常重视人物的亮相。 王熙凤的出场与众不同, 《红楼梦》第三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外貌、 地位、 性格与声威。 所谓“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在“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的场景中, 王熙凤一句“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 从后院中笑出来, 确实是“放诞无礼”。 然而, 一句话、 一声笑, 就刻画出了王熙凤的性格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王熙凤见黛玉的一番表现, 更是将她的巧言、 机敏描摹得淋漓尽致。 这段描写真正让读者见识了第二回中冷子兴口中“说模样又极标致, 言谈又爽利, 心机又极深细, 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的王熙凤。

87版中邓婕扮演的王熙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王熙凤形象。 邓婕是四川省川剧院演员, 有着扎实的艺术功力和表演经验。 由于个子较矮, 眼角还有一块疤痕, 邓婕当初并不被看好。 摄制组最中意的人选是乐韵, 乐韵的放弃最终成就了邓婕。 关于王熙凤的第一次“亮相”, 邓婕曾经回忆:

“黛玉进府”, 是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在没有镜头强调帮助下, 如何表现她声势非凡的出场?如何才能达到书中描写的那样的效果?正在为难之时, 忽然有一天我想到了戏曲舞台主要人物出场时的“亮相”。 虽然屏幕上最忌讳舞台上的程序化表演, 但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场合, 借鉴过来, 把它有机地糅合在自然、 生活化的表演之中, 效果怎样呢?

我决定作一番尝试, 也不打算告诉导演, 因为我想, 如果他看着不顺眼, 会让我改过来。 于是, 开拍了……

……后来, 看过样片了, 我的表演在那里的确很合适, 而且也看不出舞台痕迹。 通过这次大胆尝试, 获得成功后, 我开始举一反三, 在许多场面大、 人物多、 景列小的镜头里, 都采用了这种源于舞台、 融于生活的表演方法, 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还成了塑造凤姐这一外向型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1]84-85

邓婕的这种“源于舞台、 融于生活的表演方法”效果确实很好。 在人物塑造艺术上, 中国古典小说与古典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在人物亮相与重大场面之中。 虽然后世有人批评87版受戏曲艺术影响较大, 有舞台化的痕迹, 但总体上看, 邓婕的表演基本接近生活真实。 比如, 给观众印象深刻的王熙凤的“笑”声, 邓婕把握得非常有分寸, 甚至成为87版王熙凤的标签。 小说中王熙凤的“笑”, 类型多样、 内涵丰富, 成为呈现王熙凤复杂形象的重要手段。 王熙凤的“笑”, 从面部表情说, 有听到奉承时的“满脸是笑”, 有对贾琏愠怒时的“腮上似笑不笑”; 从声音上说, 有不便声张的“悄笑”, 得意时的“嘻嘻的笑”; 从动作上说, 有乐犹不及的“拍手”而笑, 有发现隐情当场“揭穿”时的“跳进屋里”笑, 还有隔窗而笑、 欲笑又止、 陪笑、 笑问、 笑骂, 以及咬着牙齿、 笑中有恨的“冷笑”。[2]“黛玉进府”时王熙凤的“笑”作为人物的“亮相”, 尤其显得重要。 邓婕“明快、 明朗”的笑声, 从后院传来, 在众人“敛声屏气”的场景中, 显得非常特别, 确实达到了“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效果。

邓婕“在生活里面就比较像王熙凤, 遇事情果断说出自己想法, 还有组织能力”[1]70, 她的扮相也接近原著中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的形象特征。 此外, 邓婕用心学习, 在中外电影、 小说、 生活中寻找与王熙凤相似的人物感觉:

我发现, 在郝思嘉身上, 有凤姐的大胆泼辣、 目中无人; 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女主人公捷琳娜身上, 有凤姐的精明强干、 指挥若定; 在《垂帘听政》的慈禧身上, 找到了威严、 阴险、 狠毒; 在我的一位同事那儿, 看到了八面玲珑、 能说会道、 圆滑世故。[1]71-72

这种揣摩, 为其成功饰演王熙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婕为表现凤姐的性格多样性, 在“酸、 甜、 苦、 辣”四个字上下了功夫, 既表现了凤姐的才干, 也反映出凤姐不惜谋财害命的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 “协理宁国府”作为王熙凤的重头戏, 写出了“王熙凤之珍贵”“王熙凤之英气”“王熙凤之声势”“王熙凤之心机”“王熙凤之骄大”(庚辰本第十四脂批), 把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杀伐决断表现得淋漓尽致, 突现出王熙凤作为管家奶奶的形象。 就尤二姐事件而言, 邓婕的表演丝毫不亚于顾兰君。 审讯家童, 赚取尤二姐, 害死张华, 借刀杀二姐, 既体现凤姐之威, 又体现其阴险毒辣的性格。 “大闹宁国府”更是将其泼辣与心机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还通过“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等情节, 将凤姐的聪明、 阴险、 毒辣充分彰显了出来。 该剧最后, 凤姐死于狱中, 她仍属“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中的一员,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邓婕饰演的王熙凤成为87版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其影响不逊于贾宝玉与林黛玉, 这与剧本有关, 也与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分量有关。 《红楼梦》是一部“宝玉”传, 也未尝不是一部“王熙凤”传。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 仅有六回没有提到王熙凤(第一回、 第四回、 第十七回、 第二十六回、 第三十二回、 第八十回)。 《红楼梦》中一条明显的线索就是王熙凤的命运, 她的命运体现的正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 王熙凤的人生轨迹在小说中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五十四回以前是第一阶段, 是其春风得意期, 亮相于“宝黛初会”, 盛极于“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 从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一回是第二阶段, 是其命运转变期, 小产、 探春理家、 贾琏偷娶尤二姐……都预示着她的人生危机; 第七十二回以后是第三阶段, 受闲气、 淋血不止, 最终“哭向金陵事更哀”。 早期红楼电影以宝黛爱情为主, 难以展现王熙凤的人生轨迹。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重点刻画王熙凤, 但选材于第二阶段尤二姐事, 难以全面展现王熙凤的多面形象。 虽然1975年香港无线制作了第一部红楼电视剧, 但仅有5集, 还是以宝黛爱情为中心, 王熙凤形象不但大大弱化, 而且丑化得比较厉害。 87版作为一部全景式的改编, 有足够的容量来展现红楼故事, 自然给了王熙凤相当的戏份。 由于87版重视家族悲剧主题, 相对弱化宝黛爱情悲剧, 戏份的比重自然也就向王熙凤转移。 而且, 王熙凤的故事大多情节生动、 矛盾冲突尖锐, 演员有戏演, 观众也爱看。 而宝黛爱情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 演员表演有一定难度, 场面上也太过冷清。 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门类, 比较注重热闹的故事, 自然也擅长演绎王熙凤的故事。 于是, 87版成就了邓婕版王熙凤形象。

三、 其他王熙凤形象

除了顾兰君版与邓婕版, 荧幕上还有多个王熙凤形象。 上海复旦影片公司摄制的《红楼梦》(1927)中王谢燕饰演的王熙凤, 上海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红楼梦》(1944)中白虹饰演的王熙凤, 62越剧版电影《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等, 都各有特色。 但综合来看, 刘晓庆版、 徐贵樱版与萧开蓉版, 更是可圈可点。

(一)刘晓庆版

1988—1989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系列电影《红楼梦》, 由刘晓庆扮演王熙凤。 刘晓庆作为著名演员, 相较于邓婕, 有着天然的劣势。 邓婕作为新人饰演王熙凤, 没有盛名之累, 也无其他知名形象的痕迹。 而在刘晓庆身上, 观众很容易发现其个人特征或她饰演的其他艺术形象的痕迹。 特别是随着87版的热播, 观众心中已经接受了邓婕饰演的王熙凤, 在观看89系列电影版时, 难免有所比较或挑剔。 刘晓庆准确地把握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杀伐决断, 甚至是待人接物的周到分寸。 特别是设计毒害贾瑞、 收受贿赂谋害人命等几场戏的处理, 将王熙凤的阴险毒辣演得活灵活现。 但刘晓庆的表演有些着力过猛, 摆脱不了她所饰演的慈禧太后形象的影响, 过于强调王熙凤恶毒的一面, 显得心狠手辣有余而人情味不足, 未能充分展现人物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而原著中描写她性格另一面的情节, 如她的美丽与热情, 她对宝玉等人的疼爱(宝玉甚至曾在她身上撒娇), 她为巧姐生病而急得乱投医那种母爱的生动体现, 以及她对秦可卿逝世所发自内心的真诚痛惜与悲伤(在影片中她哭悼可卿一节反而给人一种虚假的做作感)等等, 这些方面却没能得到应有的表现。”[3]

(二)徐贵樱版

1996年, 台湾华视摄制电视剧《红楼梦》, 由徐贵樱饰演王熙凤。 徐贵樱的装扮虽然没有“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之感, 但其妩媚的笑容真正切合了“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外形特征。 在该版中, 王熙凤戏份很重, 在后半部里简直在唱独角戏。 徐贵樱时而嬉笑怒骂, 时而吃醋撒泼, 时而阴险毒辣, 比较真实地再现了王熙凤的复杂形象。 该剧还着重表现了她与平儿之间的姐妹情, 体现了人物的温情。 在抄家之后, 王熙凤作为当家奶奶接受审问, 她将大部分罪责(收下了甄府、 卫府托管的财产)揽到自己头上, 并宣布: “贾府的福, 我享了, 难, 我也当了!”最终割腕自杀, 挽救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凤姐对人情世故之洞察, 处世之老练, 于家族危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由于剧本原因, 该版的王熙凤俨然成为贾府的英雄, 有责任, 敢担当, 与原著有一定出入。

(三)萧开蓉版

徐棻创作的川剧《王熙凤》更是以一剧之容量塑造王熙凤形象。 该剧被摄制成三集电视戏曲片《王熙凤》(1985), 以王熙凤为中心, 把有助于刻画她的情节、 人物、 细节整合在一起, 力图塑造出全面、 立体的王熙凤形象。 该剧以元妃省亲为背景, 将“皇恩重元妃省父母”与“酸凤姐诱杀苦尤娘”情节嫁接在一起, 围绕王熙凤毒害尤二姐的故事, 突出了贾府各种势力的权益争夺, 着重刻画王熙凤的典型形象。 全剧七场, 分别是争宠、 诱婚、 弄权、 诓尤、 售奸、 逞凶、 接驾, 集中展示王熙凤“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的个性特征。 编剧认为这种改编似乎更忠于原著: “在表现王熙凤、 贾珍、 贾琏等的关系时, 既要注意到他们之间还蒙着一层封建宗法的、 温情脉脉的纱巾, 又必须表现出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关系是争权夺利、 勾心斗角。 那么设置贾珍和王熙凤的这一矛盾就应该是允许的。”[4]459徐棻的《王熙凤》不仅写出了王熙凤的“坏”到极致, 而且写出了导致王熙凤“坏”的生存环境。 王熙凤既有阴险毒辣的一面, 也有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王熙凤这个人物, 不仅仅是个会害人、 会撒泼、 会算计的狠角色, 也不仅仅‘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 其实她是有很多面的。 我觉得, 王熙凤虽然是个很强势的女性, 但也是个男权社会的受害者, 她和尤二姐争风吃醋, 是因为别人要打压她的地位, 所以她虽然是‘乌眼鸡’, 却是个随时可能被别的‘乌眼鸡’‘吃掉’的‘乌眼鸡’。”[5]这三集电视戏曲片由萧开蓉饰演王熙凤。 萧开蓉系成都市川剧院演员, 师承著名川剧大师阳支鹤。 萧开蓉为演好王熙凤, 阅读并研究了《红楼梦》及有关资料, 把王朝闻《论凤姐》一书读了又读, 认真分析王熙凤的性格并揣摩其心理。 她塑造的王熙凤形象, 两面三刀、 阴险毒辣中包含着痛苦、 屈辱与悲哀, 充分展现了其性格的复杂性。 “从她抓权敛财, 人们看出她的精明强干; 从她对付贾珍父子, 人们看出她的知己知彼; 从她唆使张华告状, 看出她的足智多谋; 从她的献媚贾母, 看出她的机敏灵巧。”[6]此剧上演后, 在成都乃至全国戏剧界都引起了轰动。 萧开蓉的表演获得了肯定, 甚至有人评论, 刘晓庆演的王熙凤“过火”, 邓婕又“过温”, 而萧开蓉介于二者之间, 恰到好处。 由此可见萧开蓉扮演的王熙凤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 结语

王昆仑说: “恨凤姐, 骂凤姐, 不见凤姐想凤姐。”这足以说明她有令人喜欢、 钦佩之处。 早期红楼电影突出王熙凤狠毒害死尤二姐以及充当宝黛爱情破坏者的形象, 而忽略其性格中善的一面, 这就使影片里的凤姐成为一个单一的形象。 87版邓婕饰演的王熙凤基本还原了小说中的凤姐形象, 既有阴险狠毒的一面, 也有“一百个男人不及”的聪明才干, 还有疼爱宝玉, 同情鸳鸯、 晴雯等人不幸命运的人性美。 89系列电影版中刘晓庆饰演的王熙凤, 心狠手辣有余而人情味不足。 96台湾华视版徐贵樱饰演的王熙凤, 形象复杂、 性格多样, 成为拯救家族厄运的“女强人”。 川剧《王熙凤》以一剧之容量成就一人, 塑造了一个全面、 立体的王熙凤形象。 这些王熙凤荧幕形象, 因剧本特色以及演员表演风格的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1] 欧阳奋强.记忆红楼[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

[2] 李醒骥.王熙凤的“笑”:谈曹雪芹对凤姐的形象刻划[J].红楼梦学刊,1987(1):223-237.

[3] 俞放.失衡·失色·失望:试评电影《红楼梦》在王熙凤形象塑造上的不足[J].电影评介,1990(8):9.

[4] 徐棻.改编名著话苦衷[M]∥徐棻戏剧作品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 祝丹妮.川剧里的《红楼梦》[N].成都日报,2014-11-21(07).

[6] 章诒和.粉面含春威不露:评川剧《王熙凤》[J].人民戏剧,1981(3):18-19.

[责任编辑杨倩]

SomeRemarksontheFigureofPhoenixWanginMoviesandTVseries

HE Wei-guo

(InstituteofHongloumeng,ChineseNationalAcademyofArts,Beijing100029,China)

The figure of Phoenix Wang flourishes in theHongloumengmovies and TV series. InPhoenixWangMakingnoisyagainstMansionNing, Phoenix Wang by Gu Lanjun is cunning, pungent and vicious, and the victim of a deformed marriage. In 1987-TV series, Phoenix Wang by Deng Jie displayed a characteristic diversity. In 1989 movie, Phoenix Wang by Liu Xiaoqing had more viciousness than humanity. In 1996 TV series, Phoenix Wang by Hsu Kuei-ing had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became strong woman to rescue the Family of dooms. All those figures of Phoenix Wang behave differently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cripts and actresses’ acts.

Hongloumeng; Phoenix Wang; cinematographic alternation

I207.411

A

1009-4970(2017)10-0026-05

2017-01-19

何卫国(1971—), 男, 湖南衡阳人, 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凤姐红楼红楼梦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凤姐的妙计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