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维特》中夏绿蒂的演唱特点探究

2017-03-12 08:53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歌唱者维特咏叹调

姜 珊

(沈阳音乐学院 大连分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歌剧《维特》中夏绿蒂的演唱特点探究

姜 珊

(沈阳音乐学院 大连分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法国歌剧《维特》是以描写一位女性形象来进行分析的, 夏绿蒂这一人物形象在歌剧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曲家马斯内能够抓住人物的内心情感, 使音乐线条起伏扣人心弦, 给人一种震撼的满足感和艺术感受。

《维特》; 夏绿蒂; 马斯内; 演唱技巧; 情感处理

法国歌剧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 当时社会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歌剧舞台上一直都是以大歌剧形式表演, 场面庞大、 剧情严肃, 偶尔以芭蕾舞、 大合唱和管弦乐队形式穿插于歌剧中。 这样的大歌剧能使人心潮澎湃、 慷慨激昂, 但不注重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刻画。

到了19世纪下半叶, 作曲家奥芬巴赫、 古诺、 托马斯、 马斯内、 圣桑、 比才等作曲家的出现, 革新了传统法国歌剧的庄严性, 不仅增加了喜剧效果, 突显了宣叙调的演唱, 还更多地注重人物内心特征和情感的细致刻画。 这时的法国歌剧已经发展到一个近乎完美的程度, 因此, 欧洲的音乐家纷纷在创作手法及音乐风格方面寻求更好的突破, 努力寻找新的音乐发展方向, 力图创造又一个音乐发展高峰, 特别是拯救了大批女中音声部的演唱, 绝大多数的女中音咏叹调均来自这些作曲家创作的歌剧。 每一部歌剧中都有极为著名的女中音唱段, 也正因如此, 才使得女中音这个较为稀少的角色, 渐渐在当今的歌剧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歌剧《维特》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马斯内谱曲, 由布劳、 梅利叶及哈特曼三人合力编写而成的四幕歌剧, 剧本选自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马斯内是一位在歌剧创作方面产量惊人的作曲家, 像歌剧《曼侬》《维特》等, 都非常著名。 他创作的歌剧作品多以女性形象为主, 她们大多是当时资产阶级生活圈里的妇女。 她们在与资产阶级的伪善的斗争中, 被迫放弃了希望、 爱人、 生命, 最终以悲剧收场。 马斯内善于以动听的旋律描绘出她们变化的内心世界, 这些与作家歌德的诗歌内容也是分不开的。[1]

一、 歌剧中的夏绿蒂

夏绿蒂这位女性形象有两种不同形象的描述, 一种形象是小说中的夏绿蒂, 另一种形象是歌剧中的夏绿蒂。 小说中的夏绿蒂是纯朴、 善解人意的, 是温和又坚决的, 心灵平静, 而生活中又如此活跃。 歌德对夏绿蒂注入了太多的情感, 在她的身上处处体现了女性应有的美丽。 正是这种尽善尽美的品质, 才会震撼到维特的心灵, 激发他对爱情追求的热情, 使得维特对她一见倾心。 但是夏绿蒂面对爱情有着自己独到的领悟并表现出忠贞不渝的坚定立场。 她看到维特忧郁、 苦闷的样子, 除了深感同情外, 更多的是表现出一分清醒, 对维特的追求始终有一道防线, 并愤怒地道出: “我们以后不会再见面了。”

歌剧中的夏绿蒂大方美丽、 温婉慈爱又贤淑, 使得维特对她一见倾心, 维特才华横溢、 天真烂漫也使得夏绿蒂对他一见钟情。 但夏绿蒂已遵守母亲遗愿准备嫁给未婚夫阿尔伯特, 对于她与维特之间的感情只能理性地视而不见, 努力抑制自己对维特的感情。 但是这种视而不见反而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使故事的矛盾更加冲突, 夏绿蒂的情绪变得更加消沉, 内心也更加复杂。 最终, 夏绿蒂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枷锁, 抛开了所有顾忌, 见了维特最后一面, 告诉了自己对他也是一见钟情的, 只是碍于礼教和母亲的遗嘱, 所以不能接受维特的爱, 最后给了维特深深一吻。[2]

就这样, 马斯内把歌剧中夏绿蒂的女性形象变得更加鲜明, 从而加重了歌剧的悲剧色彩, 使剧情更加充实丰满, 更富于戏剧性, 同时也深化了歌剧主题。

二、 歌剧中夏绿蒂的人物探析

(一)人物背景

夏绿蒂是一位贤淑、 且善解人意的女性, 她是德国法兰克福一座城镇大法官的七个子女中的长女。 自母亲去世后, 她就承担起母亲的角色, 照看这些娇惯的孩子。 她的妹妹索菲曾描述道:“她是那种从不外出的人。” 这种背景, 吸引维特称赞她:“夏绿蒂的美丽大方和她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 深深吸引我。” 也正是这样的称赞, 在浪漫气氛的促使下, 维特热情地向夏绿蒂表达了他的爱意。[3]

(二)心理特征

夏绿蒂在歌剧中一直极度矛盾和压抑。 夏绿蒂对维特说:“答应了母亲, 才会嫁给阿尔伯特, 并对婚姻许下过诺言。” 不难看出夏绿蒂在见到维特后, 内心的情感曾动摇过, 因为夏绿蒂的年龄并不大, 也曾对浪漫的爱情有过真切的幻想, 嫁给阿尔伯特并不是她的本意, 只是为家人找到了一道护身符。 依照夏绿蒂的心理趋势, 她不可能喜欢丈夫阿尔伯特, 她给予丈夫的是忠诚和责任, 她的心有属于维特的空间。 因此, 她一直处于爱情与道德的边缘。

(三)女性形象

夏绿蒂在歌剧中深受维特喜爱, 她不仅仅是维特心中最崇尚的女性, 在外人眼里也是这种女性形象。 她自母亲去世后便肩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母亲的笑容深深刻在她脑海中, 她要把这种笑容传递给兄妹, 她要兑现母亲去世时的诺言, 因此, 夏绿蒂身上散发出的母爱也让维特触摸到了母性中最迷人的魅力。 但是, 好景不长, 夏绿蒂毕竟是有夫之妇, 正如维特说:“她不属于我, 只要她幸福, 我就会忍住内心的情火。”

三、 歌剧中夏绿蒂的演唱特点分析

马斯内对歌剧《维特》中的创作奠定了法国歌剧的源泉, 为法国歌剧注入了各种新鲜元素, 也发挥了他所擅长的抒情性歌剧特点。 马斯内将夏绿蒂的演唱及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 夏绿蒂的演唱逐渐成熟, 能够感受到夏绿蒂对维特的那种情感控制力, 从而使得歌剧主题更加鲜明。

在四幕歌剧《维特》中, 女主角夏绿蒂这个人物是马斯内歌剧中少有的正面女性形象, 除在第一幕、 第二幕、 第四幕中有重唱唱段外, 其他三首属于夏绿蒂自己的咏叹调, 也是最精彩的演唱, 均出自第三幕, 这三首咏叹调分别为《我在自己的小屋里给你写信》《让眼泪完全流尽》和《啊!我的勇气抛弃了我》。

(一)咏叹调《我在自己的小屋里给你写信》演唱分析

咏叹调《我在自己的小屋里给你写信》, 是一首极富戏剧性的咏叹调, 也是最长的一首, 是维特写给夏绿蒂的, 大部分演唱都以朗诵信件形式进行。 为此, 主人公要将重述信件内容和表达自己情感部分清晰地表现出来。

从歌词内容上看, 有三封信, 第一封是维特在向夏绿蒂描述他的生活状态; 第二封是维特回忆他与夏绿蒂一起和孩子们度过的幸福时光, 惦念着孩子们是否依然记得他; 第三封是维特在圣诞节前给夏绿蒂写信, 夏绿蒂猜想维特估计在信中会提到圣诞节会不会回来的问题, 因此各种各样的复杂情绪也随之开始冲击着夏绿蒂的心灵, 音乐高潮也随之到来。

从曲式结构上看, 该咏叹调比较散乱, 不像一般的咏叹调那样是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 这首咏叹调主要是宣叙调加咏叹调的结构。

从音乐上看, 这首咏叹调分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拍子都不一样, 也能看出此首咏叹调需要用不同语气和内心来进行演唱, 歌唱者也需要随时伴着人物内心的想法去演唱。

音乐一开始是紧随幕间音乐, 在渐弱的力度下, 前5个小节是低沉的前奏音乐, 描绘出一种忧郁的画面, 接着是一轻一弱、 一低一高两个旋律音阶, 夏绿蒂用无限伤愁的声音呼唤:“维特, 维特!谁能告诉我他今天在我心中占据何种位置?”夏绿蒂要用忧郁的声音和疑问的语气进行演唱。 随后, 在轻柔的力度下, 夏绿蒂用连贯的声音无奈地承认:“我的心中只有他。”[4]134

从第(15)小节开始, 音乐突然如提示一般响起, 夏绿蒂慢慢站起来, 像被书桌吸引过去一样, 在低沉的大提琴间奏中, 夏绿蒂又将歌唱视角聚焦在维特写给她的信件中, 又是一强一弱、 一高一低的两个旋律音阶, 夏绿蒂用感叹的语气唱着:“这些信, 这些信, 啊!我在不断地读它们。” 不难听出, 此时的夏绿蒂内心是在动摇, 也是一种无奈。

咏叹调从第(26)小节开始进入第二部分, 虽然节奏变为6/8拍子, 但同样是在歌唱性的旋律中, 用宣叙性歌唱, 夏绿蒂用陈述的语气来讲述信中内容。 歌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旋律时应注意, 要以朗读的语气来演唱, 声音是那般无奈和低沉, 直到唱到第(39)小节时声音才逐渐爆发出来。 这一部分的音乐是既舒缓又活跃的, 正适合展现女中音特有的灰暗沉重的声音。

咏叹调从第(50)小节开始进入第三部分, 音乐由之前的6/8拍子变为2/4拍子, 旋律也变得十分活跃,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因为夏绿蒂将歌唱视角转向了维特的另外一封信。 速度突然加快, 连续的七连音节奏, 立刻让音乐呈现出欢快的色彩, 左手跳跃性的和弦也在推动音乐继续前进, 这般欢快的音乐, 是因为歌词中写道:“孩子们快乐的叫嚷声响起, 从我的窗户下钻进来, 看到孩子们的叫嚷声, 我想起了那段甜蜜的时刻。”[4]135

咏叹调从第(94)小节进入第四部分, 音乐骤然加快, 色彩也变得凝重且充满悲剧色彩, 并带着惊慌失措的神情, 这是因为夏绿蒂又将目光转向维特的第三封来信, 夏绿蒂惊恐地说:“啊!这最后的信息使我战栗和恐惧!你曾对我说圣诞节前你会回来。” 夏绿蒂此时的歌唱带有沉重的戏剧感, 还带有轻柔的跨音变化, 这需要歌唱者具备超高的歌唱技术, 才能驾驭那高湛的声音力度。

最后, 咏叹调在极富戏剧性的伴奏下, 用一系列的音程跳跃, 将旋律推向高潮。 此时, 夏绿蒂声音是颤抖的, 视线已被泪水浸湿, 乐队最终用轻柔但却充满悲剧色彩的后奏音乐结束全曲。

(二)咏叹调《让眼泪完全流尽》演唱分析

这是一首极富情感表现力的咏叹调, 虽然音域适中, 但绝不是一首容易掌控的咏叹调。 如果说前一首刻画的是夏绿蒂内心的复杂情感, 那么这首《让眼泪完全流尽》则是夏绿蒂内心真实情感的宣泄, 是一种爱的悲叹, 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更直接、 更强烈的感受。

从歌词内容上看, 夏绿蒂压抑已久的内心终于得到了释放, 也是因为她的妹妹索菲出现了, 所以夏绿蒂用一段宣叙性的语气向妹妹敞开了心扉, 才得以释放心情。

从曲式结构上看, 此首咏叹调是带缩减再现的对比主题单二段曲式结构。 两小节引子后是四小节宣叙调, 然后又加了两小节的间奏才进入该曲主题。 旋律声部的主题是在宣叙调中伴奏声部的旋律基础上构成的。

从音乐上看, 要想诠释出歌词所包含的沮丧情绪, 演唱者的声音必须具有连贯的音质和强大的力度变化能力。 由于表现的是一种悲伤的情绪, 故而音色也要厚重灰暗。 这对于抒情型女中音而言确实难度很大, 切不可撑大声音, 做出厚重的音色。[4]149有一点要格外注意, 作曲家在旋律音符上做了系列力度变化标注。 这些力度变化和歌词所包含的情感关系密切, 只有理解每句歌词的情感内涵, 才有可能确切地诠释出这些力度变化的作用。 为此, 最好能够做到字对字地理解歌词,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咏叹调的魅力所在。

这首咏叹调分为宣叙调和咏叹调两个部分, 节奏为4/4拍子慢板。 宣叙调是前6个小节, 音乐以有表现力的强音开始。 此时, 夏绿蒂的内心已不再克制自己的情绪, 用无助的语气, 极富戏剧性的声音, 带着充满凄惨的音色演唱:“好!让我的眼泪完全流尽吧, 它们对我有益, 我的宝贝。”

音乐从第(7)小节进入咏叹调, 两小节暗沉的过渡性间奏使音乐变得更加忧伤, 夏绿蒂用伤心至极的语气, 轻柔连贯地唱出:“这些不再流淌的眼泪, 会全部浸入我的心扉。” 歌唱者要用描述性的语气, 极富力度变化的声音来演唱, 不仅声音要做到连贯均匀, 语气也要随着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过渡发生变化, 不然音量始终保持一致, 就体现不出咏叹调所要表达的戏剧性。

入尾声时, 依然是在一句强音上停留, 音虽不高, 但能听出是夏绿蒂的内心发泄。 歌唱者要保持在轻柔的力度和舒缓的节奏下, 用伤感的语气、 凄惨的音色来重复演唱两段歌词。

(三)咏叹调《啊!我的勇气抛弃了我》演唱分析

这首咏叹调才是夏绿蒂的真实写照, 内心受到痛苦和折磨的她爱着维特却又不能说出来, 只能祈求上帝, 向上帝忏悔,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 才为歌剧第四幕维特自杀做了铺垫。

从音乐演唱上来看, 这是一首极富戏剧震撼性的咏叹调, 演唱者必须具备戏剧性的声音和强大的声音爆发力。 当然, 这一切都要求歌唱者必须建立在弹性的声音质量基础上, 任何喊叫成分都会破坏人物的性格和音乐的完美。

这首咏叹调分为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 前9个小节为宣叙调部分, 节奏为4/4拍子广板。 这是一个短的宣叙调, 音乐以厚重的弦乐奏响绝望的前奏音乐, 夏绿蒂目光呆滞地坐在椅子上, 仰望天花板, 突然绝望地唱出:“啊!我的勇气抛弃了我。”[4]154歌唱者需要倾注一些无奈和无助的情感, 来使一节一节向上升高的声音两次呼唱出, 呼唤上帝, 祈求怜悯和帮助。

随后进入咏叹调, 节奏由之前4/4拍子转变为6/4拍子的活跃快板。 音乐伴随着急促有力的前奏, 戏剧性地开唱, 仿佛夏绿蒂在急切地表述自己的哀伤情感。 此时此刻的旋律紧凑, 富于流动性, 低声部和弦伴奏在强有力地推动音阶进行, 仿佛是在呐喊述说:“上帝!天主!我遵从你的戒律。 我已履行, 并且永远履行我的责任, 我只寄希望于你, 但是这种考验如此残忍, 而我的心却是那般的脆弱。”[4]154此时, 歌唱者要用诚恳和坚定的语气来演唱。 由于此部分旋律比较快, 音域较高, 因此女中音演唱者需要充足的气息来控制声音, 旋律的跑动要明快, 乐句的演唱要连续。

咏叹调从第(47)小节逐渐进入尾声, 夏绿蒂用三个旋律乐句祈求上帝聆听自己的祈祷, 这样的乐句对比也为咏叹调进入尾声带来了推动力。 此时, 夏绿蒂的声音充满戏剧张力, 音乐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内心包含真情的呼唤:“拯救我吧, 聆听我的祈祷……上帝主呀。” 这首咏叹调不像一般的咏叹调那样以一个辉煌的高音结束, 演唱者是在渐弱的情况下歌唱, 最后达到极弱, 并消失在伴奏中。

通过本文对歌剧《维特》的研究, 不难看出作曲家马斯内为弘扬本国歌剧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 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 勇于创作的开拓精神。 他创作的《维特》不仅成就了抒情女中音在歌剧舞台中的重要地位, 对后来作曲家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刻画人物形象和抓住人物内心方面绝对是无人超越的。 笔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能够为正在演唱和即将演唱这部歌剧的歌唱者提供演唱借鉴和帮助, 也为广大女中音歌唱者提供丰富的咏叹调演唱曲库, 为声乐教育者提供更好的研究资料。

[1] 钱钟海.法兰西的骄傲:马斯内.上海卷[J].音乐爱好者,1999(5):47-50.

[2] 张弦.生的追求死的抗争:谈维特之死[J].语文学刊,1984(5):20-23.

[3] 李小莉.马斯内歌剧《维特》中夏绿蒂的两首主要咏叹调演唱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2.

[4] 王景彬.西洋歌剧咏叹调大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责任编辑伍纯初]

TheVocalCharacteristicsoftheCharacterCharlotteinOpera“Werther”

JIANG Shan

(DalianBranchofShenyangConservatoryofMusic,Dalian116600,China)

The French opera “Werther” is a description of a female image to analyze.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 Charlot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ra. Composer Massenet successfully captured the inner feelings of the characters, making the musical lines fluctuating and captivating, to bring to the audience a strong satisfaction and artistic sensation.

Werther; Charlotte; Massenet; singing skills; emotion processing

J805

A

1009-4970(2017)10-0094-04

2017-05-03

姜珊(1982—), 女, 辽宁鞍山人, 讲师。

猜你喜欢
歌唱者维特咏叹调
诗意街头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歌唱的基本素养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
长安铃木维特拉
改变!拉力赛版维特拉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