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唐]陈子昂
东方公①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②,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③,而兴寄④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⑤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原文据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
①东方公:东方虬,陈子昂的诗友,于武则天时任左史。
②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的文学能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调慷慨悲凉,语言质朴刚健。
③彩丽竞繁:竞相追求华丽、繁富的辞藻。
④兴寄:指用比兴手法寄托情志,写出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文。
⑤耿耿:不安的样子。
【译文】
东方公足下:为文之道败坏已经五百年了。建安风骨,到两晋、刘宋时期已无人继承,然而从文献资料上是可以考察的。我曾在空闲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那时都争相追求华丽繁富的辞藻,用比兴手法以寄托情志的情况全没有了,常常因此长叹。想到古人有兴寄之作便时常担心诗歌会不断衰落,像风诗、雅诗那样的诗歌不再出现,因而对此常感不安。前些日子在解三那里见到您所写的《咏孤桐篇》,内容健康充实、气势飞动,音调、感情有抑扬起伏,富有文采而又明白简练,掷于地会发出钟磬般的声音。因而读后使人心明眼亮,郁结的感情得以发抒。想不到正始诗歌的韵味,在这里又重新看到;真可使建安文人彼此看着感到高兴。解三说:“像张茂生、何敬祖这些著名作者,东方生是可以同他们并驾齐驱的。”我认为这是有见识的言论。因感叹您这篇高雅的创作,所以我也写了一首《修竹诗》,倘有理解我的人便可传给他看。
【简析】
这篇短序是一篇向齐梁以来绮靡浮艳诗风宣战的檄文,也是一篇以复古为革新的诗歌理论纲领,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提出“风骨”“兴寄”两个革新口号,对其后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全序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文中所贯注的那种高瞻远瞩的历史使命感与深沉强烈的现实责任感,本文采用的虽然是书信体,却略去书信常有的寒暄套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揭示出为文之道败坏已经五百年这个令人感慨的悲痛事实,然后提出自己具体的批评与改革纲领,作者显然将文章看作是关系世运兴衰、民风厚薄的教化大事,并以高度自觉呼唤知音与同道一起担当救弊起衰的重任。序文之胜,不在于辨析事理,也不在于章法辞藻,而是在于以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感召、以强烈的使命向未来作呼唤,胜在高远的立意,胜在强健的骨气。
读广西
被高铁改变的八桂大地
2013年12月28日,桂林至北京首趟高铁列车正式发车,标志着广西进入高铁时代。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广西区内有7条高铁线路,12个地级市开通动车,28座新建高铁车站,每天开行211.5对动车,高铁运营里程1751公里……高铁发展突飞猛进的背后,是广西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是人民群众时空观念的巨变、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民族自豪与道路自信。
飞驰的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铁南广线用3个半小时穿越了577公里,云桂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走完“绿城”与“春城”之间的710公里仅需4个半小时……借助飞速行驶的“和谐号”,人们上午在桂林赏漓江,下午在柳州品螺蛳粉,晚上在北海银滩冲浪;早上在昆明吃过桥米线,中午在南宁尝老友粉,晚上在广州品茶。一日畅游几座城的梦想已完全成为现实。如今,在繁忙的南广高铁上,每天往返乘客7万多人次,周末双城生活逐渐成为新时尚。(摘自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