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12 05:06张贵萍
物流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物流人才

张贵萍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张贵萍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首先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接着分析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

了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以期为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供给侧改革;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物流人才;人才培养

1 引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中国的经济经历一个节点,进入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和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实现结构优化。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49万人,比2014增长22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我国物流教育自2001年开始起步,2015年全国共有51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物流类本科在校生为15万人,中高职在校生34万人。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招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对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低端物流人才供给过剩,就业难,导致我国本科物流人才教育急需进行供给侧改革。

2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自2000年来,以德邦、天地华宇为代表的大量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以马士基、UPS等为代表的外资物流企业也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以顺丰、四通一达为代表的电商快递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我国公路货运领域开始涌现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货运APP平台,这些变化正密切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如以淘宝、京东、唯品会、1号店为代表的网购平台,以滴滴、优步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网上订餐平台,以货拉拉、运满满、云鸟配送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货运平台,无不体现“互联网+”对实体企业的冲击。截止2015年底,我国涌现出近200家互联网货运平台。目前,公路货运平台作为第三方组织的新型主体,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在我国运力分散的情况下,通过整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组织的规模化[1]。同时,上述因素促使我国传统物流行业向现代物流行业转变,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急剧改变。物流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出现了量与结构的双重矛盾。在结构方面,供给端是传统物流专业教育培养的物流操作层面的低端人才;需求端却是现代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战略规划、运营策划等高端、专业、综合性物流人才,最终造成实操性物流人才供给过剩,而专业化物流人才供给不足的怪相。在数量方面,物流人才的供应目前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地区等发达地区,但随着这些地区物流市场的饱和及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改变,人才需求则开始转向中部、西部、农村地区。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人才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和数量上的不平衡,亟需进行普通高等教育物流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以确保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的稳定和长效发展。我国物流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呈现的需求新特性如下:

(1)现代化物流人才急剧缺乏。伴随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ERP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掌握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基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具有战略眼光和供应链大局意识,能够洞察物流行业变化。但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明显不能达到此层次,尤其是供应链管理,国内相关专业少之又少。

(2)专业化物流人才分工加剧。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催生了电商物流、生鲜冷链物流、农村商贸物流、逆向物流、国际物流、汽车物流、医药物流、食品物流等专业化分工。但是,目前普通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都是同一模式,全国共有518所院校,但开展专业化培养的院校寥寥无几。这就造成物流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导致毕业生竞争能力差,就业难,人才供给过剩。

(3)国际化物流人才需求迫切。自2005年,我国物流业实施对外全面开放政策以来,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巨大。一方面,以UPS、FedEx、DHL、马士基等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宝洁、联合利华、沃尔玛等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工厂、采购中心,本土化的人才策略导致我国近10年来国际物流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2015年以后,我国物流企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开始国际化进程,邮政、德邦、顺丰、四通一达等企业开始涉足跨国物流,我国物流人才开启了“走出去”战略,开始与其他各国的高级物流人才在同一平台上竞技,这一战略对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综合化物流人才需求紧缺。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APP等概念不断出现在各行各业。物流行业也不例外,以公路货运为例,2012年以来,物流平台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大一线城市,如云鸟配送、货拉拉、58速运、蓝犀牛、罗技物流、运满满等,此类互联网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懂算法、搜索技术的专业人才,更强调掌握互联网+物流运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综上所述,物流人才的需求端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特征,但物流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才16年左右的时间,仍处于新兴学科的地位,其专业定位不明,师资、设施、课程体系、实训等配套服务因大学扩招总是滞后于人才发展。最终导致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物流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不高。因此,急需在物流本科教育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以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结构升级,提高我国现代物流的运作效率和水平。

3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明显落后,无法与物流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公路货运平台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另外,受制于各种原因,高校在培养物流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物流教学体系陈旧。物流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老化,教学内容相对落后;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和案例教学[2];教材建设落伍,理论落后,系统性不强,缺乏规范性,教材存在内容重复、冲突等问题。因此,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就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2)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物流专业是一门新兴、跨越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物流教育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多数从事物流教学的教师是由管理、计算机、交通运输等专业转型而来,对物流知识的理论储备较少[3],另外,物流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应用型学科,其实践变化较快,理论落后也较快。因此,在我国整体师资队伍中,既懂理论,又熟悉企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少。尤其伴随供应链、互联网的发展,对物流、互联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但高校很少有精通这两方面的老师。

(3)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目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虽然不少高校建设了物流实训基地、物流综合实验室,购买了物流仿真软件、模拟运营软件,但在校生逐年增加,出现平台资源抢夺,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不能体现专业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另外,不少高校物流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已建设的物流实践基地受制于企业方面原因,合作力度和深度不高,多数实践基地只接受学生参观,很少真正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实践。

(4)校企合作模式不健全。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因而其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理论,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缺乏差异化,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在校企合作方面,常见的模式就是“一来二去”,一方面,请企业家到学校给学生举办讲座;另一方面,老师带学生去参观、实践。但受制于各方面原因,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往往分隔开,没有连续性。以我校为例,学生去京东实习,大多数做仓管员这一职位,无法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4 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举措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开始越来越多的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现代物流相关岗位人才的供需矛盾。目前国内供应链人才缺口为40万,企业急需一批从事供应链规划和设计的高端人才。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改革,以缓解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为物流行业输送高水平、强技能、专业化、综合化的人才,尤其是与互联网相关的高层次物流人才,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1)科学定位,划分类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科技公司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尤其2015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移动互联网将更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以促进经济转型,企业创新。因此,为满足社会对新形势下物流人才的需要,高校必须确立物流人才培养的专门方向,保证差异化输出。目前可将高校划分为三类:①研究型大学(一类本科),注重培养学生供应链设计与算法的研究能力,以便结合所学物流知识进入物流+互联网领域,如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②综合性大学,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可有针对性的培养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的综合性人才,如北京物资学院等;③应用型大学(非一类本科),可结合学校及区域优势注重某方面应用型培养,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店长+社区”岗位群的人才培养。这样,通过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就可解决目前所有高校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缓解高校物流毕业生的激烈竞争。

(2)调整结构,完善体系。目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都是针对传统物流行业人才培养,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等相关概念的走红,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急需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完善[4]。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加入有关互联网、移动APP、物流规划、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同时为加强专业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减少专业课比重。同时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来保证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升级。尤其是应用型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可引入现代学徒制,以便学生接触企业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服务过程的对接。而综合性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复合型与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如要掌握供应链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探究式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领导力;最后,研究型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发现能力,如侧重搜索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开放性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

(3)加强外训,建设师资。为帮助学生提高物流学习能力,高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可聘请互联网企业有关专家来授课,并指导相关实践类活动,以达到知识性领域的全覆盖,为学生提供有效技术支持。此外,不仅通过传统的老中青互帮互助形式,而且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尤其是到现代物流科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最后,产业在转型,教育也要升级,还可引入社会化、成熟化的企业教育培训来帮助老师快速成长和更新有关互联网+和供应链背景下的企业实践和相关技术。如广州怡亚通益达教育服务公司就是专注于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可为不同高校量身定制不同的师资队伍教学、实践培养升级方案。

(4)促进实训,升级基地。在新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及时更新、改造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尤其是注重物流仿真软件的教学和实践,让学生结合实际企业问题分析、设计供应链与物流规划方案。除维持传统的实践基地之外,努力开拓新型物流企业实践基地资源,并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岗位要求,使学生能够轮岗实习,接触更多的物流实践。开展人才培养的全产业链培养、专业/岗位群培养、不断升级实践教学手段。

(5)改进合作,产教融合。改变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使学生能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而非干一行,怕一行。学校应积极开展暑期实践、企业试产实习、“订单班”联合培养及“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等校企合作模式[5]。不仅在学生培养方面加深交流,更要在精品课程、教材编写、员工培养方面深化合作。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培养类型,制定不同的合作方式,如应用型大学的培养应更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实习、轮岗机会。

5 结论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社会对物流相关专业的关注,而物流教育自身发展的窘境被放大到人们的面前。于是高等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亟待变革,为解决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问题,本文提出要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进行供给侧改革,总结了新时代物流人才呈现的新特征,普通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与互联网+、供应链的发展实践,提出了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措施,以期为物流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提供改革方案。

[1]陆成云.公路货运市场结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以中美公路货运市场为例[J].综合运输(增刊),2015(1).

[2]黎冰,武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0,(1).

[3]吴静激.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0,(7).

[4]刘雪梅.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

[5]麻黎黎.民办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Applied Logistics Talents in Context of Supply-side Reform

Zhang Gui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China)

In this paper,we first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and for the logistics talents in the new era,then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s and at the end,explored the 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ed logistics talents.

supply-side reform;applied talent;demand analysis;logistics talent;talent cultivation

G71;F252

A

1005-152X(2017)08-0176-04

2017-06-1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项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张贵萍(1987-),女,河南睢县人,研究生,经济师,物流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公路物流、移动互联网货运APP等。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7.08.041

猜你喜欢
应用型物流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