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衙前农村小学校,杭州 311209)
预学后教小学数学“单元检测讲评课”的新尝试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性练习讲评”教学实践为例
王 芳
(衙前农村小学校,杭州 311209)
单元检测讲评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检测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四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单元检测;预学
依据对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在数学单元检测试卷讲评课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预学后教”为主要教学思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性练习讲评课”进行了新的尝试。
单元检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促进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会从众多的课外教辅中选择一张作为单元检测卷。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发现,虽然教辅中不乏优质的习题,但并不是每题都十分恰当,有些题千篇一律,没有重复出现的必要,有些试卷题量较多,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基于以上情况的考量,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测试,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试题。本单元要求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清晰地掌握它们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只有在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知识点分布均匀、难易适中的检测卷。
学生在经历了单元测试后,教师及时批改试题、统计结果,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是不合理的。
为了在课堂上能高效地完成单元讲评课,针对全班错误较多的题,教师要设计讲评课前的“预学作业”。“预学作业”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花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首先,通过独立订正,再次复习未掌握的知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率。其次,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方式,预学作业要精选学生的典型错误,先分析原因再订正,培养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再次,了解同学和自己常犯的错误,引起注意,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把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1.合作中求进步
在预学案中,一定会有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不能订正错误。课堂中,设置“4人小组互帮互学”环节,提出自己的错题、难题、分享题,互相评价。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课堂上的讲评中一定还有许多“漏网之鱼”没有讲到,这时让学生提出自己做错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要能说出错因和解题方法。
【片段1】
4人小组组内交流片段:
生1:我在做填空题的第7题时,没有看清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前面两个小题进率都是1000,这道题的进率不是1000,是100。所以,这道题48cm2=(0.48)dm2。
生2:我因为粗心看错题,在计算粉刷柱子面积的时候,柱子的上下面是不用刷的。
生3:第三大题的第二小题,我觉得数据太多,弄混了,应该怎么算?
生4:可以先算出水的体积,再用体积除以底面积,就是现在水的高度。
这样的做法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改错后,小组成员交流各题的解题方法,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学生在交流互助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空间,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则巡查活动,要多一点儿启发引导,少一点儿讲解。
2.参与中求发展
试卷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但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的“一言堂”应尽力克服。讲评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自己讲,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习题的“评价”作出“反评价”。
【片段2】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选择题的第5题。把一个体积是1m3的物体放在地上,这个物体的占地面积是( )A.1m B.1m2C.1m3D.要通过测量计算才能确定。
生1:我们组认为许多人做错的原因是他们把这个物体想象成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的正方体。而没有想到如果是一个不规则物体,那它的占地面积就需要测量以后才能确定。所以我们选D。
生2:我觉得做错的原因是题目没看仔细,它问你的是1立方米的物体的占地面积,不是1立方米的正方体的占地面积。
师:还有其他小组想补充吗?
生3:我们小组认为1立方米的物体有很多,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等。
生4:我们觉得可能这个物体是球或者三棱柱、三棱锥这样的形状。那就不知道占地面积是多少,需要测量一下。
教师小结:1立方米的物体形状各异,它的占地面积就要经过测量计算才能确定。
在争辩中明确理清“1立方米的物体”和“1立方米的正方体”的不同。一些学生对头脑中“1立方米的物体”和“1立方米的正方体”是模糊不清的。主要是受书本中“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这句话的影响,认为“1立方米的物体”就是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课堂中,持反对意见的同学举例“1立方米的物体”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球、不规则物体等,它们的占地面积可能是1平方米,也可能小于或大于1平方米。使大家对“1立方米的物体”和“1立方米的正方体”理解得更加深刻、清晰。
3.思辨中求共识
对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的习题,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填空题第8题,“一个长方体高缩短3厘米后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全班38个同学,做对的只有9人。对于这样的错误,教师并不急着讲解如何着手解答,而是让学生在4人小组中,先讨论做错的原因,并试着寻求解题思路。小组汇报后,教师首先肯定有些小组能主动画草图,然后小结解题策略:“求长方体体积有两种算法:长乘宽乘高或底面积乘高。而这道题由一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减少的部分就是被截掉的前后左右4个相同的面的面积,从而可求出正方体的棱长以及长方体的高,那么长方体体积就可利用公式计算了。”
4.仿写中求理解
在单元试卷评讲的最后一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做错的“仿写”,即像语文中的仿写句子一样,另外出几道题型和解题方法类似的题目,在作业本上完成。这样做是放手让学生多动手,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不仅仅“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
为了巩固讲评结果,教师应采取必要手段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消化讲评内容。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点,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以便随时查阅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试卷中普遍问题的复现工作,教师应把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做好笔记,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好准备。在整理过程中,最好变换角度,重新设计题目,以达到彻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1]崇冲.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数学,2013(9):2—4.
[2]张金枝.研究单一处理过程与结果的“脚手架”[J].中小学数学,2013(9):13—14.
〔责任编辑:李海波〕
Learning after Teaching, New Attempt abou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Testing Evaluation”——Take “Practice Cuboids and Cubes Formative Evaluation” Teaching Practice for Example
WANG Fang
(Yaqian Official Rural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311209, China)
Unit testing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common type of course,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analyze their study of the previous phase, supply a deficiency, correct mistakes, consolidate the four bases by measuring volume evaluation, and it is also help the students to find causes of errors, learn from them,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succ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thinking system, and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testing; preliminary study
2016-12-15
王芳(1982—),女,浙江杭州人。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33
G623.5
A
1008-6714(2017)02-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