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青,周蓉蓉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鄂伦春民族文化现状
包海青,周蓉蓉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不仅反映了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还反映了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鄂伦春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鄂伦春民族文化正处于濒危的境地,此刻面临着变异、衰退、消失的困境与现状。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来共同着手实行的。因此本文通过长期深入的田野研究,对鄂伦春民族文化现状作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传承和保护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相关建议。
鄂伦春族;民族文化;濒危;保护
在长期的田野研究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鄂伦春民族文化濒危俨然已成为了一个不可争的事实。鄂伦春民族文化濒危的这一事实引起了国家政府的大力关注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积极抢救。对于民族文化濒危这一问题,X鄂伦春民族学校所在乡的副乡长讲道:鄂伦春民族文化由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而且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即鄂伦春族从山上游牧民族过渡到平原农耕劳作者之后,促使其文化在历史的冲击下发生一种断裂。在与其它民族的融合中,尤其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的影响下,鄂伦春民族文化严重汉化,处于濒危的境地。
文化的延续是以一定的环境为依托的,鄂伦春族从山上迁徙到平原之后,其民族文化严重被汉化,走向消亡已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历史趋势。
在鄂伦春民族曾经做过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现已经退休的老人Y,她深感自己本民族文化现已处于一种越来越淡的趋势,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将受到重重困难。她也对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的困难做了全面分析:因为没有语言文字,又缺少语言环境,年轻一代的人会鄂伦春语的也很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很少,使得会语言的人越来越少,民族文化传承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鄂伦春老人Z曾经是X鄂伦春学校的第一位鄂伦春语言教师。他认为鄂伦春民族文化现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禁猎、动物保护法,以及各种法律阻碍了鄂伦春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鄂伦春民族的狩猎生活可能会成为一种历史的终结。在经历了“文革”等社会历程和现代社会的影响之后,Z老师阐述自己也无力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民族文化进行很好的珍视。另一位鄂伦春族的老人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述说了鄂伦春民族文化,他认为民族语言融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民族文化走向自然消亡是一种必然趋势。
鄂伦春青年S认为鄂伦春民族文化已濒临灭绝,不仅体现在语言的濒危,而且对于鄂伦春民族的舞蹈、民歌和民族游戏等一系列文化也逐渐趋于消亡。其他的鄂伦春青年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鄂伦春民族文化马上要失传了,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X鄂伦春民族学校的主任和青年J老师都深切地表达了鄂伦春文化亟待抢救的迫切性,他们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认为,对鄂伦春民族文化进一步研究、开拓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就体现不出这种民族的特色。另外,从家庭教育这个角度,X主任认为家庭缺少相关教育也致使鄂伦春民族文化处于消逝状态。X鄂伦春民族学校鄂伦春语言课的B教师认为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比较落伍的相对于学校的先进设施而言,尤其是鄂伦春民族史。她认为要及时采取措施,否则鄂伦春民族文化就会真正的无人知晓。
该地区唯一一所的大学课程专家A老师认为,鄂伦春文化属于一种落后的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鄂伦春文化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了,慢慢地失传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这也是时代选择的必然结果。
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年轻一代的人要有传承的意识,否则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但是,据我们的研究来看,年轻的一代以及学校里的鄂伦春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微乎其微,他们都不爱好鄂伦春歌舞,并且好多鄂伦春歌舞、故事已经遗忘了。某鄂伦春青年人针对鄂伦春文化濒危的现状,感到十分痛惜,但同时她也感到无能为力,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之情。户口本“民族”一栏的称谓对于鄂伦春族亦不再具有意义,这个称谓如今仅仅是简单的几个无意义的符号了。对于一个民族,称谓不仅体现了该民族群体当中的人对自己身份、文化、历史的一种认同感,而且也代表了民族群体这种所凝结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对于鄂伦春民族已经不再代表任何东西了。
鄂伦春族的老人经历了从山上的游牧生活过渡到和山下的平原农耕生活后,他们深刻的感受到鄂伦春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消亡的趋势。因为鄂伦春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有鄂伦春老人通过自己自身的经历才能保存一些民族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忆也会慢慢消逝,鄂伦春老人也不断在遗忘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鄂伦春老人的数量也是不断减少的,这是值得我们担忧的。鄂伦春民族和其他民族的通婚以及频繁的交往,尤其是汉族,这也导致鄂伦春民族被严重的汉化,文化承载的主体越来越少。
文化是一个民族情感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在现代进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以及意识观念的变化,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很大地冲击,面临断层的困境。所以积极主动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尤为重要。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亟待解决。鄂伦春传统民族文化是鄂伦春人民山上游猎生活的历史写照,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所以鄂伦春民族文化要回归生活世界,激发孩子们学习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热情,要让孩子们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在生产生活中去学习他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此外,学校的校本课程也要从语言、历史、故事、歌舞等各个文化方面综合开展。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鄂伦春民族文化课程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将鄂伦春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保存,完善和发展。旅游项目可以包括鄂伦春民族的风俗,狩猎,饮食,射击等活动,也可以重建一些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型文化文化旅游景区或主题公园。通过旅游方式来保存和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不仅促进了新生乡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增强了鄂伦春民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也加速了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进程。
[1]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50-253.
[2]王岳川.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J].教学与研究,1998(2):39-45.
[3]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232.
[4]郭建斌,韩有峰.鄂伦春族黑龙江黑河市新生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50,290-291.
[5]刘邦坤.鄂伦春族文化面临挑战[N].中国民族报,2003-08-26.
[6]王兆明.新鄂伦春族乡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81.
[7]M.W.Apple.Ideology and Curriculum[M].New York:Routledge&Kegan Paul Ltd,1990:48.
[8]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5-126.
D634
A
2096-4110(2017)04(b)-0019-02
本文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级项目,项目名称:14年包海青―鄂伦春自治旗民族杂居区语言研究,项目编号:2043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