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青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综合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目标是指引教学的方向标,课程目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教学结果,关系到课程之间能否有效衔接。课程目标在课程论中处于首要地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领教学实践发挥重要的作用。深入学习研究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相关理论,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课程目标设置的因素有哪些,从而找到科学构建课程目标的途径,最终从学生层面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就业机会,从教师层面拓展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
对于高职院校课程目标内涵的解读可以从两个视角展开。从广义视角上,要从宏观层面体现出高职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涵盖了高职教育方针、高职要实现的教育目的、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等层次的内容,因此课程目标的设置要同时满足多层次的需要。从狭义视角上,要从微观层面体现出高职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系统准则,是课程本身属性要求和课程价值的重要体现,课程目标要实现各项描述性指标的要求,具体包括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在对基本概念方面认知水平的提高,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思想情感方面的改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关系着课程内容讲授的方向,关系着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关系着学科价值观在课程中的渗透。
从发展的趋势分析,课程目标倡导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结合、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态度与职业道德的融入。作为高职教育在各专业课程目标中理论知识性目标弱化,但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注的焦点就集中在非理论性知识目标的培养上。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上看,总体要求的趋向是素质越来越高,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的要求不断做出调整。以下将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执行层面、接受层面上来系统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课程目标的多因素。
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其共有的特性是都要坚持职业教育基本理念,贯彻职业性,提高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院校由于每所院校的办学特点、办学思路会有所差异,其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还要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影响。课程目标从深层次上是体现课程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结合。
围绕教学过程中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分配问题,教与学的分配问题,不同的分配方案会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目标。以往在高职教育中课程目标的设置过多偏向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总体上看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都不合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实践技能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这违背了职业院校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目标设置上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对实践的要求差异,对理论和实践有合理的分配,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不否定适当的理论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关于教与学的分配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问题,每一门课都有其课时限制,有些课程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目标设定为学生系统完整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课程所要求的技能达标,则以教师教授为主;有些课程要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目标设定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从客观上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从某种程度上是受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影响的。有些高职院校在实训设施的建设上投入较大,专业的实训基地与专业课程的匹配度较高,实训条件能够满足专业中课程的实训要求;而还有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实训设施的建设程度不能完全满足课程实训的需要,另外专业的实训基地与专业课程的匹配度不高,实训条件不能够完全满足课程实训的需要。
在实训条件上有优势的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对于要求职业性与实践性比较高的课程,课程目标就会表述为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某方面实训能力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类课程在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的分配上就会倾向于优先满足实训课时的需要,减少理论课时所占的比例;在实训条件上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对于实训要求比较高的课程,由于自身的实训条件所限,课程目标会表述为本课程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这种情况下,在人才培养中该类课程在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的分配上就会倾向于减少实训课时,提高理论课时所占的比例。因此,各高职院校之间由于在教学条件方面存在差异,即使是各院校开设的是同一个专业同一门课程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的灵魂,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专业到底要培养出来什么类型的人才。人才培养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对专业目前及今后的人才需求做调研,对人才需求现状及趋势做出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首先要要确定的是培养目标,不论是何专业,都强调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接下来围绕培养目标要分析该专业的培养规格是什么,一般会围绕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业证书几个方面展开。由此推导出该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在职业岗位群中分析岗位核心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推导出必须要开设的课程模块。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可以分析出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目标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从宏观上统领专业发展,课程目标是从微观上规范专业能力的培养。先有人才培养方案,才会有课程设置,再有课程目标。反过来,课程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结果。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决定了课程目标的深度。
每一门课程在专业背景下有其特有的地位,课程目标在确定时是受这门课在专业中的定位的影响。如果是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中强调学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普及;如果是专业基础课,在课程目标设置中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一定的运用能力;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中强调对专业核心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如果是专业拓展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中强调对专业知识的补充作用,从专业理论体系上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其实践动手能力相对弱化。因此,高职院校对于所开设的课程首先应该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之间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如果课程定位无法确定,课程目标也就无法准确设置了。但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课程定位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前提,反过来课程目标的表述支撑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课程地位的实现。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对课程目标的设置是有直接影响的。从客观上来分析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师对同一门课程会有共性的认识;从主观上来分析教师的教育理念,每一位教师由于受其专业背景、年龄、教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教授的课程中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会存在个体差异。
在每一个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定位,根据专业培养人才需要,即使确定好了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但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身对该课程的解读去二次修正课程目标,这种修正一方面使课程目标更加科学合理,使课程目标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讲授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对课程目标的二次修正可能会偏离方向,因为很多专业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整个课程体系不是特别清楚,不了解课程地位,单纯从课程角度出发去理解课程目标,去修正课程目标但却走偏了方向。因此,在修正课程目标时需要教师全面去解读课程,谨慎去修正课程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是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实现的。
从社会总体生源上分析,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生源,如果学生的高考成绩比较理想,家长从传统的思想出发会轻视高职院校,排斥孩子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学生在高考成绩理想的情况下,能够主动积极选择高职院校就读的还是占比少;如果学生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学生和家长一般都是在退而求其次的思想下选择高职院校。因此,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生源并不是最优质的生源。
从单一个体生源上分析,各所高职院校由于其社会声誉不同,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存在差异,各所高职院校的生源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生源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普遍接受能力,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在课程目标设置上高职院校会普遍倾向于弱化理论知识的过多讲授,倡导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强调“理论够用”原则,强化实训能力的培养。但在贯彻这一原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所有的课程都一概而论,一定要因专业因课程而异。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必然会影响课程目标的设置。
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是指学生在就业后是否有能力胜任本专业所对应岗位的工作能力,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宽度上是否能够拓宽职业发展的空间,从深度上是否能够提升专业竞争能力。在课程目标设置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从专业课程的开设上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训课程来完成;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现象出现,主要是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及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在职业发展中所能够取得的成就,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是通过拓展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延伸,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逐步渗入职业道德情操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由此可见,课程目标受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1]汤百智,程娟娟,刘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与案例分析[J].职教论坛,2016(36:):5-10.
[2]俞明,贾宏.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技能化”的反思[J].江苏高教,2011(2):139-141.
[3]张红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10(3):318-321
[4]王典.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正确定位和科学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