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的人性善之解读

2017-03-12 02:42:56刘姝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顺顺乡邻天保

刘姝辰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山东烟台 264000)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礼赞人性之小说,作者通过对湘西茶峒小镇人、事、物之描绘,展现了一地之景、一城之态,而围绕女主人公翠翠而牵引出来的一系列人物,其形象刻画亦十分生动、鲜明,虽各色人物各有不同,却皆显示了人性之美以及人情之美,文章中所描写的爱情、亲情、乡情都是那么的感人,直击人心。沈从文自己也曾言:“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1]”这种认识,使得其所创作的作品常从伦理道德之视角来审视人物。下文将对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善进行粗浅解读。

1 《边城》中凸显人性善的创作缘由

沈从文出生于20世纪初,这也是国内动乱之年代。1918年,时值16岁的沈从文于家乡小学毕业并投身行伍,流徙于川湘黔交界地带,同时亦开始了解中外文学作品。这段特殊的经历使之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跟随部队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沈从文深刻感受了国内军阀混战的不堪以及百姓之疾苦,饱阅世间辛酸,混乱的国内格局和社会黑暗使之产生了厌恶之心,这些都对其写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为留存心中的美好,追寻陶渊明作品中那充满欢歌笑语之桃源世界,沈从文开始从乡土世界中寻找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而湘西作为其热恋之故土,留存着诸多童年记忆,便成为了他所思所想之“世外桃源”。自20世纪30年代始,沈从文便开始了对“湘西世界”的描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即是小说《边城》。

《边城》是一部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的小说[2],整部作品以唯美之笔触描绘了一个朦胧、诗意而浪漫的田园圣地,这里的人宽厚且善良,风景秀美、一尘不染,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那么的纯朴,毫不矫揉造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诸多良善之人物,既有质朴无私的老船夫,又有淳朴善良的翠翠;既有执着于情感的傩送,又有豁达大度的天保;既有热诚待人的杨马兵,又有慷慨豪爽的顺顺……这些人物都是人性善的化身,充满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血肉人物的生动刻画,将自身情感和追求融入故事之中,表达了自己对无战火硝烟、无明争暗斗之充满人性之美的世界的向往。沈从文的《边城》创作于1931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多元文化观冲击本土,而《边城》的问世正是对人性堕落之痛斥,对社会进步之渴望,对功利主义人生观之反抗。从这个角度来看,《边城》中凸显人性善具有重要的社会召唤价值和艺术审美意义。

2 《边城》中人性善之典型人物分析

2.1 淳朴善良的翠翠

翠翠是《边城》中着墨最多的一位人物,其身上汇集了女性的许多优良美德,包括单纯、淳朴、善良等等。在沈从文的笔下,翠翠完美地体现了人性善与自然美之特点。这位乖巧、淳朴的少女有着一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不仅美丽,且善良,“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3]。她成长于自然环境优美的湘西世界,受着湘西水土之滋润,充满灵气。翠翠打生下来便与爷爷老船夫相依为命,受爷爷的影响懂得了关心、体贴人以及与人为善。她自懂事以来就抢着为爷爷分担摆渡的任务,总是抢着“替祖父把人渡过溪”[3]。对于爱情,她也保存着如水晶般纯美的爱恋期待。自与傩送结识,她便对爱情有了坚贞不渝的追求,但这种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丝毫不受世俗的影响,没有利益的交织以及门当户对俗念的桎梏,而是发自人心本真的情感流露。在翠翠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之真与善,感受爱情的自然之美。

2.2 质朴无私的老船夫

《边城》中刻画了一位对女儿和孙女充满真挚之爱的老船夫形象。十七年前,女儿爱上屯防军人,未婚产下翠翠后死去,这样的不幸对于任何具有传统思想观念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而这位质朴无私的老船夫对这件事并没有过多的怨恨,而是“只作为并不听到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3],任劳任怨地将孙女翠翠抚养成人,爱护有加,体现了对于他人的宽恕与包容,对于苦难与不幸命运的坦然接受。特别是老船夫对于翠翠的保护和爱,更是最朴实人性之善的体现。此外,老船夫一生忠于职守,乐于助人,终日摆渡却不拿他人一分一厘,还免费为他人准备茶水,生活清贫却恪守本分,不贪心、不图利,其对待金钱以及他人的态度亦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善之看重与追求。老船夫身上体现了边城人满满的质朴与无私,这也是湘西世界人性人情的本色表现,犹如茶峒小镇纤尘不染的自然风景一般让人喜爱。

2.3 互敬互爱的两兄弟

湘西世界不仅滋养了善良的翠翠和老船夫,同样也滋养了天保和傩送这对有情有义的兄弟。在《边城》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爱”为纽带,描写了天保、傩送两兄弟身上所体现的人性之善与美。走“车路”的天保和走“马路”的傩送同时喜欢上了翠翠,为了追求这个心爱的女孩,两兄弟并未反目成仇,亦没有大打出手,而是相互鼓励,相互谦让,通过“唱歌”这一公平竞争的方式来竞相追求翠翠。傩送凭借动人的歌声不停撩拨翠翠的心,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天保宁愿放弃自己的幸福远走他乡,却不幸落水而亡,而弟弟傩送因深感自责、感愧哥哥之死选择了逃离。天保和傩送两兄弟的举动体现了深深的兄弟之情,这份感情毫不受物质世界的熏染,单纯而浓厚,是作品中人性善之美好体现。

2.4 相互帮助的乡邻

《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质朴且善良,虽有贫富之差别,但在人格上却人人平等,不管谁家遇到事,总会有乡邻主动热情提供帮助。体现乡邻友爱互助的代表人物不得不提船总顺顺了。这位大方洒脱的船总不仅喜爱结交朋友、济人之急,身上还全无商人之贪婪与狡诈,他仗义疏财、豪爽慷慨,对于对其有所求的人莫不尽力帮忙。虽然在天保之死这件事上,顺顺多少对老船夫心生芥蒂,认为儿子天保之死与老船夫不无关系,但在老船夫死后,他仍旧毅然地抛弃私怨照顾翠翠,并帮其安葬爷爷,对乡邻的关爱、互助在顺顺身上一览无余。更值得一提的是,乡邻们对于独自带大孙女翠翠的老船夫也十分关心,那些受过老船夫帮助的乡邻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自身谢意,有卖肉的不肯收肉钱,有商贩们送他粽子,还有送枣子、硬塞钱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与人为善,都不愿占他人半点好处,而愿倾自身所有对待他人,这种和谐友善的乡邻关系超越了阶级限制,也与金钱无关,是人性本真善良的真切体现。

3 结语

纵观《边城》这部作品,作者在其中极力凸显了人性之善,刻画了诸多至纯、至善、至真之人,描写了湘西世界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真。这种美与现实的丑恶有着天壤之别,能够净化人心,呼唤与感召人们回归本真,以更为健康、自然之方式开启人生之旅途。

[1]张英娜.沈从文创作的人性之“常”——论西南联大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1):26.

[2]亢亚兰,李秋.重读经典:品味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之美[J].人间,2016,205(10):2,4.

[3]沈从文.边城[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顺顺乡邻天保
那一刻,我感到愤怒
外出打工开眼界 返乡创业富乡邻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绿色中国(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16
“惠”泽乡邻情如“海”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54
蟹蝴蝶
饮食科学(2018年12期)2019-01-23 03:29:36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绿色中国(2017年19期)2017-05-25 13:25:08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甘肃林业(2016年4期)2016-11-07 08:56:56
前妻不是妻
东川区天保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