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教育

2017-03-12 00:53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渭南714099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园网教育工作者隐性

游 学 民(渭南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 渭南 71409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教育

游 学 民
(渭南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 渭南 714099)

如今,新媒体俨然成了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相较于传统模式中的思想政治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学方式隐秘、教育范围广泛、教学效果深入等诸多显著优势。然而,在新媒体环境的“衬托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也受到了很多正面或负面能量的影响,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难度。基于此,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教育一题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概述、新媒体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新媒体环境中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措施等。

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教育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新媒体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早在1967年,美国的电视广播技术研究者就成功推行了视频录像业务的设计方案,并且在计划书中首次提出了有关“新媒体”的概念。21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开始进入我国的研究领域,并且得到了国家政府与众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无形中扩大了新媒体在国内各个领域中的辐射范围。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认为,新媒体的定义应该是在新时代背景中所产生的媒体,它是高科技信息技术同传统媒体合二为一后所出现的新兴产物。新媒体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即为数字技术和参与主体之间的频繁交流和互动。[1]

事实上,新媒体的定义和概念在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绝大多数研究学者仍然将新媒体看作是一种相对存在的概念。笔者尝试从时间与空间这两个不同角度来对新媒体的定义进行分析。首先,新媒体的定义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相对性特点,新媒体的参照物即为传统媒体,它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简单一些解释,相较于如今的计算机网络来说,电视传媒就是旧媒体,而报纸期刊相较于电视传媒来说同样也属于旧媒体。基于此,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所指的即为在传统媒体之后所涌现出来的媒体。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媒体同时还包含着大量的技术与理念创新,因此它是建立于数字、移动以及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字设备终端,依托互联网来展开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模式。[2]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从整体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针对全社会或某一个社会群体所展开的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活动。隐性教育理念最早被提出于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国家,并且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隐性教育有着十分卓越的教学效果。在美国,绝大多数的教育学家与教师都会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教授知识或传授理念,教育者十分擅长避开学生比较讨厌的那部分学习内容,让他们可以在更加放松和愉快的状态中接受教育和吸收新知识。在高校阶段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此种方法带有较为明显的隐性教育目的,因此它所能收到的教学效果也同样具有隐性的特点。[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会存在于高校学生的焦点关注范围内,学生甚至感知不到自己正处于受教育的状态中,不知不觉间便达到了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环境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是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开展,让高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想教育的正面引导,进而在无形当中达到规范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目的。

二、新媒体同高校隐性思想 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新媒体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

首先,新媒体的出现让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在新形势下,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校方最新的管理理念、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渗透,并充分应用微信、微博、QQ群等网络社交方式同大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沟通渠道。除此之外,高校教育者还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增加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信息元素,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争取早日构建出一个轻松愉快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4]

其次,新媒体的出现让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在新媒体环境中,各种信息技术的涌现让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工作也同样需要为了适应新环境的发展形势作出适当的调整。很显然,高校如果仅凭个人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同时联合社会及家庭来形成合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或是论坛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平台,从而及时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科学化调整与改进。

(二)新媒体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首先,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且真假难辨,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是全民皆可参与的一项新生事物,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文化、意识形态等的制约,在这种相对自由的传播空间中,不乏有一些居心叵测的媒体传播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肆意上传一些不良信息。更有甚者,一些盲目崇拜“精神自由”的不安分子还会借用网络的力量大肆宣传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让很多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的大学生受蛊惑,从而一度陷入迷茫且信仰缺失的状态中。[4]

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育理念向高校大学生不断地渗透有关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在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基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甄别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

最后,新媒体环境所具有的虚拟性特点导致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愈发缺少针对性。在全新的虚拟空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辨别学生意见的真实性,因而很难准确地对各种教育信息以及学生的真实需求给予及时处理,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三)新媒体应用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然性

将新媒体应用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新形势发展过程中一项必然出现的结果。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2015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高达6.18亿,并且还在以每年5 000万人的速度继续增长。4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终端开始以爆发的态势飞速发展,在众多推广手段的支持下,各种移动媒体APP已经迎来了发展高峰。高校大学生具有热爱新鲜事物且接受能力快的特点,因此,微信、微博、QQ以及博客等已经成为其获取与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些新生态媒体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等。[5]

除此之外,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新媒体,能更好地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由于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都表现得愈发强烈,很多大学生都非常喜欢追求个性,从而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理念和内容开始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排斥;其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更加喜欢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在高校的隐性教育中应用新媒体,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形中达到了提高高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 政治教育的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延伸校园网络功能,逐渐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站的建设力度。高校管理者应当在校园网中增设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板块,让大学生可以在浏览校园网时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校内网中加入学校发展历史的介绍,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校的校容校貌;在校园网中对校内发生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榜样传递作用;将校园中的大型文化活动进行记录,全面地展示出高校大学生的别样风采。通过以上方式,高校大学生就能够在观看校园网信息的同时,无意识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进一步加强完善校园网的内容,全面展示教育服务功能。高校管理者应当尽可能地丰富校园网的信息内容,让大学生可以在其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在校园网建设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坚持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原则来进行信息筛选,根据大学生的浏览习惯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现有信息资源的内容,尽可能地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校园网中,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再次,构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提高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频率。在高校校园网中多设一些可供高校师生相互交流的论坛和板块,通过拉近高校师生之间关系的方式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最后,加快校园网的更新速度。同传统类型的媒体形式比较而言,互联网媒体的一项最大优势即为信息更新速度快。高校校园网也应当通过加快更新速度的方式来提高点击率,并且要保证网站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与丰富性,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关注兴趣,让他们在积极阅览的状态中不断地扩大校园网的影响力,以此来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特点。

(二)充分应用新媒体通信手段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SNS网站中的通讯功能与学生展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SNS即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中文意思是社会性网络服务,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们建立起带有社会交流性质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其中包含了硬件、软件以及各种应用服务等等。在国内,SNS网站主要是借鉴美国的facebook网站,目前比较“风靡”的网站包括人人网、校友网、同学网、占座网等。作为一种最新的社交型网站,SNS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让原本虚拟化的网络社交变得更加可信与高效。[6]SNS开始出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范围内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聚集到一起,大大减少了网络社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校园SNS网站的运营特点与诸多优势展开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本校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建立自由的校园SNS,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展开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在SNS网络空间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与性格爱好,而后再利用个人的SNS网站向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信息,以此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次,利用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形式展开自媒体宣传。近年来,博客与微博成为继电子邮件、BBS、QQ之后所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网络交流渠道,为网络使用者构建出一个信息制造、信息传播以及信息共享的独立平台,并且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公开性与私密性。目前,微博与博客正以令人咂舌的速度飞快发展,并且吸引了很多具有同样信息需求的高校大学生。[7]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开通工作微博与博客,并鼓励本校大学生都来主动关注校方或班级的微信、微博。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在微博中发起讨论话题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借此机会向学生宣传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依托新媒体环境传承和创新高校的行为文化

1.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首先,撰写和征集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很多时候,只是一段简短的对话和一句简单的概念,就能为人们带来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价值。在过去,公益广告大多都是出现于电视中,因此在传播范围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在自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校园公益广告创意征集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校管理者还要将那些优秀的公益广告语在校园网、校内宣传栏、校内广播中进行公示,并针对广告语的创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让这种正能量可以在校园中长久地传播下去,为高校大学生正确学习态度与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举办信息创作大赛。信息创作可以有很多种传播形式,例如手机短消息、微信、微博以及QQ个性签名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举办信息创作大赛的方式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为了能够让信息创作大赛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有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在以下几个时间点来举办活动:第一,中国传统节日,让高校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第二,在各项考试开始之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创作大赛的主题定义为遵章守法,从而对学生带来积极的警示作用。

最后,开展简历设计大赛。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即将到来的毕业和就业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尤其是在行业市场环境愈发激烈的今天,就业难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常态”,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关注,并且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是很多大学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求职的过程中,一份优秀且醒目的简历是获得职场猎头关注的重要法宝,简历的内容要能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水平,从而大大增加求职者的成功率。因此,通过在高校中举办简历设计大赛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积累更多的求职经验,同时还能够减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出现的盲目与焦虑心理,让他们可以有更大的信心和资本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

2.构建和谐的教师关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同时还是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力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生活作风以及言谈举止都对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带来了极大影响。通过与学生日常的交流活动,大学生会经常有意无意地对教师的某种行为与状态进行模仿。例如,如果发现某两位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那么就会在上课的过程中旁敲侧击地对另一位教师作出点评,从而无形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负面影响。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同其他教育者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同事关系,进而产生一种融洽的教学指导氛围。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高校教师之间的良性合作与积极竞争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带来正面的带动作用。由于师生之间也是一种合作关系,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进步是由多方的努力和教育结果所产生的;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在教育者的身上所学习到的并非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很多时候还会深入地感受由教育者带给自己的情感帮助与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育者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高校班级的凝聚力,这同样是一种强大的隐性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提醒自己良性竞争的重要性,要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和欣赏其他教育者,即使双方出现了意见分歧,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继而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基础之上为班级学生带来更好的榜样力量。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无论是教师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缺乏应有的沟通,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很好地打破了存在于沟通中的诸多障碍,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用价值的提升提供了很多新的渠道。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和密切,争取早日形成一个和谐良好的校园竞争氛围;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的交流,在无形中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价值。

(四)及时掌握新媒体环境中的社会状态,引导话题主旋律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和运用网络中的各种流行且文明的网络用语,让自己可以更好地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日常交流活动中。在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语言的应用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鲜明且独有的特点,这些个性十足的网络用语不仅受到大众的喜爱,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频频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用网络流行用语与大学生展开交流,那么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愉快的互动状态。

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在大学生中间培养意见领袖的方式来加强隐性教育。这里的意见领袖所指的即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他能够先于普通学生更快获得信息内容,并且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正面的引导和支点作用。存在于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大学生会自觉地将他们设为自己努力和学习的榜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改正和约束。意见领袖应当具备如下的几项特质:拥有较高的自控能力,在遇事时能够做到沉着冷静和客观思考;在基层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其他学生带来正面且积极的引导作用;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能够主动完成教师或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在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多地培养一些优秀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向学生群体传播一些最新的舆情动态和社会舆论热点,并借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来正确把握舆论的引导方向,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张赛,余雪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J].铜陵学院学报,2012,(4):80-82.

[2] 王微微.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吉林省高校为例[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林晓芸.当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贾克水,张如山,朱建平.论隐性教育功能和作用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2,(3):1-5.

[5] 李林英,张翼翔,任睿.当前大学生生存方式的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90-94.

[6] 李彦,曾伟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26.

[7] 李林英,邹鑫,王春梅.严肃游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创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1-156.

【责任编辑 马 俊】

Implicit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YOU Xue-mi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Nowadays, the new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aily study and lif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icit education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wide range of education,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so on. However,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implicit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has also received a lo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thus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launches a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implicit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overview of the new media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media and the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implicit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 universities, etc., which hopes to make small contribution to our countr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keep implicit education on the right track.

new media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mplicit education

G641

A

1009-5128(2017)02-0081-05

2016-12-06

游学民(1963—),男,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网教育工作者隐性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