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的古琴情结

2017-03-12 00:25覃柳燕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蜀地古琴李白

覃柳燕 楼 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浅析李白的古琴情结

覃柳燕 楼 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李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不少诗作是关于古琴的。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礼记》中有言“士无故不撤琴瑟”,不仅是一种弹拨乐器,更是文人雅士陶冶情操的精神寄托,历代文人都喜欢用虚静高雅的琴音表达内心对万物的感慨。本文通过对李白与古琴相关作品的分析,通过琴理解李白,探求李白身上的古琴情结。

古琴 唐代 蜀地 儒释道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道:“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偏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概括了自己的半生经历。李白本为陇西之人,幼时随父入蜀,少年隐居饱读诗书,后仗剑出蜀,辞亲远游,受到引荐而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又经历了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等挫折,一生绝大部分时光都在漫游中度过,一直醉心诗酒,好求仙学道,又深谙音律,善弹琴击剑,留下了不少关于古琴的诗歌。这些诗歌大致分为直接写琴和借琴寄寓两类。直接写琴的诗如《琴赞》中的“斫为绿绮,徽声粲发”,歌咏峄阳这个地方的桐木是斫琴的上等材料。而借琴寄寓的诗歌在主题上则呈现多样化,有赠友人的,如《送袁明府任长沙》“古道携琴去,深山见峡迎”;有悼怀故人的,如《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有以琴相聚的,如《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还有独自抚琴感怀的,如《幽涧泉》“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等。在李白的诗歌中,酒是最常见的意象,李白借酒消愁,纵酒行乐。通过他的琴诗,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手弹素琴、曼声高歌的李白正借着悠悠琴声寄托心事。所以李白爱琴如同爱酒,对古琴有独特的情结,琴和酒一样都是他的精神伴侣,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李白身上的古琴情结。

一、李白对古琴的独特情结与他少年时期在古琴文化盛行的蜀地有关

四川是个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近现代考古中出土了不少关于古琴的文物,历史上也存在许多关于蜀地古琴文化的篇章记载,如《全唐诗》中关于蜀地古琴的诗歌就有千余篇。而蜀地又盛产斫琴的椅、桐、梓、漆四种木材,有制作古琴的优越条件,说明古琴艺术在四川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汉的司马相如以琴曲《凤求凰》捕获卓文君芳心的故事在蜀地广为流唱,四川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上也有弹琴鼓瑟的场景。隋文帝时,文帝之子杨秀被封为蜀王,蜀王爱琴,在蜀地积极推广古琴艺术,曾“造琴千面,散在人间”,因而蜀地制琴名匠辈出,使得古琴文化在四川兴盛起来。李白约在五岁时跟随父亲迁居四川青莲镇,二十几岁时才出蜀东游,在蜀地生活了约二十年的时间,必然会受到蜀地文化的影响。而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古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李白善弹琴、晓音律的原因就不难解释。李白在《听蜀僧浚弹琴》中写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个地势险峻的蜀地,琴声也被影响,从而带有“峻急”的特点。当时李白远在宣城(今属安徽),所以对来自家乡的琴师感到格外亲切,加之这位蜀僧琴艺高超,把琴弹出大自然万壑松涛之音,荡涤着听琴者的胸怀,给人以跌宕恢宏之气势,与李白的豪放性格相契合,这是他对蜀地琴声情有独钟的原因。

二、唐代古琴艺术的兴盛

纵观古琴发展史,唐代是一个关键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古琴家并留下许多古琴著作,如赵耶利的《琴叙录》、董庭兰的《胡笳声》、薛易简的《琴诀》等。唐代中叶,古琴的体制已经定型和完善,各类演奏手势和技巧已经成法定势,改革谱式的条件逐渐成熟,随后便有了著名琴学家曹柔改良的减字谱,琴谱简化后,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琴曲。古琴制琴技艺到唐代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士大夫对古琴雅乐极为重视,许多大户人家都喜爱制琴,最著名的制琴家族要属蜀地的雷氏家族,被后人称为“雷琴世家”。唐代的古琴在音质、形制和历史价值上都是历代琴器中的至宝。而在唐朝盛行古琴文化的大背景下,最著名的地域性古琴流派当属吴蜀两派。初唐时期以琴艺冠绝当世的琴师赵耶利总结道:“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土之风;蜀声急躁,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白居易在《夜琴》中评论蜀地古琴“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唐代许多诗人都喜爱琴,并且为古琴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比如韩愈、李峤、李颀、白居易、元稹、张祜、李白等。诗人们追求琴德,好用琴传达情感,当渴望建功立业之时,他们用慷慨壮阔的琴声传达胸怀的抱负;当抑郁不得志之时,又喜欢抚出凄寂落寞的琴曲将郁结于心的怅惘表达出来;当惜别友人时,以乐赠别又是唐代文人雅士的传统。这在李白的赠别诗中也有所体现,如《送袁明府任长沙》“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古道携琴去,深山见峡迎。暖风花绕树,秋雨草沿城。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在杨柳依依的古道旁,樽樽浊酒却解不了离别之愁,就让友人携琴离去,悠悠琴声会承载着对你的不舍与思念。当友人远在他乡抚琴之时,定能感受到故友的眷怀之情。除此之外,历朝历代都重视雅乐,并以此明教化,唐代也不例外。古琴音乐素来就被称为大雅之音,被赋予端正人心、禁止淫邪的责任。唐代著名琴家薛易简在《琴诀》中写道:“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薛易简在天宝年间以高超琴艺待诏翰林,可以看出唐代统治者对古琴雅乐的重视。在这种古琴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尚雅好俗的李白写出大量关于琴的诗歌是理所当然的。

三、在众多弦乐中,古琴雅乐糅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

李白的一生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吸收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李白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才华横溢,自述道“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李白的目的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涉猎百家、少年大才的他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像管子、晏子一样辅佐帝王,使天下大定,四海清明。儒家的入世思想深刻影响着年少时期的李白,却因身世之殇不能参加科考而走上干谒之路,终于供奉翰林,不久却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寄情山水,此时道家思想占主导,只想了却凡尘,求仙学道,安史之乱后又遭流放之苦,报国之志已然无望,步入晚年的他渐渐将尘世之扰抛却脑后,与高僧契友学佛悟禅。儒释道三家思想在不同时期交替影响着李白,特别是儒道两家思想,长时间占据着李白思想的主导,这在他的琴诗当中有明显的体现。如在《送杨少府赴选》中赠言友人:“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沉。”诗末开宗明义地表达希望得到友人的官场提携,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儒家致仕思想。在《鸣皋歌送岑徵君》中以杳杳琴音送朋友归隐:“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君不行兮何待,若反顾之黄鹤。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想象岑徵君在寂静的九皋山中,伴着皎洁的月光,盘腿坐于白石上抚琴,过着孤独而闲适的归隐生活,坦言自己也想像岑徵君一样,松涛皓月相伴,以琴为友,归隐山林,遗世独立,体现了道家的出世思想。在《赠临洺县令皓弟》中写道:“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钓水路非远,连鳌意何深。终期龙伯国,与尔相招寻。”当时李白被诉停官,官场的失意曾让他内心怅惘,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弹奏无弦琴,聆听大音希声,让自己的心有个安静古朴的去处。诗的前两句还是道家的出世思想,后两句则转变成儒家的入世思想,劝告友人不必计较眼前得失,只需静待时机,放长线钓大鱼,终会像龙伯国那样的巨人成就一番伟大事业。无论是写出世还是入世的诗歌,琴这个意象总能为李白所用,原因便是在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的文人中,琴乃载道之器。儒家的中和敦厚,道家的旷达超脱、遗世独立,释家空灵疏淡的禅意都糅合在古琴弦乐之中,使古琴弦乐成为儒家的中和之音,道家的大音希声,释家的妙音法乐。悠悠琴声总能寄托心底事,契合自己的人生哲思,这便是李白爱琴最重要的原因。

[1]李妮莱.蜀派古琴艺术探析[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1.

[2]唐中六.巴蜀琴艺考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孟伟.全唐诗中的古琴史料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4]邓婷.唐代古琴诗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蜀地古琴李白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宝墩遗址:蜀地城市之源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蜀地这边独好